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 字数: 42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杨耕
  • 出版日期: 202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322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以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背景,力图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充分论证,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并明确提出: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为马克思辩护》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收入《杨耕文集》的是第四版;在英国、德国、俄罗斯分别出版了英文版、德文版、俄文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内容简介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以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背景,力图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充分论证,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并明确提出: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为马克思辩护》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收入《杨耕文集》的是第四版;在英国、德国、俄罗斯分别出版了英文版、德文版、俄文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作者简介
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选个人;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韬奋出版奖。
目录
序言马克思哲学: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1
第一章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1
一、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机械唯物主义与现实人道主义/1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9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以抽象本体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19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30
一、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30
二、从“历史科学”到“历史唯物主义”/40
三、从“实践入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57
第三章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与理论特征/69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69
二、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75
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83
第四章马克思: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90
一、反对形而上学与建立“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90
二、从人的存在出发与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93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