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国乡村 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

大国乡村 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

中央党校张孝德教授最新力作! 以中国“道”之哲学重读乡村 揭示乡村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
  • 字数: 29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作者: 张孝德 著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07379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张孝德先生继《大国之本: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之后的近期新力作! 纵观历史,横看全局,乡村始终是中华文明之根、中国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本。近代以来,我们追赶着西方现代化的脚步误入迷途,城市化的单极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疫情危机乃至治理失序等问题正日益显现,乡村更是处在不断消亡的境地中。作者深切痛惜这种情况,认为乡村的消亡将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断根。 基于多年来对乡村的实地考察,对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的跟踪研究,以及在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作者从中国传统而独特的“道”的思维方式出发,系统地解读了最易被大众误解的中国乡村与中西方文明发展模式的异同,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乡村;独到地预判和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起点在乡村,乡村是新文化运动、新经济革命、新乡村教育的发源地。 在作者看来,读懂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启航的起点。
内容简介
乡村有乾坤,事关天下事。本书站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高度,以中国特有的“道”思维,在问道乡野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蕴含着中国式未来的乡村价值和使命。全书以走出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和文明模式开篇,用发展的眼光重新阐释了“三农”的内在含义,以及在国家层面决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乡村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的决定性意义。对于物质消费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作者呼吁人们回归传统,通过生活方式的柔性革命和“手工+心”的新产业革命,重新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平衡。
作者简介
张孝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曾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有机大会的发起人、大会主席,世界乡村复兴大会的发起人,“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创办人,北京凤凰耕读书院创始人。担任多家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自2014年起在乡村开启“三亲”教育启蒙试验,探索出以亲情、亲乡土、亲自然为内容的德、慧、艺全面发展的“三亲启蒙教育”新模式。 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生态经济、乡村文明发展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学者之一,跟踪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20多年。出版专著6部,发布文章200多篇,主持完成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30多项。代表专著有《文明的轮回——生态文明新时代与中国文明复兴》《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主体意识》《经济学范式革命与中国模式解读》《大国之本:乡村振兴振兴战略解读》等。
目录
第一篇 觉醒:从这里开始
第一章 读懂乡村:从走出被误读的中国开始/6
一、被误读的历史:中国没有奴隶社会/7
二、被误读的文明模式:五千年中华文明失光/17
三、被误读的中国贡献:矮化了中国智慧与文化的价值/30
四、被误读的中国乡村:成为愚味落后的代名词/42
第二章 正本潮源:从老"三农"到新"三农"/46
一、农村不是"农村",是"乡村"/47
二、农业不是"农业",是"农事"/57
三、农民不是"农民",是"农夫"/63
四、新"三农":文明乡村、生命农事、智慧农夫/68
第二篇 问道:求助于野
第三章 生态文明:新时代从乡村起航/85
一、世界大变局:文明形态大转型/85
二、生态文明:导航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文明/92
三、新时代乡村命运: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97


四、以乡村为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贡献/101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