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常生活颂歌/周作人作品

日常生活颂歌/周作人作品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周作人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2299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金庸说:周作人是对我的文学生涯很有影响的人之一。其文“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周作人散文之伟大,在中国散文目前有承上启下之功——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泽俞平伯、废名、梁实秋乃至冰心、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余光中、汪曾祺、余秋雨等人的审美情趣。☆金庸、谷崎润一郎、林语堂、胡适、徐志摩、郁达夫、何其芳、梁实秋、郑振铎、巴金、朱光潜、苏雪林、废名、张中行、董桥、钱理群、钟叔河、止庵、陈丹青、窦文涛、梁文道、冯唐、黎戈、程璧,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读者、时尚芭莎、知日、新京报、大家、为你读诗、拾文化等一致推崇。☆投资人生下一站,做个生活美学家——周作人说:要追求艺术的生活,微妙地美地活着。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随时的经典,随时的阅读,随时的修养,轻巧便携——◎生活味、文化味、美感兼具的封面 ◎ 32开便携锁线精装◎细井徇、岩崎常正诗经、本草彩插 ◎进口轻型纸印刷精巧,精美,精致;小开本、易携带;“中国很美的书”获得者、不错畅销书设计师熊琼设计。
内容简介
投资人生下一站,做个生活美学家。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周作人说应该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在他看来,生活中无用的装点,愈精炼愈好。在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谈不关紧要的天,是颇愉快的事。《日常生活颂歌》是周作人闲适文风小品文的精粹,喝茶饮酒、赏雨谈天、故乡美食、各地风物,以及世上无一不可言的草木虫鱼在他笔下尽是情意绵长,隽永淡远。周作人谈吃也好,言物也罢,重要并不在于所说之事物本身,而在于谈及此时对待生活的那种长闲逸豫的况味和风度。生活的美是一种近似无用的闲情。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作者简介
周作人:中国现代有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译家,鲁迅之弟。开启“闲适散文”流派,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启废名、俞平伯、梁实秋、冰心等人的审美情趣。闲适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等。翻译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记》《浮世澡堂》等。谷崎润一郎、林语堂、胡适、徐志摩、郁达夫、何其芳、梁实秋、郑振铎、巴金、朱光潜、苏雪林、废名、张中行、董桥、钱理群、钟叔河、止庵、陈丹青、窦文涛、梁文道、冯唐、黎戈、程璧等盛赞。
目录
代序 生活之艺术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喝茶再论吃茶关于苦茶谈酒苦雨雨的感想北平的春天乌篷船石板路鸟声骨董小记买墨小记谈娱乐日常饭粥,尽有滋味 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吃菜炒栗子谈油炸鬼卖糖茶汤南北的点心谈食鳖带皮羊肉记爱窝窝记盐豆菱角爱这可爱的东西金鱼两株树苋菜梗水里的东西歌谣与名物谈养鸟关于红姑娘蚯蚓萤火赋得猫猫头鹰乌鸦与鹦鹉只想缓缓走着,看沿路的景色村里的戏班子厂甸一岁货声撒豆缘日关于送灶墟集与庙会两国烟火江都二色泥孩儿不倒翁笔与筷子牙刷的起源澡豆与香皂
摘要
    喝茶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接近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较为,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独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很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 ,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馆”所专享。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很,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很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汊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很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 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惟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东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