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福地

福地

  • 字数: 5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邱苏滨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87638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小说以清末至民初作为历史背景,通过清代后一任打牲乌拉衙门的由盛而衰和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一代新生势力的崛起,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吉林大地以及大中国的时代风云变幻,并以独特的视角,次用文学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那一个历史时期吉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关东风土人情。
小说塑造了福儿、明毓、素韵、素俊、秀山等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是处于社会动荡与变革中的一群人,身上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或是先觉者,在与旧制度的抗争中成长为革命者;或是在社会变革中抓住机会,成为民族资本的代表,并终走上寻求真理的远方;或是勇敢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爱情的新女性;或是沉溺于已经逝去的岁月,以身为旧时代殉葬的遗老……伴随着人物跌宕的命运和荡气回肠的故事的展开。
该部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发展片断,揭示了封建社会后一个王朝的必然灭亡,以及作为旧时代的掘墓人,一批先知先觉者争取民主自由、探索革命道路的奋斗历程。正是这些探索者的不同选择和前赴后继,预示了一个大时代的到来……
作者简介
邱苏滨,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 创作体裁涉猎小说、散文、电视剧、报告文学等。主要作品有:电影《魅妆》,电视连续剧《啊,中学生》《离婚女子驿站》《雨城平常事》等。有数十篇中短篇小说、散文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喜连成》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第四届吉林文学奖。与人合作改编自《喜连成》的广播连续剧《牛子厚与喜连成》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同时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
目录
上部
第一章/002
第二章/011
第三章/018
第四章/025
第五章/032
第六章/038
第七章/046
第八章/053
第九章/061
第十章/068
第十一章/075
第十二章/081
第十三章/087
第十四章/093
第十五章/100
第十六章/107
第十七章/113
第十八章/119
第十九章/127
第二十章/134
第二十一章/141
第二十二章/146
第二十三章/154
第二十四章/159
第二十五章/165
第二十六章/172
第二十七章/178
中部
第二十八章/186
第二十九章/194
第三十章/202
第三十一章/212
第三十二章/218
第三十三章/226
第三十四章/234
第三十五章/243
第三十六章/252
第三十七章/261
第三十八章/268
第三十九章/275
第四十章/284
第四十一章/292
第四十二章/301
第四十三章/311
第四十四章/320
第四十五章/327
第四十六章/336
第四十七章/346
第四十八章/352
第四十九章/360
第五十章/366
下部
第五十一章/374
第五十二章/383
第五十三章/394
第五十四章/401
第五十五章/409
第五十六章/415
第五十七章/422
第五十八章/431
第五十九章/440
第六十章/447
第六十一章/457
第六十二章/465
第六十三章/471
第六十四章/477
第六十五章/481
第六十六章/490
尾声/497
后记/500
摘要
     第一章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进贡的最后一颗大东珠,是福儿的阿玛秀山采到的。 后来这颗东珠镶嵌在了大清朝慈禧太后的凤冠上,又随着她被埋进了东陵;又后来军阀孙殿英掘开了慈禧的墓,盗走了这颗东珠;再后来据说是被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镶在了她的软缎拖鞋上。 后来的这些事情无论是真是假,与秀山就没有关系了,有关系的是他采到了这优选、最后的一颗东珠。秀山十四五岁便跟着父亲采珠捕鱼,练就了一身的好水性,能双脚踩水如履平地。他也练出了好眼力,放眼一瞧,便能看出蚌蛤是否有珠。生有珍珠的蚌蛤多数壳面粗糙,黑褐中又有杂灰色,正所谓病蚌成珠。也正因为他一次次超量完成采珠数额,也就一次次受到嘉奖,并由大力度优惠级的珠丁一步步高升,由珠轩达、笔帖式、仓官、领催、骁骑校、左翼翼领直至坐到了衙门总管的位置。 东珠是朝廷的重要贡品,因取之于生长在东北的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一带水域的蚌蛤中,遂称为东珠,与南珠相对应亦称北珠。东珠个儿大粒圆润白,较之南珠更受朝廷珍爱,并作为身份等秩的标识。朝秩规制,皇冠用珠三十七颗,皇后凤冠用珠九十八颗,一品朝官准用一颗,二品以下不准用东珠。康熙和乾隆年间是采珠的盛期,康熙三十九年额定打牲乌拉采珠五百二十八颗,实际交珠两千一百八十颗;乾隆朝共采珠五十五次,采得东珠十万余颗,乾隆十二年最多,一次交珠就达三千零一十颗。由于长年累月地采捕,江中产珠蚌蛤已越来越稀少,用衙门总管奏折上的话说,是“易数河而不得一蚌,聚蚌盈舟而不产一珠”,即便有珠,亦小而畸形,无法人眼。据此,自同治年间就采取了“封江轮采”的措施,甚至停采。光绪元年,新帝登基,内务府忽然发下谕示恢复采珠。以往交珠,照例是在年底前,此次却是要在七月前。那时的衙门总管不敢稍有微词,匆匆组织上三旗千余名珠丁,分为六十四莫因,采买工具帐篷,四月初九,列队江边,祭奠江神后,分成多个小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至六月回,将所采东珠一并呈上,总管与吉林将军亲自精挑细选出五百七十七颗,分别轻重、色光,盛匣封固,送京恭呈御览。不料,朝廷却发下御旨,所呈贡东珠“光彩不齐,大珠尤觉色暗”,着令再行采捕。总管只得再次组织珠丁,率众乘船赶赴产珠江河。 那时秀山还只是个领催,他带着珠轩达铁亦哈和十四五个珠丁,安营在舒兰溪浪河畔。溪浪河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岸上到处堆积着蚌壳,白花花的一片,踩上去嘎吱作响,是经年累月开蚌取珠留下的。月色很好,天上繁星点点,江面在星月的映衬下波光粼粼。在星月交辉下,采来的蚌珠才会光泽圆润而且恒久不变。曾做过珠轩达的秀山熟谙此中道理。他站在船头将数丈长的木杆插入水中,听见了“咬杆”的声音,确定了采捞区域,便告诉珠丁们下水采蚌。一个珠丁顺杆而下,潜入水中,将捞到的蚌蛤装入系在腰上的蛇皮袋中,装满了,便浮出水面,另一人接着潜入水中。秀山蹲在船头,看着珠丁们一轮又一轮在水中钻人钻出,看着那一个个从鱼皮袋滑到船板上的蚌蛤,却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他知道即便捞出蚌蛤,也不会有珍珠,可又不能不让人下去采捞。完不成采珠数额,从总管到珠丁都要受处罚。上三旗共五十九个珠轩,每珠轩采珠十六颗,便应采珠九百四十四颗,额外多交一颗,赏多采牲丁两匹毛青布;缺少一颗则鞭责十下;若定额之外多一千颗,总管、翼领准加一级,骁骑校、领催各按分数议赏;缺少十颗,总管、翼领、骁骑校等罚俸一年、降一级,领催等鞭责一百。眼下这种情势,谁也不敢奢望能超额得赏,若能如数保质完成额定数,便是烧了高香了。可这一遍遍徒劳,到底不是办法。凌晨时秀山下令收工,将船靠岸。铁亦哈立即吩咐珠丁们埋锅烧水,将蚌蛤投人水中。蚌蛤张开蚌壳,亮出的是一团团的白肉,砸烂敲碎了也捡不到一粒像样的珠子。此时总管的船又巡视到此,看着岸上满地的碎蚌壳,总管阴着一张脸。秀山本也憋了一肚子火,回话时就没好声气,三言两语造掰了,气得拔腿就走。总管虽然生气,可他知道此时得罪不起秀山,没有秀山,他更不可能完成采珠数额,只好恨恨地看着秀山走了。 秀山也没走多远,他遇到了一位老渔翁,早起去江上收挂网。渔翁告诉他,昨晚在江里看见鲤鱼精拜月炼丹,江水一吸一吐,还泛着粼光。秀山问在哪儿,渔翁指着远处说是青龙潭。他让渔翁划船带他过去看看,渔翁不敢,说谁不知那青龙潭的险恶,水面上看似平静,下面便是暗流,一个接一个的旋涡,船只稍一靠近,立刻便会被吸进旋涡,顷刻间船就成了一片片木板浮上来,人却无影无踪。秀山问他那里会不会有蚌蛤,渔翁说肯定有,他曾看见对岸的滩涂上,一只磨盘大的巨蚌,拖着身子在泥里走过,留下深深的印痕。秀山才不信巨蚌会有磨盘大,也不信什么鲤鱼精拜月炼丹,可他信那里会有蚌蛤。 总管看见他回来了,立即换上了一副笑脸,秀山也回以一笑,只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他说他要去闯青龙潭,铁亦哈惊得目瞪口呆,珠丁们也面面相觑不发一言。总管看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