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望海南

望海南

  • 字数: 1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望海南》节目组 编
  • 出版日期: 201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99523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望”,是回望、寄望,更是展望和重新审视。
本书从文明定位、地理渊源、精神道场、自然人文、多元文化、文明纪元等六个方面切入,通过300多幅精美图片、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向世界昭示:海南,不仅是一处地方,她更是一种文明形态,一个精神家园。
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是否蕴含着海洋的基因?“面朝大海”,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意味着什么?在从大陆到海洋的伟大融化和跨越中,海南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作者简介
北京三多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是靠前靠前的专业纪录片制作公司,旗下拥有数位具有靠前市场影响的制作人,曾拍摄《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走向海洋》等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纪录片。
目录
第一章 南方之南
“大胆”海瑞,勇从何来
孤岛走出的怪异名臣
海瑞之魂,海之本能
探海笔记
南方海无言
“原生态”之悖论
第二章 孤悬海外
海南与台湾,中国之“双目”
孤悬海外的“另类中华史”
陆为海之根,海是地之“堡垒”
探海笔记
历史真谛的揣摩
南方之南,不是孤岛
第三章 南天一柱
涤荡心灵的地方:心灵道场
“海南万古真吾乡”
从“蛮荒之地”到“海外邹鲁”
探海笔记
发现俄查村
此处行路难  他乡海浪高
第四章 气冲斗牛
自在灵魂,海洋制造
无极真机,逍遥人生
南方之南,“海琼子”文化之根
探海笔记
又见海南
南海观音
在角落里平淡活着
第五章 海纳百川
从人类噩梦到财富通道
“天高皇帝远”,造就传奇宋氏家族
海之胸襟,亘古未变
探海笔记
南山寺的钟声
要把画面带给全世界――航拍摄影手记
第六章 拥抱深蓝
中华之厄,从放弃海权开始
“叛民”?家人,海洋领土卫士
南方之南,蓝色粮仓
探海笔记
“没头脑”和“不高兴”
孤海上的Rock&Roll
停“鸡”场
后记
沧海何曾断地脉
摘要
    “大胆"海瑞,勇从何来
    公元1566年春,农历二月二十三。
    这,紫禁城内,冷酷的气氛比严冬更甚!
    生性多疑的嘉靖,又发飙了。阴森森的大殿上,太监和宫女们战战兢兢,手足无措地看着皇帝像愤怒的公牛般,转来转去。
    嘉靖,不可能不急!因为,手中这份四千多字的奏章――《治安疏》,有理有据,几乎将他批驳得体无完肤。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如今,“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责任,全在陛下!
    十余年来,“陛下破产礼佛曰甚”,而老百姓却被层层盘剥。因此,当陛下改年号时,天下人都调侃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世宗朱厚熄,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因明武宗无子而意外地以外藩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史家评价,“明朝的天下已经被他几十年昏聩贪横的统治,弄得空虚得只剩下一个躯壳。”
    文死谏,武死战。古往今来,但凡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如同无数的武将以身殉国一样,能够铁肩担道义的文臣,也指不胜屈。但真正敢痛批龙鳞、抨击甚至嘲讽皇帝的,仅此一例。
    更让嘉靖无法容忍的是,这位大逆不道的官员竟然劝他退位。理由是,“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全国百姓对陛下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的大臣们都心照不宣。
    嘉靖不上朝,已经二十多年了。几个月前,一个崂山道士献上一对白兔,谎称是月亮中的玉兔,如果白兔产子,那就是万岁爷羽化升天的吉兆。于是,皇帝欣然出现在朝堂,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贺。
    但没曾想,扑面而来的,却是一大瓢凉水。
    “畜物!畜物!”,除了不断地重复这个词语,气急败坏的嘉靖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能排遣自己的愤怒!
    此时此刻,紫禁城外的一个小四合院内,上书者正端坐在客厅里,静静地等待。他的名字叫海瑞,官居六品,是户部云南司的主事。
    为什么海瑞会有如此之大的勇气?疑问,从1566年的春天,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可能还会一直追问下去。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海瑞呢?
    孤岛走出的怪异名臣
    海口,海南省的省会。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在海南设置珠崖、儋耳二郡。以此为标志,海南岛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在海口西北城郊,有个上百户人家的小村落。农历1514年12月27日深夜,北风裹着冻雨,细细落下。突然,一声婴儿清脆的啼哭,打破了老宅的宁静。一个失意的读书人中年喜得贵子。
    斟酌再三,他给儿子取名:海瑞。“瑞”者,以玉为信也。这个兴奋的父亲大概没有想到,宁为玉碎的性格,很终竟伴随了这个孩子的一生。
    日子在平淡中延续。就在海瑞四岁的时候,天降横祸,父亲壮年病逝。
    幸好,母亲没有放弃。后来海瑞曾多次回忆说,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年仅二十八岁,正当年轻貌美之际,便发誓终身不嫁。靠针线和纺织挣钱,供应他读书上学。但,海瑞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
    十年寒窗苦。海瑞成为一名举人,竟然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1550年春,当这个寒门学子海陆兼程一个多月,从那个大海中的孤岛,踏入万里之遥的京城参加会试时,已经三十七岁了。
    三月初一,会试在贡院如期进行。
    海瑞却郑重地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平黎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明朝少数民族政策的弊端,提出在黎族聚集区开道立县,用贸易代替武力,以此巩固民族的团结和海南岛的安宁。
    但这份极富远见的奏章,却如石沉大海。这样优选,否则,十五年后的牢狱之灾,就会提前了。
    当时的朝廷,正被中国历目前有名的贪官严嵩把持,如同海瑞在《平黎疏》中所言:武将怕难畏敌,文臣苟且偷安,“皆庸人!”腐败的大明王朝正需要一把利剑,黎民百姓总得看到一点生存的希望吧?
    南平,位于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人们都熟悉武夷山,但极少有人知道这里是闽越文化的摇篮。因为在宋代,从这里走出了一代理学宗师――朱熹。
    1553年5月的,南平县的优选学府――学宫内气氛凝重。延平府督学、官居四品的提学御史来视察教育,要在这里接见全体师生。
    但当御史被前拥后呼地迎入明伦堂时,眼前的一幕,却令他尴尬不已:两个训导一左一右跪在地上,而分管教育的长官――教谕,却在中间笔直地站立。
    陪同视察的士大夫们生气地质问:“安所得山字笔架来?”哪里来的山字型笔架立在这里?
    教谕不卑不亢地回答:“如果这是在大人的府上,我一定会以上下官之礼相见,但这里是明伦堂,是师长教育学生的地方,所以,我不能够随便下跪。”
    御史,无言以对。
    “笔架博士”的绰号不胫而走,这是海瑞在大明王朝留下的靠前个表情。
    古语说:无欲则刚。领着微薄的俸禄,为了堂堂正正地做人,海瑞和家人将物质生活水平尽可能降到了大力度优惠。破旧的布袍、粗粮糙米,这几乎成了海瑞一生的选择。P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