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南联大古文课

西南联大古文课

  • 字数: 22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傅斯年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6720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5个月累计加印55次的《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全新作品!更全面的通识教育,更完整的西南联大!★豆瓣评分8.9分的《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图书!《西南联大通识课》第二辑!思想文化盛宴第二弹!★联大8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中国国家优选科技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1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教育的天花板,ZUI豪华讲师天团!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汤用彤、傅斯年、陈寅恪等都是西南联大老师,杨振宁、邓稼先、汪曾祺、钱伟长、穆旦、李政道、朱光亚、邹承鲁等都是西南联大学子。★选篇范围广、内容多、系统性强,全面展现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教授新颖、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筛选100多种底本,精心编校3年,勘误500余处,保证内容的纯粹、完整。★《西南联大古文课》,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生动系统的古文课,经典重现的大语文。★《西南联大国学课》,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刷新读者的国学认知。★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汪曾祺的大师课,也是国人的必修课!★多幅西南联大老照片,真实走进西南联大。★附带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拉页,从碑文里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始末。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古文课”。书中收录了傅斯年、游国恩、朱自清、萧涤非、浦江清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古文瑰宝进行梳理,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逐一展现中国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变迁。本书秉持兼容并包的精神,通过对经典古文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有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目录
第一章
傅斯年、游国恩、朱自清讲先秦古文
《大雅》
《小雅》
论屈原文学的比兴作风
《周易》
《尚书》
《春秋》三传
“四书”
《战国策》
第二章
游国恩、萧涤非讲汉代古文
贾谊和汉初散文
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
班固的汉书
两汉民间乐府
第三章
萧涤非讲魏晋南北朝古文
曹操、曹丕
“建安七子”与蔡琰
曹植
阮籍、嵇康
谢眺和新体诗
第四章
萧涤非、游国恩讲唐代古文
李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论写作旧诗
第五章
浦江清讲宋元古文
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说话与话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小说家的话本
讲史家的话本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白朴与马致远
摘要
     《大雅》 1傅斯年 一、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自汉儒以来释“雅”一字之义者,很多异说,但都不能使人心上感觉到涣然冰释。章太炎先生作《〈大雅〉〈小雅〉说》,取《毛序》“雅者政也”之义,本《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说,以为雅字即是迹字,虽有若干言语学上的牵引,但究竟说不出断然的证据来。又章君说下篇引一说曰:《诗谱》云:“迩及商王,不风不雅。”然则称雅者放自周。周秦同地,李斯日:“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呼乌乌快耳者,真秦声也。”杨恽日:“家本秦也,能为秦声,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说文》:“雅,楚乌也。”雅乌古同声,若雁与鴈,凫与鹜矣!大小雅者,其初秦声乌乌,虽文以节族,不变其名,作雅者非其本也。 此说恐是比较上最有意思的一说(此说出于何人,今未遑考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这一篇诗应该是南国所歌,南是地名,或雅之一词也有地方性,或者雍州之声流入南国因而光大者称雅,南国之乐,普及民间者称南,也未可知。不过现在我们未找到确切不移的证据,且把雅字这个解释存以待考好了。(《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之雅字,作何解,亦未易晓。) 二、《大雅》的时代 《大雅》的时代有个强固的内证。吉甫是和仲山甫、申伯、甫侯同时的,这可以《崧高》《烝民》为证。《崧高》是吉甫作来美申伯的,其卒章曰:“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烝民》是吉甫作来美仲山甫的,其卒章曰:“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而仲山甫是何时人,则《烝民》中又得说清楚,“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史记·齐世家》: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按,年应作岁,传说谓大公卒时百有余岁也),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按,哀公以前齐侯谥用殷制,则《檀弓》五世反葬于周之说,未可信也)。哀公时纪侯潛[11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管[1]丘人袭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于彘[に]。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日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按,厉王立三十余年,然后出奔彘,次年为共和元年。献公九年,加武公九年为十八年,则献公元年乃在厉王之世,而胡公徙都薄姑,在夷王时,或厉王之初,未尝不合。周立胡公,胡公徙都薄姑;则仲山甫徂齐以城东方,当在此时,即为此事。至献公徙临菑,乃杀周所立之胡公,周未必更转为之城临菑。《毛传》以“城彼东方”为“去薄姑而迁于临菑”,实不如以为徙都薄姑。然此两事亦甚近,不在夷王时,即在厉王之初,此外齐无迁都事,即不能更以他事当仲山甫之城齐。这样看来,仲山甫为厉王时人,彰彰明显。《国语》记鲁武公以括与戏见宣王,王立戏,仲山甫谏。懿公戏之立,在宣王十三年,王立戏为鲁嗣必在其前,是仲山甫及宣王初年为老臣也。(仲山甫又谏宣王料民,今本《国语》未纪年。)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