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哈佛经典讲座

哈佛经典讲座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242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哈佛经典讲座(经典全译本)》是哈佛大学组织多位本校专家学者,针对《哈佛经典》这套丛书涉及的诸多学科,进行的普及性介绍和讲解。全书分九个部分,分别是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本书内容亦相应涵盖了这九大门类,介绍了这九个领域的几乎所有经典作品和代表人物。
《哈佛经典讲座(经典全译本)》由威廉·尼尔森编著。
作者简介
威廉·尼尔森,作家、学者和教育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先后于1900―1904和1906―1917年间执教哈佛大学,自1917至1939年担任史密斯学院院长。曾协助哈佛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主编《哈佛经典》丛书(又称“五尺书架”,Five Foot Shelf 共50卷),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成为美国家庭推荐藏书。被胡适先生誉为“奇书”。
因这套丛书卷帙浩繁,普通人难以尽阅,威廉·尼尔森便根据这套丛书。邀请哈佛大学很好不错教授,就各学科进行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的讲解,务使普通人能通过这一本书,通览人类智慧之精华。于个人之学识、品位、视野有所进益。这本被定名为“哈佛经典讲座”的书。论者誉为“哈佛大学献给人类的礼物”。
目录
第一讲 历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代西方史
第三节 文艺复兴
第四节 法国大革命
第五节 美国领土的扩张
第二讲 哲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罗马斯多噶学派
第三节 现代哲学的兴起
第四节 康德导论
第三讲 宗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
第三节 儒教
第四节 希腊宗教
第五节 帕斯卡
第四讲 诗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与荷马史诗
第三节 但丁
第四节 弥尔顿的诗歌
第五讲 小说与传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通俗小说
第三节 马洛礼
第四节 塞万提斯
第五节 曼佐尼
第六节 传记概述
第六讲 评论与随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诗歌理论随笔
第三节 德国的美学评论
第四节 如何写评论
第七讲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腊悲剧
第三节 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
第四节 浮土德的传说
第八讲 教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弗朗西斯·培根
第三节 洛克和弥尔顿
第四节 卡莱尔与纽曼
第五节 赫胥黎的科学文化观
第九讲 旅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罗多德与《历史》
第三节 伊丽莎白时代的探险家
第四节 大发现的时代
第五节 达尔文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
摘要
    罗马的基督化
    公元312年,这样的争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君士坦丁即是争夺者之
    一,他想方设法地在竞争中增强自己的力量,于是就在基督教中寻求帮助,把自己置于十字架的保护之下。不管他实际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毫无疑问君士坦丁这步棋走得很好高明。当异教还在通过习惯和情感诉求笼络大众时,基督教已经为自己,特别是在帝国的西部吸引了能够严肃思考并且处于较高阶层的人群。行政官、商人、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都成了基督徒。君士坦丁需要他们的帮助,于是履行了所需的一个条件,即认同他们的信仰。
    就这样,在经历了漫长斗争和多次迫害之后,基督教一夜之间成为帝国的国教。但基督教本身是排外的,皇帝又是其首脑,因此,帝国的所有公民都必须信
    仰基督教,而为了达到这种整齐划一,又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民众执着于一直以来所信奉的古老宗教,执着于他们的远古之神、年代久远的寺庙以及古老的仪式。要想将这一切一笔勾销,代之以接近不同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妥协就产生了。祭司、神庙、仪式还有雕像都可以保留,但是被重新贴上了基督教的标签,而在这背后,基督教的思想也悄悄渗透进来。这是一场伟大的转变,时至今日,聪明的旅行者和读者还是能够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地中海地区曾经充满了华丽的装饰、欢乐的游行,而今,那些大理石雕像、玫瑰花环和热情的人群却都已经成了梦想家的素材。一袭白袍的祭司,烟雾缭绕的祭坛,狂欢的队伍以及神秘的仪式,也无法再撩动人类的情感。牧羊人不会再为了纪念西布莉女神而捶打自己嶙峋的胫骨,也不会再有上千则有趣的寓言和想象丰富的诗句萦绕在宗教祭坛边和神殿柱廊间。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正如阿波罗与戴安娜在天上过着神的生活一样,在地上,人们也过着人的生活。而现在,在耶稣基督的魔咒之下,它们全都如彩虹一般消散,成了过往云烟,缥缈虚幻,只有历史学家可能会令些许遗迹重现,只有诗人能令逝去的生命复活。异教的外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其很脆弱的核心却被摧毁。异教曾试图兼收道德作为教义,但失败了,而新的信仰却正是在‘道德’这坚不可摧的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基督教曾通过个体良知的反抗大获全胜,而现在,它正试图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造集体的良知。
    罗马的衰落
    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并没有来得及为这个迅速衰落的帝国注入一丝活力。君士坦丁大帝通过迁都君士坦丁堡,一手将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一半属于罗马文化,一半属于希腊文化。而边境更是危机四伏,受到日耳曼人的持续入侵,很难支撑下去。日耳曼部落一步一步侵入了边界,当基督教正在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官方宗教时,他们已经凭借武力占据了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线以内的神圣领土。自此以后,在一个世纪抑或更长的时间里,日耳曼人的入侵过程与罗马帝国的分裂过程一直持续着,直到公元375年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以及公元410年阿拉里率领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这一过程达到了高潮。
    在接下来可怕的半个世纪里,罗马世界被数个日耳曼部落的王子瓜分殆尽,只有两项旧的秩序得以保留,分别是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支离破碎的东罗马帝国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的罗马主教――很快人们称之为罗马教皇。这也初步预示着,皇帝们曾经丧失的统一领土,即将以新的方式重新收回。
    日耳曼人粗鄙好战;拉丁人则细致安宁,当征服的风暴横扫帝国西部时,他们在修道院中寻求安全。“当狂风肆虐时,罗马遗留下来的理性主义躲避在野蛮人不敢亵渎的拉丁式十字架下,不久就会重新戎装待发,作为基督的大军,用崭新的武器去征服父辈年代的罗马军团从未涉足的领土。
    日耳曼人头脑简单,容易受骗上当又很好迷信,于是拉丁牧师们很快就学会如何利用他们,给他们灌输基督教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标准。他们不仅通过宗教来控制日耳曼人,还很快成为日耳曼王国的民政官、立法者以及精神优选者。
    P8-P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