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 字数: 1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郭沫若
  • 出版日期: 2007-1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5002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郭沫若一生涉足广泛、著作甚丰。他的散文气势浩荡,清丽、浪漫,富有艺术魅力。自传性构成了郭沫若散文明显的特征,是作者个性张扬的产物。他的感时型散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咏物抒怀型作品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诗的意境。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有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与成仿吾、郁达夫组织文学社团创造社。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翻译外国作品,写回忆录、历史小说,同时开始对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战,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这一时期创作了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和学术著作《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等作品和《管子集校》《李白与杜甫》等学术专著,主编了《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其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三十八卷。
目录
导读
我的童年(节选)
黑猫
菩提树下
芭蕉花
铁盔
鸡雏
致宗白华
卖书

路畔的蔷薇
夕暮
水墨画
山茶花

白发
梦与现实
寄生树与细草
昧爽
孤山的梅花
杜鹃
我是中国人
鸡之归去来
浪花十日
大山朴
芍药及其他
银杏
蚯蚓
小麻猫

小皮箧
竹阴读画
丁东草(三章)
罗曼·罗兰悼词
梅园新村之行
论郁达夫
游湖
访沈园
摘要
     沙湾的市面和大渡河两岸的其他的市镇一样,是一条直街。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每逢二、四、七、十的场期,乡里人负担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贩卖。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 场的西面横亘着峨眉山的连山,东面流泻着大渡河的流水,乡里人要用文雅的字眼来形容乡土人物的时候,总爱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字句。绥山就是峨眉山的第二峰,沫水就是大渡河了。 乡中的地理除掉这一山一水见于古代的文献以外,沙湾场的本身是接近没有古迹的。 场的北端有一个很大的沙洲名叫姚河坝,听说那是旧沙湾场的废墟。在一百几十年前的“老丙午”,大渡河涨水把沙湾场冲没了。后来才移到现在的场所的。那沙洲上面也有几家人家,有一座古庙名叫韩王庙,这所祀的韩王不知道是汉时的韩信,还是宋时的韩世忠。那以前大约是客省人的会馆。 场的南端在相隔有半里路的地方,有一道很清洁的茶溪,从峨眉山麓流下。那上面架着一道很宽的石桥。过桥不远在山麓的倾斜中,有一座明时开山的古寺名叫茶土寺。中有一座碑是明末的乡贤嘉定人安磐写的。只这一点怕是沙湾场的专享的名迹。 寺前有一道很简单的石坊,刚好就像寺的山门一样。标记是“大明林母李宜人旌表节孝坊”。但在乡中是连姓林的人也都没有了。 尽管是没有什么古迹名胜的沙湾,但它全体的印象比较起邻近的村镇来,总是秀丽的,开朗的。这自然是因为街道整齐新颖,和山水的配置也比较适宜的原故。 特别可以记述的是那清洁的茶溪。 那溪水从峨眉山的余脉蜿蜒地流泻下来,流到茶土寺的近旁,溪面便渐渐扩大了。桥的南端有好几家磨坊,为用水的关系在溪面上斜横地砌就了一道长堤,把溪水归引到一个水槽里去。因为这样,堤内的溪水自然汇成一个深潭。水是十分清洁的,一切的游鱼细石都历历地可以看出。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四川的区域本来离热带很远,但随处差不多都有榕树,都有荔枝,听说还有好些地方有木棉,有雪桃,这真是奇异的现象。木本的有香的海棠我本没有看见过,但听说和这相类似的花木在广东也有,那想来一定又是亚热带性的植物了。 在我们乡下,榕树每每是一二十围的大木,一般人叫着“黄角”。这黄角树每每爱寄生在别的大树上,因为发育的迅速,不两年便要闹到喧宾夺主的地位,把那原有的大木形成为自己身上的寄生树一样。因为这样,乡里人总很嫌厌它。乡里人的迷信只要树木一过于庞大了便要成精,能在人身上作祟。每逢有病有痛,那迷信很深的人,便要用两三寸长的铁钉,隔着小小的红绿的三角布,拿去钉在树身上,以为这样病痛就会祓除的。像那容易膨胀的黄角,那当然不免要多受祓钉的待遇了。 茶溪南岸的几株大榕树身上,也受了不少的这样的祓钉的灾难。这虽然不免要给予人一种阴惨的印象,但是夏天在那儿纳凉垂钓,倒是再清凉也没有的。 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本是极偏僻的一个乡村,当然不能够要求它有多么美的人文的表现,但那儿也有十来颗秀才的顶戴,后来在最后一科还出过一位恩赐举人。这在邻近各乡看来是凤毛麟角般的事体了。这位举人可以说是时代悲剧的表现者,我在这儿不妨略略地把他的身世叙述一下。 这位举人姓陈。他原来是一位贫寒的儒医,在乡上开了一爿小小的药店。他年纪已经老了,接连下了十好几科都不能及第,但到最后的一科也就公然中了。中的虽然是恩举,当然也是很光耀的事,他穿起花衣补褂,四处拜客,大约得来的贺喜钱也是很不少的。 可怜这盼望了一生的举人的顶戴,或者也可以说是盼望了一生的这一些贺喜钱,却才是害人的毒药。他中了不上半年,因为是举人,便可以“三妻二妾”了,他便娶了一房年青的小妾。这位姑娘娶来不三个月便毒死了他,把他所得的贺喜钱拐带着,跟着一位情人逃跑了。 乡里的人都为这位陈老先生叹息,说:“假使他不中这一个举,不得这一笔贺喜钱,他总还可以多活得一些年辰,不至于遭这样的惨难罢。” 人的寿命,在当时的人看来,好像比名和利还要贵重一点。但事实上也并不见得是那样。乡里人的主要营业是糟房、茶店、烟馆,这些不是都只要有利可寻,便把生命都置诸度外的吗?例如越货行劫的勾当,尤其是乡里的一部分青年人所视为豪杰的行为。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