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赵树理早期作品选

赵树理早期作品选

  • 字数: 3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赵魁元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459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魁元主编的《赵树理早期作品选/赵树理研究文丛》选取2006年由董大中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树理全集》中赵树理1929-1943年5月早期创作的各种形式的作品89篇,约35万字。有助于读者对赵树理早期作品的了解,对研究赵树理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一九二九年
儿童心理学(三字经)
白马的故事(小说)
一九三〇年
读书·做人·革命(杂文)
山西第四师范同学合影题诗
打卦歌(诗歌)
一九三二年
歌生(诗歌)
一九三三年
金字(散文)
一九三四年
糊涂县长(小说)
忧心的日子(小说)
一九三五年
盘龙峪(小说)
一九三六年
赠盲艺人赵高升师徒(诗歌)
打倒汉奸(有韵小剧)
抵制日货之歌
一九三七年
对《太行》的批评和建议
一九三八年
日本野心狼(诗歌)
一九三九年
韩玉娘(剧本)
一群快乐的人们(散文)
游紫团洞(诗歌)
一九四〇年
题一幅画(诗歌)
“私人意见”(杂文)
割麦对唱
怎样利用鼓词
人民已看漏了的把戏(杂文)
老头儿挥泪掘尸(抗日故事)
敌区归来寄乐三(诗歌)
萤火虫(儿歌)
牛儿走得陧(民谣)
不当亡国奴(诗歌)
去疟疾歌
认清敌人(杂文)
抗日三字经
一九四一年
开河渠(鼓词)
王美云出嫁(鼓词)
呸呸呸汪精卫(诗歌)
漫谈持久战(长篇政论)
头(诗歌)
何应钦早该斩(诗歌)
陪黑鬼打牌记(散文)
神枪手刘二堂(诗歌)
小学生不学日本话(童谣)
一个比喻(政论)
巾帼英雄(鼓词)
抗日根据地的“小先生”(散文)
布谷鸟(童谣)
集思广益(政论)
民主歌
“我够本了”(散文)
“真”和“伪”(诗歌)
抗日根据地的打官司(散文)
比一比看(杂文)
创举(杂文)
李大顺买盐(小说)
不受骗歌
“你索”寓言选
欢迎朱总司令(散文)
李二嫂的炉边闲谈(小说)
两种狗(杂文)
村政民选小调(唱词)
民夫谣
杨秀峰先生(人物传记)
身在福中不知福(杂文)
照像(小说)
“汉贼不两立”(杂文)
大了再吃(童话)
团结抗战(杂文)
什么“国”(杂文)
闻风而逃(小故事)
通俗化“引论”(文艺评论)
种大烟(诗歌)
“不是我的部下”(小故事)
匪在哪里?(小说)
棒棒队谣
米荒(杂文)
最受人尊敬的家庭(散文)
通俗化与“拖住”(文艺评论)
多看看(文艺随笔)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
文艺上的两个问题(通信)
阿Q精神(杂文)
红绸裤(小说)
领粮叹(诗歌)
豆叶菜(小说)
沦陷区(童谣)
四言杂字
一九四二年
万象楼(宫调)
万象楼(落子)
胜读干百篇空头议论(杂文)
一九四三年
闹元宵(唱词)
平凡的残忍(杂文)
附录
精彩篇章迭相见 董大中
――新时期发现的赵树理佚文综述
摘要
    这个小东西,是我一九三三年在太原写的,因为原稿遗失,现在只能凭着回忆来重写。整理旧作应该是暮年的事,我现在能跑能走,自以为还未到那等年龄,不过在一个新的作品还未形成的时候,偶一为之也未尝不可,所以在本年国庆前后留京时期,把它写出来以献《收获》。
    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在乡村集镇上教小学,教学以外的杂事很多:赛神唱戏写通知、写神庙对联、村里人有了,红白大事写请柬、谢帖、庚帖(婚约)、灵牌,年关之前替穷人写借据、卖契,替一般住户写春联……像一个全村或全镇的义务秘书。我在王店镇教小学,杂事要比一般村镇还多一半,因为镇公所的书记每天只顾上给镇长到遥远的山庄上催租逼债,镇长便经常拉我的差。在这种年头,为了不丢掉饭碗,不能随便得罪镇长,因此我便得多吃一点苦。
    一天,镇长交给我一卷缎子和一包泥金,要我替他写字。这个任务他在上一天请区长吃过大餐之后就向我说过,说区长被调升,镇上有个欢送的表示。按地方的习惯,每逢被提升的县、区长离任的时候,地方士绅便向老百姓收一笔钱,请他收吃顿饭,送些礼物。礼物是用绸缎之类的料子,写上几个恭维性质的金字,名叫“幛子”,“幛”字可能是屏障的“障”字叫错了音,不过可以不必管它。
    王店镇的学校设在一座汤帝庙里,冬天在厢房里上课,夏天常把课堂搬在正殿对面三丈见方的戏台上。这座戏台,每年只是秋收以后唱一次戏,除此以外,冬天有些大户借它存干草,到夏天一方面做课堂用,另一方面有些住家离庙近的农民在后台和角落上铺着席子,在午饭后和晚饭后到上边乘凉休息,好在和上课时间不冲突,倒也能各尽其用。这天上午,我拿着镇长交给我的缎卷子、泥金包、白芨、粗瓷碗和两支笔到台上去,一个青年小伙子从一条席子上爬起来问我:“先生!写幛子吗?我来帮你!”他这么一说,另外有几个人听了也起来看热闹。写“幛子”在这地方不算稀奇,大户人家做红白大事也有送“幛子”的。这位热心帮忙的青年有经验,并没有问我怎样做,就把泥金放在碗底,倒了一点水,用白芨研起来。
    青年把金研好,我把缎卷子绽开一抖,台上闪起一道红光,引得大家吃了一惊,凡是躺着还没有闭上眼睛的人,都爬起来看。
    “这是什么缎?”几个人一齐问。
    “呀!跟闪电一样!”有一个人吃惊地夸赞。
    我也不知道叫什么缎。既然有人提到闪电,我便顺口说:“就叫他闪电缎吧!”
    “给谁送?”有人问。
    “给区长!”我说。
    “为什么?”
    “区长要走了!”
    “早就该走!”“就不该来!”“去了是福!”……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我提起大笔在金里蘸着,就有人把缎子给我铺在桌面上问我说:“先生!给他写几个什么字?”
    这一问可把我问住了。原来这位区长才来了三个月,因为办了一宗县里认为“很漂亮”的事,县里报了省府,省府就马上把他提升了。他办了什么“漂亮事”呢?本年春天,省府连派了三次粮秣借款,因为地方太穷苦,前任区长收不起款来被撤了职,而这位新区长一来了马上就想出了办法,办法全在于和王店镇镇长配合得紧密。这位镇长是全区的首户,全区大小村庄都有他放的债,都有押给他的地。新区长来了请他帮忙,他便出了个主意,要区长把全区欠款户挨次传来,有钱的交钱,没钱的把地押给他,他替欠户还款。区长听了他的话,用油印印了些押地字据,把欠款户一一传来,有钱的交钱,没钱的不填字据不放走,果然从四月份上任,不到五月底就把欠款全部追清。这位区长就是因为办了这样一宗“漂亮的事”才被提升了的。对这样一位“漂亮区长”,该恭维他几个什么大字呢?我一时想不出个主意来,便反问大家说:“你们说写什么好?”
    那位研金的青年说:“写‘真会要钱’吧!”
    “不好!不如写‘真会逼命’!”又一个人说。
    “逼谁的命?不如写成‘逼死祖爷’更明白些。”又一个人说。
    我笑了笑说:“你们都说得对,可是不论照谁说的写上去也保准出事!”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有人说:“还是由你写吧!”
    由我又有什么好写的呢?还不是得昧着良心说话吗?我想了一阵,想出了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先生!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区长的好处大家常常念叨着哩!”
    “对!那个人,哪一天还不骂他几遍忘八蛋!”
    P41-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