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旧时风雅

旧时风雅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黄强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5559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说不尽的民国史,挖不完的民国事,聊不完的民国人。
内容简介
《旧时风雅》由黄强著
作者简介
黄强,1963年生人,字不息,江苏南京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新闻、研究工作,曾在多家媒体任职,在南京创办多个新闻电视栏目、纸媒、新媒体。在《光明日报》《国家历史》《国文天地》(台湾)等刊发论述两百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中国第一本内衣史专著、中国第一本文人置业经济史专著、第一本南京区域服饰史专著。在大陆、台湾地区出版《金瓶梅风物志》《衣仪百年》《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六朝人的衣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二十部。 自媒体今日头条“黄强黄不息”,阅读量3364万,两度上榜今日头条年度文化号。
目录
穿衣/001
第一章 旗袍风韵/002
宋氏姐妹钟情旗袍/002
“胡蝶旗袍”与众不同/006
阮玲玉惊艳旗袍/007
清风徐来着旗袍/009
张爱玲旗袍缀满华丽/010
阴丹士林情结/011
第二章 渐行渐去的长衫马褂/014
庄重长袍与时尚马褂/014
名士风度教授穿长衫/016
洋派的闻一多换上长衫/018
第三章 改良的中山装/020
政府制服中山装风行一时/021
老舍:对不起,这已经是我优选的衣裳了/023
卢作孚:跟班着装胜过实业大佬/024
第四章 新校风貌学生装/026
林徽因的文明新装/026
张爱玲的校服“时装秀”/030
南高师女生校服开风气/032
布褂短裙成时尚/033
第五章 洋装穿在身/036
扬鞭策马骑马装/036
花想容来陈云裳/038
阮玲玉不拒义乳/039
连体泳装开始风靡/041
西装在身皮鞋亮/043
画家们的洋范儿/046
第六章 标新立异时尚美/048
林徽因创意婚礼服/048
张爱玲别出心裁奇异装/049
名教授朱自清的怪异披毡/052
北平与西北的服饰/053
第七章 顶上风流脚下生辉/054
礼帽瓜皮帽合身份/054
金岳霖讲课不摘帽/056
时尚烫发禁不止/058
教授们的“破皮鞋”/060
时尚高跟鞋/060
第八章 舞广袖引领新时尚/062
才女陆小曼的“挥霍”/062
唐瑛引领潮流“独一份”/064
潘素脱俗的惊艳/066
饮食/ 069
第九章 美食饕餮/070
谭延闿精擅食法/070
张大千好食松子香/076
李瑞清日啖百蟹/080
吴白匋遍尝成都美食/083
教授夫人制作定胜糕/085
第十章 文人与美食/087
胡小石嗜爱东坡肉/087
梁实秋对火腿、羊肉情有独钟/089
李劼人掌勺小雅馆/092
第十一章 文人下馆子/096
鲁迅吃遍天下鲜/096
路边小馆皆成趣/100
第十二章 金子招牌老字号/105
四大名菜马祥兴/105
酒业大王老万全/108
京苏大菜金陵春/110
百年老店广和居/112
百吃不厌东兴楼/114
中央饭店档次高/115
第十三章 店家绝活儿招牌菜/118
变废为宝“美人”肝/118
胡先生豆腐美名扬/124
口蘑锅巴“天下第一响”/125
湘菜奇葩东安鸡/126
教授传授许地山饼/127
三白汤成马先生汤/128
大总统推荐中山酿豆腐/129
鸭都金陵叉烧鸭/130
“金陵三烤”酥脆不腻/132
“轰炸东京”走俏山城/133
第十四章 吃在南京京苏大菜/134
南京板鸭盛誉不衰/135
头把交椅蒋有记锅贴/139
干丝味美喜煞人/141
第十五章 小茶馆大社会/144
昆明坐茶馆/144
四川泡茶馆/148
上海吃讲茶/149
北京大碗茶/152
南京喝茶馆/155
江南坐茶馆/161
文人饮茶法/165
茶馆的美食/169
居住/ 175
第十六章 文人雅居自建房/176
闹中取静公馆区/176
近水楼台建小筑/179
庐山别墅流清音/183
傅厚岗上建“危巢”/187
百步坡上建公馆/191
郁达夫风雨茅庐/193
老北京的四合院/197
……
摘要
     第一章 旗袍风韵 旗袍是民国时期拥有代表性的女装。旗袍虽然来源于旗人(满族人)之袍,不过经过改良,已成为汉族女性与满族女子共同的服饰,在民国时期绽放出异彩,谱写了辉煌。 宋氏姐妹钟情旗袍 来庆龄一生钟爱旗袍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喜欢穿旗袍,在很多场合下,她们都身着旗袍。尽管她们很小就在国外生活、学习,然而宋家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培养了她们喜爱中国文化,爱穿中国服饰的习惯。 1907年秋,14岁的宋庆龄与小妹宋美龄踏上留学美国之路,先在新泽西州的波特温学校学习,这个时期她有一张身穿素色旗袍的照片,直发梳向脑后,像个小大人(刘东平《宋庆龄图传》)。此时的旗袍还保留着旗人之袍宽大、直身的特点,将女性身体曲线掩藏在宽大的袍子之下。进入民国,旗人之袍发生了变化,其面料也由厚重、多提花、装饰烦琐向轻薄、多印花、装饰简约转变。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旗袍受文明新装的影响,出现了文明新装的喇叭状的大袖口,袖口一般宽7寸,俗称倒大袖。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孙中山勉励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把中华民国重新建设起来。”宋庆龄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分别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所穿的旗袍是绣边缘的倒大袖旗袍。 20世纪20年代中叶,受欧美服装影响,原本宽大且没有腰身的旗袍开始收腰,长度缩短,下摆逐渐上升,1924年下摆还在小腿,至1929年已升至膝盖。女性大方地秀出她们的小腿,洋溢出青春的气息。不要小觑女性穿旗袍秀出的小腿,洋溢出青春的气息(黄强《衣仪百年》),这体现了一种有别于清朝封建专制观点的、充满着开放风气的新时代社会观念。 旗袍是宋庆龄一生钟爱的服饰,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她所穿的旗袍有中袖、长下摆花格子的扫地旗袍,还有条纹图案的旗袍。1932年,英国文豪萧伯纳访问中国,2月17日宋庆龄在上海莫礼哀路的住宅宴请萧伯纳,蔡元培、鲁迅、林语堂、伊罗生、史沫特莱应邀出席,宋庆龄在旗袍的外面罩了一件毛线编织的马甲。 宋美龄有卜百件旗袍 宋美龄喜欢穿旗袍。虽然她10岁时起就生活在美国,但从来都穿中式服装。 她不喜欢穿过于暴露的服饰,出于女性美的追求,也反对穿长筒裤子(窦应泰《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她认为女性应该有与男性截然不同的服饰特点,在她的百年生涯中,几乎没见她穿过长裤子。 宋美龄爱衣成痴,她青睐旗袍,衣柜中有上百件旗袍,依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面料,不同的色彩,款式造型各异。宋美龄旗袍之多,大概当时无出其右者。为什么宋美龄会有如此多的旗袍?固然与她第一夫人的地位有关系。宋美龄的旗袍必须有款有形,与众不同。遇到重要节日,高官的女眷都礼节性地向宋美龄赠送礼品,其中以绸缎布料居多,宋美龄身边有用不完的各式各样的面料,她喜欢旗袍,就用它们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旗袍。 通常情况下,一件旗袍,宋美龄只穿一两次。夏天的更换频率更快,一天换一件。宋美龄身边有一御用裁缝师傅张瑞香,专门为宋美龄制作旗袍。早期裁缝师傅是外请,定期来总统官邸量身定制,后来,因为旗袍需要量大,张瑞香被调进宫邸里来,成为后勤人员。宋美龄的旗袍手工细巧,制作精良,款式新颖。因为各种服饰太多,尤其是旗袍有上百件之多,侍从们将旗袍进行分类,按照颜色、面料、款式的不同,编上号码,便于随时取用。 除了官眷赠送的衣料,宋美龄也经常自己选购衣料,但并非那种让布料店搬来各种衣料,拣价格昂贵的,整匹搬走的阔太太做派。宋美龄总是要跑好几家店铺,问明价格,挑合意的才买。 在不同的场合,宋美龄会搭配不同的旗袍。在参加重要的外事活动,接待重要来宾时,宋美龄会穿上高档面料制作的旗袍。在一些面向民众的活动中,她也会穿普通面料的旗袍。1938年武汉儿童保育会成立,为了保证保育会顺利成立,有关方面约请宋美龄主持工作,宋美龄身着黑色丝绒旗袍,发表了讲话,给予儿童保育会很大的支持。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