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阎锡山和他的幕僚们

阎锡山和他的幕僚们

  • 字数: 34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雒春普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6071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阎锡山自辛亥首义就任山西都督,历经军阀、北伐诸役、中原大战、省政建设、在波诡云谲的旧中国政治舞台上,肆应自如,以山西--隅,相对独立于中央,主持山西神针38年而不堕,成为与中华民国相始终的少见的地方实力派领袖,这在民国历目前可属个特例,其作力是无人企及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之所以能够产生,不仅取决F阎锡山有的政治经济人'赋和山西独特的封闭型行政地理环境,而且与阎锡山的'"善用人为",在身边积聚—批党、政、军、经、教各方面的人才不无关系。
目录
再版前言
―盖棺论定"山西王"
二知人善任与相互制衡——阎锡山的用人之道
三亦师亦友、首席辅弼赵戴文
四内襄外助、生死之交贾景德、徐永昌
五辅弼良才南桂馨、赵丕廉、樊象离、薄毓相
六政工同志李冠洋、梁化之、智力展、杨贞吉
七嫡系将领杨爱源、周玳、王靖国、赵承绶、孙楚
八军事外围张树帜、张培梅、朱绶光、商震、傅作义、郭宗汾
九经济班底徐一清、贾继英、王尊光、彭士弘、张书田、徐士珙
十名流侍从郭象升、宁超武、方闻、朱点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摘要
    二  知人善任与相互制衡――阎锡山的用人之道
    (一)由阎锡山“感想录”中概括出的“用人之道”
    客观地讲,阎锡山算得上一个注重理论的实践者,在他的一生中,“理论”无处不在。关于用人之道,阎锡山亦有着一套堪称“完备”的理论。一部《阎伯川先生感想录》,用人之道贯穿始终,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行政取决于人才,人才的有无取决于行政是否为“**当为之事”。阎锡山认为,“行政须为当时**当为之事”,亦即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只有如此,才能*大程度限度地吸引各种人才。反之,若“失了**当为之事,则一等人才离。失了第二当为之事,则二等人才亦离。一等人才离则危,二等人才亦离则亡。”不能为“**当为之事”是行政的致命弱点,是为政者之大忌。
    其二,“知人善任”和“善用人为”。对此,阎锡山作了反复论证,他说:“使人,对人之智能不可高看,高看则有求备于人之病。处人,对人之品格不可低看,低看恐遭藐视轻侮之祸。使人必须知其所长,知其所短,然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用非其当,非特无功,且失其人。自欺应当不器,使人必须以器。”他认为成功者共同之性能二十项,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知人善任”。“使人如使器,用其所能,弃其所不能。言事亦如此,说其才之所能懂,置其才之所不能懂,在人则得益,在己则省言。”另一方面,
    “聪聪明明的坏人,与糊糊涂涂的好人,皆不可使之任要职。”“用人智,用人技,宁用一个高等的,不用一个平常的。”“知人善任,执简御繁,是为政之道。”在“知人善任”的同时,要“善用人为”。他说:“为政者当善用人为,不可善自为。善用人为则人皆能者,善自为则人之能者亦将无所用其能矣。”“为政要自己用心,使人用力。自己不用心人不乐用其力,自己若用力人无所用其力。”
    其三,式人之所长,赏罚严明。所谓“式人之所长”就是用人要做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能求全责备。阎锡山认为,“用人做事,应矜式人之所长,不可常视人之所长。大学说,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是用人做事之好道理。管人当宥其错,惩其恶,言其限,密其则。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当以赏罚之。”成功者的共同之点应该是“信赏必罚”、“识中知对”、“通情达阴(世有通情达变之语,是指处事而言,达阴是指处人而言)”。为政者用人要力求做到“动之以情,明之以理,绳之以法”。
    其四,令人各负其责,职责相关。“做甚务甚”是阎锡山对其部属乃至对其治下的全体省民*基本的要求。早在他漂洋过海赴日留学的途中,就反复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人家船上的员工做甚务甚,谦虚和蔼,人少事理,与我们中国人的做甚不务甚,骄横傲慢,人多事废,显然是一个进步与落后的对照。”因此,在他执政山西后,即以“做甚务甚”相号召。他说:“知己知彼,作战当如此,外交当如此,依人用人均当如此。”“用得其人,作得其事,两者兼备,始能成功。用非其人,作非其事,有一于此,亦必失败。”“用人多,无专责,事则乱。”反过来说,“用人多,有专责,事则……
    P22-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