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 字数: 1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日)檀上宽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550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目前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大多背景不凡,即便刘邦这样家世不好的至少也是公务员。唯有明太祖是真正的草根背景,他出身底层、父母双亡,当过和尚、做过乞丐,饱尝人间心酸;他逐鹿群雄、脱颖而出,推翻蒙元,开创了由南向北一统天下之先河。他创设的制度典章,不但奠定大明王朝的基业,还影响到清朝与后世。 【独到视角,解读明太祖复杂人生】 明太祖身上极富人气与魅力,同时亦颇受争议。作者以明太祖的奋斗历程与大明开国历史为主干,穿插藏匿于史料中的诸多点滴细节,探讨其在政治权谋和个人心路上的演变历程。朱元璋复杂矛盾的多样人生、千古大帝的正面与侧面,尽在此书中。 【日本明史专家心力凝结,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 檀上宽教授为日本资深明史专家,本书是其数十年明太祖研究集大成之作。作者考量一般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在保证严谨的前提下,行文更添故事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使那个充满传奇和争议的大明太祖跃然纸上,却又非满嘴跑火车的历史戏说。本书受到日本各界广泛好评,屡次再版重印,可谓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明太祖朱元璋波澜壮阔的一生功业,再现他从父母双亡的底层孤儿,到投身军旅、结交豪杰,高瞻远瞩,最终建立大明王朝的传奇生涯。作者以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的文字,向读者客观评说明太祖的千秋功过,揭秘他矛盾人格与众多争议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
作者简介
"檀上宽 1950年出生于神户。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京都女子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中国近世史,著有《明太祖朱元璋》 、《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明朝专制支配史的构造》以及《东亚海洋圈历史的研究》(合编)。"
目录
序章
一顺帝与元末
天历之变
顺帝妥懽帖睦尔即位
至正新政
民众的悲惨生活
二元末起义与红巾军
白莲教的动向
起义的序曲
奋起的民众
红巾军以外的起义军
三成长的朱元璋
濠州府钟离县
少年时代
游方僧
四投身红巾军
朱元璋的决断
邂逅郭子兴
徐州起义军来投
朱元璋集团的发展
五剑指金陵
大宋国的兴衰
郭子兴之死
渡江
攻占集庆
六攻略浙东
成为吴国公
进军浙东
浙东四先生
压制浙东
七吴王之路
群雄割据
陈友谅攻应天
内乱
营救小明王
鄱阳湖水战
即位吴王
八最后的决战
朱吴国和张吴国
进攻苏州
战后处置
再见,红巾军
九恢复中华
驱除胡虏
大明帝国的诞生
振兴中华
战后重建
十明帝国的内部矛盾
建设中都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分封诸王
南人政权的自相矛盾
着手改革
十一朱元璋的苦恼
矛盾扩大
停罢科举
以纸币控制江南经济
朱元璋的焦虑
十二确立独裁体制
空印案
知识分子的抵抗
胡惟庸案
对江南地主的打压
里甲制度的实行
十三恐怖政治的扩大
马皇后之死
郭桓案
肃清功臣
锦衣狱
廷杖
文字狱
十四惟愿大明,万代千秋
法治和德治的夹缝
皇太子之死
惟愿大明,万代千秋
终章
文库版后记
摘要
     天历之变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本书日月均指农历,下同),元朝第六代皇帝泰定帝(在位1323-1328年)病殁于元朝上都(又称夏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附近)。彼时,朝堂之上宰相倒剌沙实权在握。趁皇位空悬之机他于上都专权自用,逾月未立新君。同年八月,奉命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见有隙可乘遂先发制人。曾是武宗旧臣的燕铁木儿本就对泰定帝即位一事颇有微词,他当机立断决定拥立第三代皇帝武宗海山(在位1307-1311年)的遗孤为帝。 八月四日早朝之时,以商议国事为名,大都的官员们被传召至兴圣宫。却未曾想到,等待他们的是燕铁木儿及其所率的一众披坚执锐的近卫甲士。他向众人宣布:“祖宗正统属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顺者斩。” 话音方落,兵皆露刃将数名与倒剌沙沆瀣一气的官员缚于殿上,并对其余诸人施以恫吓。这场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下帷幕,当官员们意识到事态之严峻时,大都已尽为燕铁木儿所掌握。万事俱备唯欠东风,余下只需迎回武宗遗孤便可名正言顺。 然而,此时武宗长子和世□正流亡于遥远的中亚之地,故难以短时间内返回大都。燕铁木儿得知此事后转而迎立位于建康(今南京)的和世□之弟图帖睦尔。图帖睦尔提出待兄长和世□归来之后便让位于对方,以此为条件接受了燕铁木儿的请求于大都即位,改元天历,是为元朝第七代皇帝文宗(在位1328-1329年、1329-1332年)。 大都政变之事传到上都,为与其对抗,宰相倒剌沙遂拥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天顺帝)。那时的阿速吉八年仅九岁,而另一方的图帖睦尔已经二十五岁。话虽如此,两者的对立实质却是倒□沙与燕铁木儿之间的权力斗争,他们隐于幕后成为两都之争的操纵者。再者,两人也一致认为,能为两都之争画上句号的除武力之外再无他法。而为这场争端揭开序幕的事件正是广为后世所知的“天历之变”。 元朝从未确立过皇位继承制度,每逢帝位更迭总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在此期间,行政会陷入瘫痪进而导致政局进入大动乱时期,这对元朝来说并非什么稀奇之事。曾经“忽里勒台”这一大型会议制度,一度成为选拔下任皇帝的前置程序。但是大会本身受到实权派的摆布,因此到头来话语权依然属于武力强大的一方。元朝的开创者世祖忽必烈同样无法免俗,他在与其弟阿里不哥的兄弟之争中胜出从而登上大位。即使在灭亡南宋并支配中国全境之后,元朝同室操戈的传统依旧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就近来说,第六代皇帝泰定帝,抑或第三代皇帝武宗,他们即位之时都曾上演了血雨腥风的夺位惨事。 不过,天历之变的规模之大,与上述提及之内乱不可同日而语。分裂为上都派和大都派的蒙古军团,将天下一分为二,反复上演着肝髓流野的殊死之战。铁蹄踏过华北平原,所到之处赤地千里。 起初,上都一方锐不可当形势占优,但在倒剌沙集结兵力挥师南进意图一举攻下大都之际,燕铁木儿之叔不花帖木儿率军直扑兵力空虚的上都,以此为契机,双方形势瞬间逆转。兵败之后,天顺帝下落不明,倒剌沙见大势已去遂携玉玺投降。至此,上都派各军势终于分崩离析,倒剌沙也被送往大都处刑,一代权相的黯然离场标志着这场长达月余的战乱落下帷幕。 内乱以大都派的获胜告终,作为代表人物的燕铁木儿,他的获益无疑是巨大的,战后他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内乱后,文宗按照约定让位于其兄,和世□遂于次年,即天历二年(1329年)在漠北之地的哈拉和林Ⅲ登上皇位,是为元朝第八代皇帝明宗(在位1329年)。然而,明宗的时代并未持续多久。让位后的文宗虽被册封为皇太子,但他对皇位仍念念不忘。与此同时,柄权数年的燕铁木儿也唯恐权力为明宗近臣所夺。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制定了谋害明宗的计划。 时为天历二年五月,文宗从大都出发前去迎回自哈拉和林归来的明宗。兄弟二人于上都郊外汇合,为了庆祝久别重逢,文宗为明宗设宴,宴会持续了多日。据说,那时的明宗异常兴奋,并多次向文宗诉说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可令人猝不及防的是,数日之后的某一天官方突然宣布了明宗暴毙的消息,且病因不明。混乱之际,燕铁木儿从明宗皇后处接过玉玺,二人随即率众返回大都。一场骚乱便这样落下帷幕,而距离大都一步之遥的明宗却被二人合谋毒杀。 于是乎,皇位重归文宗。在一众元朝帝王中,文宗是少有的不仅精通汉语亦能作汉诗的皇帝。在位期间,他设立奎章阁以主持各类文化活动,并负责将汉人典籍译成蒙古语。此外,《经世大典》的编纂工作也在这里进行,该书收录了所有元朝典故和制度。得益于文宗对汉文化的深刻理解,历数元朝五世十一帝,在他的治下,元朝的汉化程度倍道而进,他的庙号“文宗”便是得名于此。然而如此崇尚文治的文宗皇帝却也背负着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往。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