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英雄人物故事

英雄人物故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作者: 谭树辉 编
  • 出版日期: 201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80117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套书语言通俗优美,文章内容精致生动,图文并茂,而且搭配适当,融真人真事、幻想故事和幽默搞笑于一辑,使孩子们获得多方面的阅读乐趣,渐渐融入其中,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天空。
目录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
抗击匈奴的少年将军——霍去病
气节高尚的放牧英雄——苏武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木兰
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肃清沿海倭寇的明朝名将——戚继光
死守扬州显忠义——史可法
少年出英雄——夏完淳
收复台湾扬威名——郑成功
虎门销烟扬神威——-林则徐
血溅虎门决不退——关天培
英雄气壮士镇南关-——冯子材
抗击法军,保卫台湾——刘铭传
舍生取义撞敌舰——邓世昌
……
摘要
    抗击匈奴的少年将军
    ――霍去病
    汉武帝刘彻统治下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丰富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升任为车骑将军。**次出塞领兵的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他的外甥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霍去病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求领兵出征,武帝于是封他为“骠骑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两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有效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少见的“漠北大战”。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品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
    然而,这场大战接近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人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等八十三人。大概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的原因,“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尔加湖,在一个几乎接近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经过这一战,匈奴远逃,不敢再侵犯边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
    气节高尚的放牧英雄
    ――苏武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当苏武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时,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卫律有一个部下虞常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他们暗地里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有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苏武也被连累入狱。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卫律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面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的,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起来,不给他吃的,想逼他屈服。P4-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