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寻找乾隆撒尿碑
字数: 16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春瑜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537856492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5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历史随笔集,收录了作者多年在报刊上发表的随笔文章,大约数十篇,文章有亲友的怀念,有对师友的怀念,有对历史的感怀,有对书作的赏析,篇篇耐读,字字珠玑,读来如沐春风。作者的文章很有底蕴,给人启发良多。文字从容自然,不事雕琢,是一部内容形式俱佳的随笔集。
作者简介
王春瑜,1937年4月生于苏州桃花岛尚义桥街。因避日寇战火,在建湖县水乡长大。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3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班,指导老师是梁启超的学生陈守实教授,研习元明清史。获副博士学位(苏联学位制)在上海师范大学任讲师。197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工作。1988年升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出版有明清史研究文集五种(商务印书馆)、《中国反贪史》(主编,先后在四川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获中国图书奖),另出版专著《中国人的情谊》(三联书店)和散文、杂文、随笔集二十余种,及大型珍本史料丛刊(厦门大学出版社)等。
目录
寻找乾隆撒尿碑
故土之恋
高作情思
父爱如山
长兄如父――怀念先兄王荫先生
大嫂
胡适与王毓铨
启蒙师
琐忆黄仁宇
望断南天――怀念谭其骧师
走近方成
动物语录
怀念抗战时期姚怀龙村长
扇底文坛有清风
送您杜鹃花
母亲的叮咛
《简明中国反贪史》序
儒林野史
一个仍具现实意义的史学课题――吴江《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研究》读后
苍凉巴山蜀水情――《彭德怀三线岁月》序
乐与友人心海夜航
闲话蛤蟆滩
戒烟记
忆吴江老人
再忆吴江老人
忆李凌学长
太息柳老不吹绵――悼柳萌大哥
犹记沦落阶下时
喜看学林谱新声
又是晚饭花开时
郑板桥与阿娇
人是地行仙
老残后裔
说酒文化
明朝官场吃喝风考略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
四野茫茫夜未央――夜访商鞅故里
钻家
怪哉,弼马温
文虾
《中国小通史》总序
卖糖时节忆吹箫
天涯落日故人情
月下谁敢追萧何
鬼话
马桶与文化
合肥宰相与乐山太阳
薛宝钗乱煮大锅饭
“发财”考
伟哥与皇帝
英格兰铁匠的那顶礼帽
细看闲章
难忘“土地庙”
“蒙汗药”续考
书海临风
附录
位卑未敢忘忧国
学究慨世说反贪――答《文汇报》记者周毅
王春瑜和他的《中国反贪史》
历史小说的阅读及评奖――答《海南日报》记者
历史是一面镜子――答《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王乐乐
书生正气古今传――答《健报》记者曹青
摘要
故土之恋
十八年前,我的远在澳洲的儿子宇轮,看了我写的《塔、树之恋》《卖糖时节忆吹箫》等怀念故土的散文,来信说:“你还未老,怎么老早就有那样强烈的怀旧情绪?”这也难怪,在城市里出生、长大的人,很难理解像我这样在乡间泥水里泡大的放牛娃,对土地的深深的眷恋。“野人怀土”,离开对土地的依恋,哪里还有故土之恋?是的,故土上还有先父母的坟墓,以及诸多亲友。但是,离开土地这伟大的母亲,既不会有他们,当然也更不会有我。
作为史学家,三句不离本行:一部中国古代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土地关系史,或者说争夺土地的历史。我从三岁记事起,就感受到家中“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痛苦:年年佃别人家的土地种,因而年年就得租别人家的房子住。母亲、大嫂,年年要和大量的泥巴,糊租来的茅屋墙,那是一件非常累的活,至今我还能回想起她俩糊墙时沉重的叹息。五岁时,我跟着母亲下地割麦,我不听她的劝告,拿起她的镰刀就割,但毕竟人小力弱,第一刀下去,麦子没割倒,却把左脚砍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淌,母亲急忙往伤口上撒了一把土,血也就止住了。至今,伤疤犹在。这也是故土打在我身上最早的烙印,让我永远记住了农夫的艰辛。1946年夏天,在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我家分到了地主的三问房、十六亩稻麦两季的好地。从此,我家告别了年年搬家的日子,也告别了贫困。这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晚上,母亲看着满桌丰盛的年夜饭,含着泪花,动情地说:“我家什么时候过过这样的好年?这要感谢共产党的土改啊!”从那个时候起,我进一步懂得了,土地是我家――也是亿万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
在寂寞的书斋,我常常仰望窗外蔚蓝的晴空,思绪随冉冉白云飞向故乡,回到那洒下我多少汗水,给我带来多少欢乐的十六亩地上。靠近打谷场的那二亩地,因地势低洼,他们叫它“小洼塘”,土质特别肥沃,亩产稻子四百斤(这在半个世纪前,已是高产量了)。割稻时,往往能在水中捉到黄鳝、螃蟹、鲫鱼之类,今日思之不禁食指频动。紧挨二亩地的,是三亩地、四亩地……田埂上,每当“春风又绿江南岸”,蚕豆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天时,碧绿的毛豆,颗颗饱满;而清晨,带着露珠的青草,更是翠绿欲滴,我不到半小时,就能割满一筐,老水牛吃得头都不肯抬;秋天,割完稻子,就得赶紧将稻把挑上谷场。十三岁那年,我年少气盛,特逞能,一鼓作气,挑起了将近一百五十斤的稻把!可是,坏了――突然觉得全身力气在猛然下沉,两粒睾丸竞随阴囊一下子垂下几寸长,着实吓我一跳,赶忙回家,告诉母亲,母亲看了一眼,说:“不要慌,没事的!”说着就很快煮了一碗不切碎的长粉丝,让我慢慢吸下去,一碗粉丝还没吸完,两只宝贝就安然无恙地“官复原位”,而且从此再也没“下放”过。走笔至此,我深为少年时的莽撞哑然失笑。秋深时节,北雁南飞,薄暮时分,我赤着脚,拎着木桶,跟在父亲身后,为老水牛拉的犁铧不时注水,不远处传来邻人孙五爹苍凉、悠远的赶牛歌声,在晚风中飘散,飘向邻村,飘向天涯。
说实话,恋故土,最恋是春天。春末夏初,经常下起毛毛细雨,我放学后,最喜欢骑在牛背上,到一大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去放牧。北庄――叫西北厢的一位孙姓少女,也最喜欢骑在牛背上,到这里让牛吃草。她家比较富裕,她放牛时,居然手拿短笛,呜呜地吹着,这在方圆十里内,堪称独一无二。她比我大两岁,性格爽朗,很喜欢我,聊天时,经常放声大笑。转眼间,我已是八旬老翁了。不知这位孙姐现在生活得怎样?
曾记否?两小无猜放牧时……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愿故土安然无恙,我的心永远与之同在。
(《中老年时报》2016年3月15日“岁月”版)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