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D.H.劳伦斯传

D.H.劳伦斯传

  • 字数: 4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杰弗里·迈耶斯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52286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8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英国经典作家D. H. 劳伦斯的重磅传记,讲述了劳伦斯如何经历与煤矿为伴的童年、“俄狄浦斯情结”的拉扯、为爱私奔、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品被禁以及一生的疾病折磨和颠沛流离。他在他的人生和作品中激昂地展现着生命原始的活力与血性,不断在爱中寻找救赎。 ▼ 美国有名传记作家、《奥威尔传》《海明威传》作者杰弗里•迈耶斯,参考重要的劳伦斯研究资料,挖掘劳伦斯及其朋友圈未经出版的杂记与信件,全面、深入、细致地探寻了劳伦斯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 ▼ 劳伦斯有“让人心跳加快的能力”。——安吉拉•卡特
内容简介
回望20世纪英美文坛,D.H.劳伦斯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家,不仅因其著作大胆的情爱描写在当时惊世骇俗,更多的还在于他那些“离经叛道”的作品如今依然璀璨夺目。他对人类灵魂深处的不懈探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哲学思考,以及纯洁深邃唯美的文笔,无不让后人对这位文坛天才啧啧称赞。传记以生动详实的笔墨,叙述了劳伦斯颠沛流离又足够传奇的一生,爬梳了劳伦斯的病史,并罗列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劳伦斯研究英语资料。
目录
序 言
致 谢
第一章 伊斯特伍德:采煤村
第二章 不幸的婚姻
第三章 童年与教堂,1885—1898
第四章 诺丁汉,1898—1908
第五章 杰茜,1896—1910
第六章 克罗伊敦,1908—1912
第七章 弗丽达,1912
第八章 意大利,1912—1913
第九章 伦敦文学界,1913—1915
第十章 曼斯菲尔德与默里,1913—1916
第十一章 战争,1914—1915
第十二章 《虹》被禁,1915
第十三章 康沃尔,1916—1918
第十四章 卡普里与陶尔米纳,1919—1922
第十五章 锡兰与澳大利亚,1922
第十六章 抵达新世界,1922—1923
第十七章 伦敦、陶斯与瓦哈卡,1923—1925
第十八章 肺结核,1925
第十九章 斯波托尔诺与斯坎迪奇,1926—1928
第二十章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绘画,1928—1929
第二十一章 邦多勒与旺斯,1929—1930
尾 声
附录 劳伦斯病史
注 释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二章不幸的婚姻 劳伦斯家祖上出过工匠和作家:裁缝、矿工、花边编织工、圣诗作者。虽然他隐约说过,他有一位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为避难来到英国,但他家的家族史实际始于他的祖父约翰·劳伦斯。约翰·劳伦斯个头很高、沉默寡言,是个奇人。他会跳舞、会拳击,在他生活的那个地方很出名。他接受过军用裁缝的训练,曾为伊斯特伍德附近的布林斯利煤矿供应斜纹棉布裤,一直活到了八十六岁高龄。劳伦斯后来还记得:“小时候,我祖父缝纫店的角落里竖着一大卷一大卷的粗绒布和摸上去有凹凸感的布料,还有那台巨大、奇特的老式缝纫机,再没有一台像那样的缝纫机了,它缝出的是那种很宽大的粗布工装裤。” 约翰·劳伦斯育有四子。乔治与阿瑟是富有的矿工;詹姆斯死于布林斯利煤矿;沃尔特因为酗酒和暴虐而声名狼藉。1900年3月,“劳伦斯父亲的幺弟,即劳伦斯的叔叔沃尔特被指控‘于3月18日非法伤害小沃尔特·劳伦斯,造成其严重的肢体损伤’。父子二人在下午茶时间发生争吵,其后,沃尔特将一把锋利的钢刀砸向他年仅十五岁的儿子,钢刀刺穿小沃尔特的耳朵,造成其‘脑部受损、瘫痪、脑膜炎’,并最终致其死亡”。 劳伦斯的父亲阿瑟是家里的长子,1846年出生于一所简陋的小屋里。这问屋子靠近布林斯利铁路交叉口的一个采石洞。他还没学会读和写便辍学了,才七岁就下了矿,每天从早上五点工作到晚上九点。童年时,他加入了纽斯特德修道院唱诗班。与他的父亲约翰·劳伦斯一样,阿瑟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会跳舞。年轻的时候,他还办过一个舞蹈班。伊妮德·希尔顿从小就记得阿瑟很帅气、很有男子气概,蓄着浓密的胡须,相貌堂堂。她觉得阿瑟是个挺不错的人,一点都不会令人感到害怕,当然更不会是个傻瓜。 阿瑟俊朗的外貌与浑厚的嗓音给杰茜·钱伯斯留下了深刻、温暖的印象。杰茜的姐姐梅觉得,“他是那种粗犷的帅气:黑色的卷发与卷须,中间夹杂着几缕银丝;一张粗犷的脸上有着一双温柔含笑的蓝色眼眸,友好地凝视着(教堂)里的教众;身体结实、强壮;举止友好亲切”。梅还说,相比较而言,劳伦斯的母亲“看上去悲苦、幻灭、严厉”。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第一次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母亲一下子就被他的父亲——那个生机勃勃、热情洋溢的矿工吸引:他“体格健壮,身材挺秀,风度翩翩。一头波浪形的黑发闪闪发亮,还有一把硬硬的黑胡子,他从来没剃过。他脸庞红通通的,红润的嘴更引人注目,因为他笑口常开……他生气勃勃,多姿多彩,动不动就说笑话,跟每个人都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他接着描述了那个曾经一度友好亲切的男人,在与一个靠前失望的妻子结婚几年之后,如何变成了一个彻底粗暴的人。 劳伦斯和他妹妹艾达接受并鼓吹他们母亲那一方的家族史,那是他们的母亲为了确立自己比他们的父亲更有社会地位上的优势而编造的。莉迪亚·比尔兹尔(Lydia Beardsall)声称自己来自一个古老、显赫的清教家庭,先祖曾与克伦威尔并肩作战,因为花边贸易不景气而破产。莉迪亚的外祖父约翰·牛顿(John Newton,1802一1886)是卫理公会教派的作曲家,他谱写的圣诗《至高无上》(“Sovereignty”)被《卫理公会教派圣诗集》收录为其中的第356首。劳伦斯带着相当保留的态度说过:“我想我母亲是有优越感的。她来自城里,其实是属于较低的资产阶级。她说的是纯正的英语,没有任何口音。”艾达说,莉迪亚的“父亲是希尔内斯造船厂的工程师,莉迪亚是学校教师”。 罗伊·斯宾塞(Roy Spencer)发现,就人们普遍接受的这两个词,即工程师与教师的概念来看,乔治·比尔兹尔不是工程师,莉迪亚也不是教师;莉迪亚接近不具备阶级优越性。出生于1851年的莉迪亚是家中六姐妹之一,她成长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贫民区,也曾在肯特郡西北部谢佩岛上肮脏的街道里生活过。她的父亲自称是工程师,但他实际上只是个组装机械的装配工。1870年的一场工伤事故导致他终身残疾。莉迪亚还是个十四岁的少女时,因为无法胜任实习教师一职而被解雇。肯特郡希尔内斯镇有一份督学通报,通报上的日期为1865年7月。正是这份督学通报直接导致了莉迪亚被解雇:“莉迪亚·比尔兹尔的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及教师教学检查报告不尽如人意。学校管理层对于是否批准她继续担任实习教师一职极为犹豫。除非她下一次资格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否则我们将把她的名字从被录用的实习教师名单中删除。” 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