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荣耀

荣耀

  • 字数: 16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作者: 李作言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35731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足迹和其成功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本书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精心攫取出29个荣耀瞬间,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如“京津道上的‘建党之约’”“中央文库的惊险过往”“一场‘不亚于淮海战役’的较量”,充分展示了党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一段焦桐百世情” “‘两山’理论何以映照美丽乡愁” “扶贫路上的当代愚公”等。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建党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作者简介
李作言,江苏睢宁人,法学博士,现供职于某金融机构。先后在上海街道、市区两级党校工作,其间,在西藏日喀则挂职锻炼三年。个人著有《传奇中国:从小岗村到“地球村”———改革开放四十年启示录》《初心》。在《光明日报》《学习与研究》《解放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文章60余篇。专注于党史与党建、城市治理等领域。
目录
自序:读懂百年背后的一树繁花
京津道上的“建党之约”
湖面上,那一道“红色”波痕
1925:工农狂飙风云涌
八一功在第一枪
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
延河畔的整风运动
假如不去重庆谈判
中央文库的惊险过往
新中国奠基之礼:七届二中全会的前前后后
西柏坡“赶考”记
开国大典前后的天安门城楼
一场“不亚于淮海战役”的较量
柳暗花明的亚非会议
《论十大关系》的智慧之光
红旗渠,太行山深处的一泓清流
一段焦桐百世情
“铁人”的力量
1971:重返联合国的艰难之旅
拥抱“科学的春天”
“热眼”向洋看世界
扶贫路上的当代愚公
“两山”理论何以映照“美丽乡愁”
《战狼2》视域下的海外中国形象
航母style与“天问一号”的时代气质
钟扬的“种子梦”
敲出长三角的新时代鼓点
长三角一体化晋升国家战略的“高光时刻”
临港万里襟怀阔
全球抗疫的中国决心

摘要
     150公里的星光路 境界决定命运,眼光决定成败。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目前,南陈北李是一段佳话。陈独秀和从北京朝阳门出城驱车,去往天津,以便从那里乘火车赴上海。一辆骡车,一路颠簸,他们一边赶路,一边交换意见。特别是涉及思想理论建设、骨干党员人选、队伍建设、对外联络关系等,有这么长的一段路,既是历史的契机和幸运,也是相约建党的美好初心。 陈独秀到达上海后,2月14日致信京师警察厅厅长吴炳湘,夏间备承优遇,至以感佩。日前接此间友人电促,前来面商西南大学事宜,匆匆启行,未及报厅,颇觉歉仄,特此专函补陈,希为原宥。事了即行回京,再为面谢,敬请勋安。当时南北分据,脱离虎口不忘幽上一默,是为文人风骨。 随着共产党蓬勃发展,反动军阀视之为洪水猛兽,拼命绞杀红色革命力量。1926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入关后,大肆镇压国共两党的革命人士,北京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领导北方区委继续和各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持续斗争近1年之久。1927年4月6日,和其他80名革命志士被张作霖逮捕。 说,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这个“生命”对于来说就是“革命生命”,他以共产主义革命先驱的凛然大义诠释着牺牲自我的壮烈情怀。4月28日,高呼着“共产党万岁”,在绞刑架上英勇就义。 “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这是的牺牲奋斗观,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在的灵柩于浙寺停放六年之后,为地下党和同仁举行了公葬。4月22日,由革命团体互济会出面操办,在浙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 生死之地有真理。1933年4月23日清晨,蒋梦麟、马裕藻等北大同仁及教育界人士、各大中学青年学生、工人及军人700多人,陆续赶到灵前致祭,参加出殡仪式。当灵柩进入万安公墓时,便见一辆骡子车疾驰赶来。车上用棉袄和花圈覆盖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革命导师之墓”几个大字,碑额上镶刻着镰刀斧头图案。陈独秀、商定“中国共产党”名字说起“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当年蔡和森与之间有书信往来,非常认可蔡和森起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旗帜鲜明。这在陈、李筹备建冀过程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一个组织叫什么名字直接反映出党的性质和宗旨。 五四时期流传的一首歌谣这样描述陈、李:“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5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8月在征询意见后,正式定名为“共产党”。该组织实际上也起到了发起各地组织的作用。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