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第二十二次别离

第二十二次别离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西班牙)拉斐尔·纳达尔·法雷拉斯
  • 出版日期: 2018-02-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1125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西班牙编辑叹服其《教父》般的曲折情节,英文编辑将它与莎士比亚戏剧媲美,中文编辑读出了《白鹿原》的异曲同工之妙。 ? 版权狂销英国、荷兰、法国、芬兰、德国、意大利等22国,正在席卷全球!
内容简介
《第二十二次别离》是一部译自加泰罗尼亚语长篇小说,原有名为《帕米萨诺家族的诅咒》,问世后蝉联畅销排行榜二十周,已被译为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22个国家的语言。英文版由出版《一个人的朝圣》《别相信任何人》的出版社隆重推出。意大利的帕米萨诺家族历代男丁无一幸免皆死于战火,第21位帕米萨诺更是夸张地成为停战日的最后一个阵亡者。“一战”结束后,“寡妇屋”的帕家遗孀多娜达与同一天丧夫的闺蜜弗朗切斯卡几乎同时产下遗腹子。多娜达担心儿子维坦难逃命运诅咒,将儿子交给闺蜜抚养。世人皆以为弗朗切斯卡生的是双胞胎——男孩维坦和女孩乔凡娜。“二战”爆发,维坦遁入乡间答应母亲自己绝对不会参战;乔凡娜则前往西班牙对抗法西斯。战火愈燃愈烈,维坦和乔凡娜分别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命运终究牵引他们来到西班牙内战的主战场,萨米萨诺家族的命运再次经历战火淬炼,多娜达也被裹胁其中。维坦的命运会因抗争而改写吗?鲍勃·迪伦在经典名曲《答案在风中飘》中问:“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称得上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滩上?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第二十二次别离》给出了最精彩的答案。
作者简介
 
目录
开篇
1 帕米萨诺家族的诅咒
大战
最后一个帕米萨诺人
2 开满白花的园子
寡妇屋
齐亚
葬礼
去公证处
供品
大宅第
花季
家族宗教
度夏屋
坚信礼
红土地
病在床上
3 樱桃耳坠
甜蜜的十六岁
菲力切神父
斗鸡
暑期,再回庄园
阿尔塔穆拉的集市
夏季之末
都市影院
毒打
绅士圈
南风
疏失
西班牙来信
西法边境
战争传言
4 马泰拉的流星雨
不情愿的壮丁
丧钟
坦露心迹
罗斯福
英国人
公告
游行
没有尽头的八月
嘈杂的仪式
英国人登陆塔兰托
重逢
河边
流星雨
解放马泰拉
恐怖的踪影
猎杀
普利莫·卡尔内拉
山里
萨罗尼博士的武器
5 轰炸巴里
酒吧的镜子
德军空袭
窗口的红光
被恐惧击倒的城市
比唐多的秘密
一股蒜味
帕米萨诺之心
饼干盒
池中鸭
对决加里巴尔迪广场
地下室里
樱桃树
尾声
后记
致谢
摘要
    开篇
     2012年8月24日。午时。
     乍一看,小镇像是早已荒废。专享的生命迹象是几条狗,睡在几个垃圾箱之间的荫处一块覆满尘土的旧床垫上。但转过墙角就能看见镇里的广场,四周都是带有宽大阳台的房屋,正对着山谷的葡萄园和橄榄林,慷慨地展示着普利亚乡间的全景,几乎一直延伸到亚得里亚海。三棵豆荚树和两棵石栎俯瞰着小小的绿洲,繁茂的枝间耸立着两座纪念碑,每一座前面都覆满鲜花,并饰以意大利国旗三色的花结彩带。
     木质长椅上,油漆已渐渐剥落。一位老者坐在上面,打着盹:他闭着双目,头歪向一侧,嘴巴半开。他好像呼吸困难,或早已安然入睡,只是无人察觉,反正他似乎再也无法聚集足够的力量醒过来。他的脚边躺着一条狗,只有地中海的狗能把四肢伸到那种尺寸,在盛夏日炙时分,在一块小小的阴凉处。四周响起知了复沓的歌声,它们正在无风的高处几根树枝上摩擦着肚腹。
     广场正中的一座纪念碑由一块完整的巨石制成,向“一战”的死者致敬。一根石柱上刻着本地42名死难者的名单,但仔细一看会发现更多的秘密:死者中一半都姓帕米萨诺――21个男人来自同一家族。
     “朱塞佩?奥龙佐?帕米萨诺(1)、多纳托?夫?弗朗切斯科?保罗?帕米萨诺(2)、西尔维斯特罗?帕米萨诺(3)、吉安巴蒂斯塔?迪?马丁诺?帕米萨诺(4)、尼古拉?迪?马丁诺?帕米萨诺(5)、朱塞佩?夫?维托?帕米萨诺(6)……”
     另一座碑是为了纪念死于“二战”前线的人们。名单中没有一个姓帕米萨诺,也许承载这个姓氏的最后一人未能在“一战”中幸存。这一次,一半死者来自康维迪尼家族。
     “二十一个……二十一条命啊!”长椅上的老者醒了,坐起来,又一次对着空荡的广场说,“二十一个……二十一条命啊!”
     他凝视着纪念碑,脸上沟壑交错。狗也醒了,但还躺在地上,四足伸开。
     “二十一条命啊!”他一遍遍默念着,“全都死于‘一战’。帕米萨诺家族的诅咒!”
     01 帕米萨诺家族的诅咒
     大战
     第一个战死的是朱塞佩?奥龙佐?帕米萨诺,家族里优选战的男人。他一直等待着那个时刻,他的祖国召唤他拿起武器。他倒在1915年5月23日。那一天,意大利在“一战”中向奥匈帝国宣战并加入同盟围。可怜的朱塞佩?奥龙佐一直认为,上前线打仗为男人带来巨大的机遇:教给他们纪律,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并提供一个渠道,让年轻人天生的攻击性转移目标。他相信,战场是专享能以自然、有组织的方式行使野蛮暴力的地方。“像一种贵族技艺。”他常这样说。
     朱塞佩?奥龙佐忠诚而可靠。但他的问题是,他永远更乐意用拳头解决分歧。尽管他个性里有暴力的成分,可他并非一个接近的恶棍。他是帕米萨诺家族第一个应征入伍的人,被编入志愿兵团,这对从贝罗洛唐多这样的小镇出来的人而言是不小的荣耀。不久,他就第一个赶赴意大利东北的卡索前线,第一个进入战斗。他还是小分队里第一个冲出战壕顶头攻击奥军据点的人。他也是第一个胸部中弹的,那一枪击中了他的胸骨。当他感受到那个冲击,伴以一种类似两块金属相撞的声音,和一种非常令人不适的灼烧感,他设想,那颗子弹只是擦碎了制服的纽扣,他试着挺住。但他的双腿拒绝移动,在躯干下折叠起来――他倒下了。当奥军席卷了战壕,一个留着卷曲小胡子的下士踩着他的身体,把刺刀捅进了他的心脏。可怜朱塞佩?奥龙佐却并未感到那一刺,生命离他而去已有片刻了。帕米萨诺家就这样死了第一人,带着“在奥地利前线最早阵亡的意大利军人之一”这种令人难堪的荣誉。本来到夏天他就二十二岁了。
     第二个死的是多纳托?夫?弗朗切斯科?保罗?帕米萨诺(2)。作为家里最胆小的一个,他想尽办法逃兵役。但天哪,他甚至没有机会完整地感受一下战壕里的恐怖,他也死在卡索前线。在开战之后第一个夏季结束前,被据守边境城市戈里齐亚的奥军的榴弹炮弹片击中。几天之后,西尔维斯特罗(3)也死了,全身都是奥军的新式机枪打出的弹孔。这种机枪在1915年10月打垮了进攻意大利东北边境的桑塔露琪亚山头的部队。驻守在远离火线的嘹望哨上的意大利军官拿着戴手套的侍从端来的瓷杯品茶,从塔楼上命令部队向山头发起一波又一波人海攻击。直到最后,意军司令官路易吉?卡多那将军意识到这是一种无谓的屠杀,才了结了攻势。伊松佐河的第三次战斗就这样结束了,这条河被挤在高耸的群山之间,紧挨着奥匈帝国的边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贝罗洛唐多镇里无人听说过这条河。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