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胃靠养.肠靠清(随书赠送消化道健康自测表+消化系统图解)

胃靠养.肠靠清(随书赠送消化道健康自测表+消化系统图解)

  • 字数: 175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李博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375662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亮点一:“好大夫在线”人气医生李博,主页总访问量超过750,0000人次,每天平均有2500多人通过他的主页获得就医方面的经验和常识。

亮点二:廖新波、张晓东、张海澄、谭先杰、龚晓明等20多名医生大V联袂点赞;崔玉涛、张羽、冀连梅、贾大成、任黎明、顾中一、李哲等知名医学科普达人倾情推荐。

亮点三:超值附赠医院内部专用消化道健康状况自测表、定制清肠手册。与本书一起,为您的健康助力。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教你唤醒懒洋洋的肠胃、激活你的消化力的健康书。好肠胃,方能尝遍世间美味;好肠胃,方能体不虚人不老。本书中,消化科医生用风趣的语言,结合生动的门诊案例,告诉你怎么预防胃肠疾病、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胃肠疾病、得了胃肠疾病该如何进行调理。并教你用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消除这些因为生活方式不当而导致的胃肠病。
作者简介
李博 男,1979年8月出生,医学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西医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室负责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家委员会学术秘书;2005-2012曾担任丁香园循证医学版版主7年;2014年获得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201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6年入选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唐旭东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

发表SCI及其他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第二版)》;编著《如此简单的循证——循证医学入门之旅》;《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2008年7月——2010年1月一年半的时间,受国家派遣,在坦桑尼亚Muhimbili National Hospital 中坦传统医疗合作中心,进行艾滋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的中医药诊疗工作1年半。
摘要
     口臭与大便冲不干净的神秘联系
    
     在我们医院,消化科和口腔科互相转诊已经成为制度,常有口臭患者是口腔科的大夫领到我这儿来的。
    
     那天又给我转过来一位患者,口腔科的大夫跟我说:“我们口腔科的十八般武艺可都用上了,口臭还是不好,肯定是你的活儿了啊。”
    
     说完,口腔科大夫一阵风似的走了,留下一个神情尴尬的小伙子小王。
    
     小王见到我,勉强笑笑,小声地说:“我的口臭有三四年了,这几年来我都不敢开口跟同学说话。我的上一个女朋友也是因为这个和我分手的。眼看着马上就要毕业了,出了校园要和更多的人接触,所以我今年休学了,不管怎么样都要治好它……这段时间我也去了好几家医院,但治疗情况时好时坏,所以今天找到您这儿来了。”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纸,这张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我注意到一段话:额头、鼻部出油,头发2 天不洗就特别油腻,稍微一着急脸部就燥热发红,全身出汗,长期痰多,总是咳不出来,吃一点辣的就上火,不喜欢吃凉的,大便偏软,有时不成形……
    
     我看了小王平时的这些症状后,心里已经有个八分谱,但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拉完大便冲得干净吗?”我还是那个习惯,问诊喜欢先问大便。
    
     小王想了想,小声回答我:“冲不干净,老挂在马桶上。”然后疑惑地看着我,似乎是在询问这和他的口臭有什么关系。
    
     “从你平时这些症状来看,你应该是痰湿夹杂湿热体质。你这种体质的人呢,一般大便比较黏腻,容易挂马桶。”
    
     “那我的口臭也和我这体质有关系吗?”小王非常好奇。
    
     “有关系。来,伸手我摸摸脉。”当我伸手抓住小王的手时,发现他的手非常冰凉,就问他,“你的脚凉吗?”
    
     小王点点头,说:“一年四季手脚都比较凉,除了刚泡脚之后暖一会儿。”
    
     小王找我看病的时候已经快夏天了,所以不是气温的问题,而是中医所说的“四肢逆冷”。这种逆冷的原因不是身体缺少热量,而是气机不够通畅,血液运行不畅,类似于西医讲的“雷诺现象”。身体的细节往往可以展现生活的状态,从这一点可以判断,小王运动少,心情不开阔,气机不通畅,导致出现了各种症状。
    
     小王双手的脉都弦滑,并且舌红苔黄厚,这些都是体内有湿热的表现。
    
     “你这是典型的肝胃郁火。”我对小王说。
    
     “我之前也看过好几家医院,中医说是胃热,西医说是消化不良。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就没有吃下去。”
    
     我拿起小王厚厚的病历本,发现除了西药,他之前服用的大部分都是清胃热的中药,就对他说:“你最主要的问题是胃热,但因为你是痰湿夹杂湿热体质,还有湿气困在中焦,并且夹杂了肝郁和湿困的因素,所以单纯地清胃热不能解决问题。”
    
     “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给你开个方子,不光解决你的胃热问题,还要把你的痰湿和湿热体质调理好。另外你自己也要注意,别吃辛辣的食物,多运动。等你体质平和了,你的口臭自然就消失了。”
    
     “什么时候我的体质才算调理好了呢?”
    
     “等你大便不挂马桶的时候。”我说得很轻松,小王也笑了。
    
     之后,小王并没有向我汇报自己的大便状况,但我从他的朋友圈动态中看到他已经有了新的女朋友,还时不时在朋友圈晒晒健康食谱和运动的照片。应该是改善了不少,我也非常为他感到欣慰。
    
     如何让胃酸“老实待着”?
    
     ·别吃太饱,别吃太晚
    
     要想不犯胃食管反流病,不能吃得太饱,以七八分饱为宜。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胃的消化功能障碍,使胃排空减慢,食物停留在胃中,胃内压力增高,食物更容易反流到食管。
    
     我前面说了,消化道就像一列火车,不要忘了,乘客除了食物还有胃酸。如果吃得太饱,那么胃这节车厢里就挤满了乘客。为了消化食物,胃需要不停蠕动,就像是火车在运行过程中的颠簸。这样,过多的乘客就会随着颠簸到处乱撞,有可能把已经关好的贲门“挤开”,挤到前面的车厢——食管里去了。所以,千万不能吃得太饱,以免贲门不堪重负而“失守”。
    
     另外,晚餐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现代人由于工作关系,晚餐相对丰盛,进食量也相对较大。胃排空的时间是3 ~ 4 小时,晚餐时间过晚,睡觉时胃内容物尚不能接近排空,一旦平躺,滞留于胃内的食物很容易反流入食管。所以,晚餐距睡觉应至少3 小时。
    
     吃饱后,应当把腰带松一松,通过减轻腹压来减少胃酸的反流。
    
     ·粥并不总能养胃
    
     在很多老百姓心中,胃不舒服喝点粥,已经成了常识。但在这儿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千万不能喝粥。
    
     对于有些病症,如消化不良,喝粥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粥比较好消化,而且消化不良多是因为胃酸分泌不足造成的,喝粥可以开胃,刺激胃酸分泌。但是,喝粥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却有害无益,因为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过多所致,喝粥可能会刺激胃分泌出更多胃酸,而且,流质的食物更容易反流回来。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应该选择碱性食物以中和胃酸,比如发面馒头,尤其是碱性大的。苏打水、苏打饼干也可以作为饮料和零食备在身边。
    
     ·少喝咖啡、浓茶,不吸烟
    
     另外,吸烟、喝咖啡、喝浓茶,这些习惯都要戒掉。烟草、咖啡、浓茶,这些东西就像油污,会让贲门不灵活,不能自如地开关。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吸烟不仅能直接伤害消化道黏膜,还能让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贲门关闭的力量)降低50%,并对其造成炎症刺激。
    
     很多人喜欢喝咖啡配甜点,这会对胃造成更大的刺激,生成更多的胃酸。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不同患者对于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也不同。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食过甜的食物会引起烧心,但也有个别患者烧心时食用甜点症状缓解。所以,咱们自己应对容易引起烧心的食物作个体化记录,避免再次食用相同食物,引起疾病复发。
    
     ·听佛乐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舒缓心情、别着急生气很重要。可以试试听一些佛乐,有助于舒畅心情。音乐能让人兴奋,音乐能让人激动,音乐能让人悲伤,音乐也能让人不反流。音乐的魅力,在于和灵魂相配。
    
     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五音的角徵宫商羽。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佛乐大多属于“角”音,可以滋肝阴而让心情舒缓,改善胃食管反流病。
    
     ·3个小妙招,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睡个好觉
    
     很多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都有睡眠障碍,因为胃酸反流之后,刺激症状容易导致胸口不适,尤其是平躺的时候,因为重力的作用,让更多胃酸更容易流到食管,使烧灼感加重,甚至影响到睡眠。
    
     这虽然有点小麻烦,但解决起来也有办法,我教大家3 个小妙招。
    
     ①选用15 ~ 20 厘米高的枕头,让头高于胸,形成食管高而胃低的高度差,利用重力防止胃酸反流。
    
     ②睡前3 小时别进食,避免胃酸的过多分泌。
    
     ③如果胃食管反流病发作频繁,睡觉应该选择左侧卧位,因为胃是在身体偏左的位置,左侧卧时,胃的位置会比较低,这也是利用重力减少胃酸反流。
     序言
    
     推荐序一 医学书也能像小说一样好读
    
     医院里面总是人满为患,尤其是消化内科门诊,相较于其他科室,病人比较多,总有那么多人在排队就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目前胃肠疾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总人口的20%,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在受到胃肠疾病的困扰。
    
     由此看来,中国的医院要承担将近2亿人的消化问题,就算只有一半人来就诊咨询,消化科也有1亿人次的流动量。并且,消化疾病很少有就诊1次就可以康复不用再来的,基本上每人平均需要就诊3次,而这个数据就相当于某些国家甚至大洲的人口总和了。
    
     作为院长,我时常在想,安得医院千万间、安得良医千万人,大庇天下患者俱欢颜。此时如果医生人数无法增加,那只有增加每个医生的工作量。每当看到他们累得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没有时间休假、陪伴家人,我很痛心。而当我自己查房和出诊的时候,也深感精力不济,
    
     需要咨询和诊疗的消化科患者太多了,我只能多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来为他们排忧解难。
    
     我的学生中,李博不是最聪明的,但他却有一种专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在“好大夫在线”上写了很多科普文章。这些科普文章是一个一个的故事,像小说,虽然说不上情节跌宕起伏,但能娓娓道来,让患者在就诊前对消化疾病有所了解,就诊后还可以随时查阅服药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生活调养方法。这样做,不仅节约了患者的时间、避免了患者盲目用药,同时也节约了医生的时间,让医生在诊疗时有更多的时间分析病情。这也是医学临床诊疗的延伸,可以用这种方式把一些只有医生知道而又来不及说的疾病常识传递给大家。
    
     非常欣慰地看到他在超级忙碌的工作中,利用晚上甚至深夜的时间,精心修改这些故事,让这些单调乏味的诊疗常识变成有趣可读的故事,让消化疾病患者明白疾病是什么、怎么来的、会怎么样、该怎么办。
    
     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都是功能性的,但如果不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就会逐渐转化成器质性的,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害。而且,消化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容易癌变。因此,许多消化内科专家在健康科普的时候都提出建议:4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进行消化内镜的检查。
    
     祝福胃病患者有缘结识这本书,能在就诊前或者就诊后读到这本书。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让医患双方共同守护健康。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
    
     唐旭东
    
     2015年9月15日
    
     推荐序二 李博治好了我的老胃病
    
     与李博的相识缘于“好大夫在线”。在西苑医院组织的一次交流会上,我跟这个留着小寸头、戴黑框眼镜、满脸是笑意的“小大夫”认识了。他坐在我的对面,轻柔细语地说起与“好大夫在线”的结缘,说起在援非期间与“好大夫在线”的天天“见面”,内心的喜爱溢于言表。我当时心里留下一个问号,他这么个小大夫,在“好大夫在线”上的患者评价怎么样?他这么个中医小大夫,真的名如其人,是中医里的“博”学人才吗?
    
     回到公司,我翻着这个小大夫的个人网站,不禁眼前一亮。从2008年至2015年,李博在“好大夫在线”上撰写并发表了140余篇文章,回复了7000余位患者的咨询。他总是尽可能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从来不让患者的疑虑过夜。而且回答中还不乏暖心的话语:“我记得你”“别着急,慢慢来”……在一个因消化不良而出现月经不调的咨询中,李大夫甚至跟患者在网上一来一回交互了十几次。
    
     我自己也是个“老胃病”,2013年的胃镜报告着实吓了我一跳,“窦小弯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轻度异常增生,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看完报告我第一个就想起了李博,一来因为刚见过面,还热乎着,二来觉得这个小大夫好打交道,不像某些大专家,得去求着。于是我拿起电话,
    
     把报告发过去,等待李医生的回复。没过多久,李大夫的电话过来了:“你先别急,虽然人们常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增长=癌前病变,但真的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发展成胃癌的,不会超过5%。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发生。所以你不必焦虑,但也不要满不在乎。先在我的网站上读读我那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文章,下周六来门诊找我看看吧。”瞧,他的讲“证据”味出来了吧,他喜欢用数据说话,这让我很是信服。
    
     我如约来到李博的门诊,李大夫看了看我的舌头。看了上面还要求我把舌头翘起来,看下面。我很好奇,问李大夫为什么,李大夫说:“你舌头下面‘青筋暴突’,说明压力很大,胃病跟压力密切相关呀。”舌诊结束,李大夫又问我:是不是皮肤很干?是不是容易着急上火?是不是经常口腔溃疡……呵呵,全让他一一说中,这个小大夫难道“通灵”吗?在随后将近一年的诊疗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他的专业。每一阶段用药后的反应他都抓得很准,并且他还会根据我身体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用药。其间赶上我重感,他果断地停掉一些燥热的药,改为调理我的呼吸系统。你可能会问,中医讲什么呼吸系统?一方面我对中医不熟悉,真找不出中医的词语来形容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李博并不是学究的中医,他跟病人讲解病情时,经常中西合作,讲讲中医怎么说、对应的西医怎么说。
    
     他看脾胃病,除了号脉,必要时一定会安排患者做胃镜,用西医系统里最直接的方法拿到证据,结合中医的理论为患者量身定制药方。
    
     我找李博看病,坚持吃药是一方面,更是坚持听李博“话疗”。找他“看病”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他不仅关心我的病,还关心我的心理,询病问
    
     诊娓娓道来,不强求不施压。一年之后,复查胃镜的结果让我自己都惊讶了。中度萎缩性胃炎变成了轻度,肠化也没有了,增生也消失了。拿到结果,我马上给李大夫发了微信,感谢他治好了我的老胃病。
    
     李博给我打电话,说自己要出书了,想到自己和“好大夫在线”的渊源,希望“好大夫在线”给写个书序。好大夫在线一直秉承“以医生为伴,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在浮躁的时代,为医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患者多懂些疾病知识,在看病就医上少走弯路。医生多了解患者,在治病救人方面也会多些耐心。
    
     我想,这也是李博当时注册“好大夫在线”的初衷。在这七八年间,他利用这个平台和患者密切沟通,并坚持不懈地写科普文章。目前,他主页的浏览量已经超过750万人次,相当于每天有2500多人人通过他的主页获得了就医方面的经验和常识。这在好大夫在线36万名医生中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我想这是李博的“医疗理想”和“职业情怀”绽放出的医者之仁。我始终觉得李博的心底有一份“圣土”,李博一直守护这份“圣土”,他用他的智慧,将中西医思想融会贯通,并加以发挥,形成自己的独特医疗思维,成为一个受广大患者喜爱的消化科专家。祝愿李博的科普之路越走越远,也希望这些科普能让更多的胃病患者受益。
    
     好大夫在线总编辑
    
     何波
    
     自序 给你讲讲消化道的有趣故事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作为医生的我,也有一个关于理想诊疗过程的梦。
    
     我希望,能在舒适安静的私密环境里接待我的患者。
    
     我希望,与第一次来找我看病的患者能接触20分钟以上,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深入,让患者对病情的表达更准确,让我的诊疗思路更清晰。
    
     我希望,诊疗过程能够紧凑有序而缓慢平静地进行,让疾病诊断更准确、病情分析更细致、治疗方案及预后讲解更全面。更重要的,能让我有时间为我的患者科普生病的原因和康复的注意事项。
    
     我希望,通过贴心的交流,我的每一位患者都充分相信我,也相信自己,能够按照我说的建议去做,我们共同战胜疾病。
    
     然而梦想终究是梦想,它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
    
     日常工作中,我出专家门诊,一上午要看25位患者,从8点到12点,一共4小时,平均每小时6个人,也就是说每人只有10分钟。但这也只是理想的平均状况,实际上,每天我都要加至少10个号,尽管我经常早到晚走,但合在每个人身上还是不足10分钟,如果遇到危重病例不得不多说几句,那其余患者的诊疗时间就更少了。而这合在每位患者身上,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还包含了录入病历的时间,患者进门出门的时间,真正用在望闻问切、视触叩听上的时间寥寥无几。为了让排队挂号的患者都能及时得到治疗,我无暇跟他们多说哪怕一句话。
    
     这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这种差距,让我每天都备受煎熬。
    
     因为我深知,我的每一位患者,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的人,不是流水线上的商品,而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方法的医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每天“走马观花”式的诊疗让我非常无奈与不安。我生怕因为我的“没空说”而让患者失去信心,影响心理康复;我生怕因为我的“没空说”而让患者没有掌握好服药的注意事项,影响药效;我生怕因为我的“没空说”而让患者失去了一次获得健康宣教的宝贵机会,继续过去错误的生活方式,让疾病反复不断地找上门来。
    
     我的内心实在惴惴,为了减轻自己的不安与遗憾,我尽可能地想办法让自己在不占用门诊时间的情况下,与患者多交流。
    
     一开始,我制作了一些小纸条,上面有一个指导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准确用药的表格;后来,我根据门诊和病房的经历,写了一个科普故事放到我的博客里,描述幽门螺旋杆菌的产生和危害。通过这两件“小”事,我看到了“大大”的成功,门诊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依从性好多了。
    
     深受鼓舞的我,在2008年开通了“好大夫在线”。这样,让患者在就诊前就可以了解我,对我产生初步的信任;而且,我会在“好大夫在线”的空间中发布一些有针对性的科普文章,把诊疗过程中“没空说”的话交代给患者。这样一方面节约了门诊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让患者在需要的时候有地方查找,不至于转身就忘记。另外,为了方便患者随时向我进行咨询,也方便我跟踪掌握患者用药后的情况,我还定期回复病友的留言,这样患者就更能坚持正确服药,用药的效果也好得多了。同时,在这个医患交流的平台上,我也收获了患者的信任,医患关系不再是冷冰冰的。
    
     略感欣慰的同时,我又有了新的缺憾,因为无论我怎么努力,我能帮助的都是已经患病的患者,如何让更多的人增长医药知识,提高医学素养,健康生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我想到了科普宣传,在“好大夫在线”的空间里写一些如何远离疾病的科普文章,但受众终究有限,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是不揣粗陋,我动手一字一句地写成了本书。
    
     在本书中,我选取了消化内科最常见的十几种疾病,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会生病,怎么发现自己生病了,生病后怎么办,有什么饮食和生活调适方式,怎么做才能不生病。可以说,把我在门诊想说又没空说的话全写了出来。
    
     希望大家读了我的书,能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能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李博
    
     2015年10月15日
     后记
    
     今天是我的生日。
    
     点一盏台灯,如同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日夜夜。在今天这个对我而言特殊的日子里,再为这本书最后写下一些文字。这既是本书的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也是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
    
     回想起著书的这些日子,从最初的满腔热情却无从下笔,到最后的文思泉涌娓娓道来,这其中,虽不乏细心的临床积累与严谨的旁征博引,更离不开师友提携。寒来暑往,呕心沥血,千锤百炼,终得苦尽甘来,这些消化科的故事即将付梓。这些故事里承载着太多个不眠之夜的辗转反侧。这一年,我在笔下把我这从医十年以来的故事浓缩。行文不敢懈怠,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落笔深恐传递不妥,尽力保持原汁原味,更博览群书,精雕细琢。
    
     著书过程中,虽然参阅了大量资料,但囿于学识所限,书中难免有一些纰漏,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也期待每个读者不同角度的反馈。
    
     我记得,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是躺在老家的摇椅上,听姥姥摇着蒲扇给我讲故事。如今,那些故事情节已经遥远不可追忆,但故事里忠义礼智信的道理,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这些故事潜移默化,让我有了用真诚和实在面对我的患者的习惯。我时常在想,究竟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把健康科普知识传递下去。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尽量把枯燥的医学知识与健康理念融入一个个故事中,希望能让您读得懂、记得住、忘不了。这些故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建设自己。
    
     治大国若烹小鲜,撰写科普书籍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希望我精心烹制的这道“清粥小菜”能够合您的胃口。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从医学角度来说,这句话可以演绎为“不药而疗人之疾,上之上者也”。不用药就能治好疾病,这是古往今来大家对医者的优选期待,也是每个医生对自己的优选要求。我写这些故事,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回归健康的真谛,让我们对在生活中吃喝拉撒不慎而导致的疾病,用生活中的饮食、起居、心情调摄来治疗,恢复我们身体的自愈能力。
    
     我一直认为,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医生和患者共同承担治疗的不确定性和战胜疾病的喜悦。面对每个人,治疗过程就是一件艺术品,需要主导的医生不断地精心打磨,也需要患者信任地配合。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凤凰联动的编辑们给我的鼓励、帮助和鞭策。
    
     特别感谢爱妻和女儿在创作期间给我的灵感与温情,让我在前行过程中感到背后默默注视的双眸,在忙碌的深夜中看到那一盏为我守候的醉人灯光。
    
     李 博
    
     2015年8月30日于北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