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草原不竭 天无边

草原不竭 天无边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作者: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9506808
  • 版次: 1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草原不竭天无边》是一部通篇讲述青春成长过程和梦幻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追风”少女,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历经了考核受伤、父女冲突、痛失爱马等人生打击等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塑造了热情奔放、幻想着当一名草原女骑手的主人公的形象,诉说了人物的情感和成长蜕变,娓娓讲述了成长中的阵痛,心灵里的秘密。
作者简介
王若涵,女,2004年出生于古城西安,现就读于西安市铁一中学初二年级。小学起多次被评为校、区、市级三好学生。
自幼喜爱读书和写作,曾创作古体诗词百余首,其中《山行》等三首诗作收录于《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都邑分卷》《骑马飞奔在草原》《春到山岭》等五篇散文先后在《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发表;《读<佐贺的超级阿嬷>有感》一文荣获西安市鄂邑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大赛一等奖。
兴趣爱好广泛,喜爱刺绣、击剑、绘画,钢琴获西安音乐学院颁发的十级证书。
目录
《草原不竭天无边》无目录
摘要
    如果从西京一路北上,越过黄土高原,再跨过长城,就可以看到一片草原,芳草茵茵,无边无际,让你产生一种错觉,你觉得天地之间,亘古只有这片被严寒酷暑轮番改造了无数个世纪的一派青草。而在这片草原上,每一株青草,每一滴露珠都深藏着一个故事。踩着青草继续向北,翻过一道叫策马岭的小山岗,沿着流珠河溯源而上,隐隐约约也看见了几座烟青色的小楼房,那么就让我们的故事从这儿开始吧!
     弯弯曲曲的流珠河把平整的草原分成两半,也就自然成了农区和牧区的天然界线。小河北边,点缀着孤孤零零的蒙古包,远远望去,像藏在草丛中的蘑菇。而河的南边,有一个较大的村落便是桦树屯。这个屯里居住的全是汉民。不同于牧区的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收获、繁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村中比较有点文化的,是一个叫田水生的中年人。他虽然也是和锄头打交道的,但却精明能干,日子尽管过得紧巴巴,一家人倒也清闲和谐、殷实自在。
     田水生有三个女儿,屯子里的人都说她们就是草原上三朵漂亮的格桑花。大女儿梅子18岁,身材苗条,温顺淳朴;16岁的二女儿桃花是个急性子,说起话来,就像桦树林中叽叽喳喳的山雀子。本以为老三会是个儿子,谁知叉是个女孩,取名杏子,已14岁了。这孩子和两个姐姐不一样,长得五官精致,黑眼仁宝石般晶亮。她聪明俏皮,只是生性贪玩,因此经常挨父亲的指责。
     三个女儿,三枝花,村里人都说田水生有福,可老田不这样想,农村没个儿子是不行的。顶着违反政策的风险,田水生的女人又怀上了,大喜降临,居然生了一对龙凤胎。男孩叫清风,小女叫杨絮,本书故事发生在双胞胎6岁这一年。
     生在草原边的杏从小就对马情有独钟。在她7岁的时候,外公按照蒙古族的风俗,送给她一件生日礼物――一匹白色的小马驹,杏给它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追风”。从此,“追风”伴着杏一天天长大。
     转瞬间,小马“追风”出脱得鬃毛飘逸、膘肥体壮。杏这一年上6年级了,因为村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转到城里和镇里去了,好些的老师也走了,学校仅留下一二年级两个班,杏不得不面临转校。眼看快要开学了,这件事还没有着落。
     8月的一个周末,杏大清早就蹦出了门,过了流珠河上的小桥,一路小跑来到草原。远远望去,南面小山坡上,各色野花展苞怒放,风儿吹过,飘来阵阵清香。红花绿树间,那些土墙青瓦的农舍,显得格外清静安详。杏家里的几十亩群包地,就在村外的南坡。从这里看北面的大草原,青青芳草头顶点点野花,像无数星辰撒满天空。风吹草低,一群群牛儿、羊儿、马儿游荡在花草间,好一幅美丽的画卷。草原一望无际,这幅画卷也就无边无际……
     带有甜味的空气,让杏感受到这个季节的美好,流水淙淙、野花烂漫,草原的八月美丽的像一个梦。杏穿上外婆送的蓝色蒙古袍,配一双白色的马靴,活脱脱一个飒爽英姿的女骑士。在蹦蹦跳跳中,她很快融入花草的海洋里。杏提了提裙带,理了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然后,把双手卷成个喇叭状,嘹亮地叫道: “追――风!”不一会,一匹抖动着白鬃毛的马儿便跑了过来。原来呀,草原上的马是不用拴的,除了干活,整天都自由自在地漫游在草地里,到了晚上,便自个儿回到马房里。夏季的马不用喂食,大草原给它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饲料。
     “追风”喘着粗气,摆动着飘逸的长尾巴,任由小主人在身上抚摸。杏拍拍它的头说: “‘追风’呀,咱们今天再好好练练,明年就要参加那达慕了。前年的赛马会,我不够年龄。这次咱可要拿个好成绩呀!”杏说完,把随身带着的小篮子放在一棵小树旁,拽住马鬃,一个跳跃就翻身上了马背,“追风”一溜烟地向前奔跑起来。
     “驾!”马鬃和杏的头发都飘了起来。风“呼呼”地从耳边吹过,杏用脚击打着马背,马儿几乎是四蹄腾空,跑动的节奏起伏跳跃。这时在杏的身上,你看不到一星一点女孩子的怯弱,好像老天从小就给了她女骑手的胆识。她不像二姐桃花,骑马上学去都抓住缰绳,紧紧贴在马背上,慢腾腾地走。她常常笑话二姐胆小如鼠!≥ 沿着草甸子跑一圈回到小树旁,也就一袋烟的功夫, “追风”确实是一匹好马,但杏不满足。
     “‘追风’,你感到怎么样?我觉得还不够快。下次力争把时间努力到10分钟以内。”马儿扬了扬头,似乎听懂了小主人的话。杏从篮子里掏出几样东西放到草地上。 “追风”一直屏息凝视着小主人。原来,篮子里放着几块草饼、发糕和一包玉米粒。玉米粒是给追风的奖励,得到玉米粒的“追风”,一个劲儿用嘴舔小主人的手……。
     杏看了看天,红红的太阳离地平线不到一竿子高了。杏拍了拍马背说:“‘追风’,回家吧! 明天咱们继续练。”
     夕阳把她和马长长的背影投映在泛着金色的草地上。晚霞泛光,马蹄声脆,伴随着少女哼唱的歌谣,马驮着主人朝不远处的家走去。
     桦树屯东头的青瓦土坯房便是杏的家。父亲田水生坐在门口的木墩上,活脱脱像民俗馆里的一尊雕塑。杏知道爸爸干一天农活累了,就如往常一样清脆地喊一声“爸爸!”跑过去依偎在他的身旁撒娇。可爸爸“哼”了一声,再没多吭气,只是用老式烟锅“吧嗒、吧嗒”地抽旱烟。奇怪,爸爸今天怎么啦?
     “杏儿,快回来吃饭!”妈妈从屋里走出来,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把女儿轻轻推进屋。大姐、二姐和两个小弟妹早就坐在饭桌边,但大家都没动筷子。杏感到莫名其妙,家里从来就没这个沉闷的气氛啊?就问道: “妈妈,爸爸今天怎么啦?为什么不开心呢?”妈妈愣了一下,没正面回答: “没事。快叫爸爸回来吃饭,什么也别问。”
     我想写一本给自己将来看的书,好留下从懵懂到少女时期的记忆。
     我们这代人成长在幸福的时代,享受着上辈人少有的欢乐、亲情和甜蜜,也有着上辈人没有的烦恼、迷茫和无奈。我看到和听说过不少类似玉菲、晓枫和雨筝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甚至她们的有些经历我也感同身受。 我生长在城里,老家位于西安市鄂邑区的农村,爷爷奶奶经常给我讲过去农村发生的事。到我懂事了,每一次回老家去,都会引起触动和思索。比如,当我们经过村子小学时,看到的是新建的漂亮校舍,但没有了学生,听不到读书声,校园里长满荒草。爷爷说,学生都转到城镇去了,老师也走光了。校舍是前几年村民集资建的,爷爷也曾捐过一千块呢!我立刻感觉到乡村教育的窘迫和农村孩子上学的艰辛。再比如,这些年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变化很大,吃的白米细面,住的二层“洋楼”,走的水泥路面,街道两边停了不少汽车,地里忙碌的各种农业机械,这都是祖祖辈辈盼望的好事。但,却很难看到户县农民画里描绘的牛羊骡马、鸡鸭鹅兔,满街跑的只有看家护院的狗了。我不免心生惆怅。我问爸爸,牛羊都跑哪儿去了爸爸说,都进泡馍馆了。于是,我决定写一些发生在农村的故事。
     至于把书中故事的背景放在了草原,是源于我的两次草原之仃。
     我先后到过坝上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奇怪的是,我看到的草原也并非书中和想象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尤其是马,除了景点供游人骑乘的少数马匹外,草原上很少见到。当地人说,现在打仗用不着骑兵了,拉车和骑行也不用马了,自然就养得少。这话引起了我对马的命运深深的担忧。我想,马是草原的精灵,这偌大的草原上没了马,少了马,将是个什么景象?还有什么意思?
     也许与我从小喜欢动物有关,在我构思我的故事时,逐渐提炼出了主题,那就是:通过主人公从小立志学好本领,将来发展草原经济,实现“把马永远留在草原上”的理想。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