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 津冀卷

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 津冀卷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92029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乡愁中国”《京杭大运河》包括北京卷、津冀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5卷,分别再现了各地区大运河段的历史风貌本。丛书立足史实,图文互映,力图从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传承保护、诗性审美等不同维度,展现时空交错的大运河全景图,还原历史风采。
《京杭大运河津冀卷》分别从“城市概述、河城共生、大运河道、运河人文遗产”4个方面介绍了天津、沧州、衡水3座城市与运河文化的渊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历史上与运河河城共生的繁盛景象。文字通俗易懂,对于读者了解、研究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天津
第一章天子渡津——天津城市概述
第二章通江达海天津卫——天津河城共生
第三章由此燕赵到吴越南来载谷北载盐——天津大运河道
第四章西风东渐前哨地域文化熔炉——天津运河人文遗产
沧州
第五章沧海横流有侠风——沧州城市概述
第六章运河在此最流连——沧州河城共生
第七章高桅大舵长短篙自南向北连千艘——沧州大运河道
第八章侠肝义胆雅俗兼备——沧州运河人文遗产
衡水
第九章九州之首——衡水城市概述
第十章故城多停沽客舟——衡水河城共生
第十一章风水恒存渔灯桨影——衡水大运河道
第十二章燕赵腹地人文渊薮——衡水运河人文遗产
摘要
     第一章 天子渡津——天津城市概述 天津,顾名思义,就是天子的渡口,这位“天子”就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明建文二年(1400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为了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从北京出兵,在海津镇沿大运河一路南下,最终攻下南京夺取皇位。史料记载,朱棣顺利渡河后,为了鼓舞士气,把“海津”改名为“天津”。 1.煮海为盐,因漕而兴 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三岔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开始修筑天津城,自此一座有着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拔地而起,发展至今,已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洗礼。天津城脚下的这块土地属于古黄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北宋初年,黄河在天津附近人海,金元时期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才固定下来。 天津临近渤海,因此“煮海为盐”是当地人最普遍的谋生方式。西汉时期,汉武帝在今武清地界设置盐官。隋朝时,隋炀帝开挖南北大运河,黄河以北部分称为永济渠,从天津一带拐到终点蓟城(今北京),使得这里成为漕运码头,成为天津开埠之始,奠定了天津繁荣的基础。元朝初年,江浙一带的漕粮物资走海运,从海河入海口上岸,更是加速了当地商贸的发展。 2.东望渤海,国门首开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合并为天津卫,并建立了完备的民政、军事、盐运和税收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清朝晚期,天津因其独特的地缘特点——位处太平洋西岸、渤海口,被裹挟进清王朝打开国门的浪潮,成了列强登陆的门户,见证了“西风东渐”的时代,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而且,从这里可以方便地通往清王朝的首都。 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从大沽口登岸,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津大门,把它变为通商口岸。英、法、美、德各国在天津东南部老市区相继设立租界,最多时曾设有9个国家的租界。各种新理念、新技术随着不平等条约“汹涌”而来,天津被迫成为中国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天津的很多新生事物皆领中国风气之先,比如北洋大学、电报局、警察局等,这样,天津与北京一道成为中国北方两大重镇。 3.万国建筑,拔地而起 清末民初,天津成为直隶总督驻地,李鸿章和袁世凯等在此开展洋务运动,发展势力,成为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因此,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在天津中心市区南部,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和马场为名的5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即有名的“五大道”。五大道地区保留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拥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洋房2000多栋,各国经典建筑类型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实物。这也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城市风貌。此后,天津开始实施老城整改计划,进行城市建设、道路改造,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一份期刊中曾报道:“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道路……一一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曾有一位日本作家来天津游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小说中写道:“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好看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总之,当时的天津几乎引领了中国的风尚,成为远东盛极一时的大都会。 民国年间,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下野官僚、遗老遗少,纷纷进入租界避难,图谋东山再起,把这里变成“国中之国”,演出了一幕幕乱世传奇。 数百年来,三教九流、南北商贾、文人士绅、军政要人等皆因码头而聚,虽然都是过客,但又都将自己的特质留在这里,使天津成为集聚雅俗共赏的曲艺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文化的大熔炉,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魅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凭借其深厚的经济、文教、工业积淀,成为中国北方优选的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和首都北京的东大门。目前,天津在京津冀3个地区协同发展规划中,已成为重要一极。 P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