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短视频平台中的身体表演与身份认同

短视频平台中的身体表演与身份认同

  • 字数: 10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郭沛沛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233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短视频公共平台已成为公众尤其青年群体进行个人表达和社会互动的新空间,也成为当代青年构建身份认同、积累社会资本的新场所。本书采用保罗·利科的叙事理论,从“自身解释学”的角度出发,对当代青年建构身份认同的路径进行探讨。本书认为,作为物质性和可供性,短视频公共平台为当代青年在其中的表演和叙事提供基础和保障,其平台的社交关系的功能性建构和以人为媒的社交关系再造,也是当代青年此后与他者发生互动、进而建构身份认同的前提。其次,短视频中,当代青年以与价值符号相对的、来自生命最本真的身体和生活状态作为其表达自我的原初动力与原始材料,通过自身对生活的“预理解”完成叙事环节,并通过身体表演和叙事将短视频平台变成了承载他们对可能的生活的想象的“文本世界”。再者,当代青年通过短视频构建身份认同的行为,也是其完成社会资本积累、社会关系重构的方式。最后,本书指出,保罗·利科的叙事理论虽为当代青年获取身份认同提供了一条可取的路径,但作为内心的自洽的一种,叙事身份指向主体本身,却并不意味着就抵达了主体自身,对于主体的认知和建构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接近的过程。
作者简介
郭沛沛,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师资博士后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播、社交媒体理论与实践、媒介心理、国际传播。发表CSSCI学术文章多篇,其中包含《人民日报》(理论版)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获第三届“启皓奖”之“学术新秀奖”1篇。主持参与多项重量、省部级课题,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曾担任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现《中国网信》)杂志“网络传播沙龙”项目主持人,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宣传综合副经理,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目录
绪论以他者重回自身
一问题:从一个不能忽视的文化现象说起
二对象:我关心青年
三概念:主题登场
(一)身份认同
(二)身体与身体表演
四理论:身份认同何以可能
(一)保罗·利科的话语理论
(二)“三重摹创”
(三)叙事身份/认同
五方法:普遍观察与重点分析
第一章作为“文本世界”的短视频
一脉络:不是所有的“短”视频都叫“短视频”
二成因:多重耦合
(一)技术外因
(二)公众动因
(三)社会心理诱因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