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诗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诗传

  • 字数: 2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 作者: 锦熙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551375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所用资料翔实,引用的诗歌参照权威版本,语言优美,行文流畅。阅读本书是一个享受语言美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陶诗以及当时的阶级制度中,读取他的人生轨迹,心路历程。同时,作者还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大量参考了《宋书》《晋书》《资治通鉴》《陶渊明诗笺注》《陶靖节年谱》《南史》《世说新语》等资料,真正做到了下笔有出处,言必有据。这些都凝结着作者历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力求真实还原这位隐逸诗人之宗。
目录
第一章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没落的仕宦之家
孟宗门第高尚家风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第二章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惊世一曲《闲情赋》
五柳先生渊明焉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躬耕南里忧道不忧贫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第三章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彭泽挂冠归去来兮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一杯浊酒话寂寞江湖多贫贱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孤独向善莫可善之可保
饮酒二十首酒中有深意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剑辔朅来独养其志
第四章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风雪送余运桃源落英缤纷
饮河既足自外皆休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摘要
     没落的仕宦之家 远山丘陵绵延,蓝天白云下,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处篱笆围绕的简易茅舍立于田园中。黄昏,一个农夫模样的男人走出茅舍,来到院落前的篱笆旁坐下。他面前摆着一壶酒、一只酒杯,独斟独饮,优哉游哉。时值九月,菊花盛开,暗香飘动;远处的南山进入他的视野,别致的风景在夕阳的余晖下十分宜人,飞鸟在秋高气爽的空中一拨接着一拨地往南山飞去,是什么吸引它们振翅而飞呢?原来是它们回巢的时刻到了。那个坐在院子里自得其乐的农夫是谁呢?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陶渊明。 这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就是陶渊明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这个理想诗人生于东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三年(365年),卒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427年)。 420年,宋武帝刘裕篡夺东晋帝位,以宋为国号,改元永初,史称南朝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朝宋各占半壁江山,史称南北朝。南朝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家族声望甚高,唐代刘禹锡在《乌衣巷》一诗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旧时“王谢”指的是谁?“王谢”乃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家族从北方迁至金陵,王谢两家的王导、谢安及其后人为东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权倾朝野,风光无限的“王谢”成为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刘禹锡诗中所说的“朱雀桥”在金陵城外,而毗邻的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是三国东吴的禁军驻地,由于禁军身着黑衣,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开国元勋王导、谢安两大家族以及朝中宰辅,皆居巷中。因此这里贤才众多,冠盖簪缨,是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 中国门阀制度最鼎盛的时代当数两晋及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都是九品中正制下土族出身的高门子弟。在等级如此森严的社会要想出人头地,出身是先决条件,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 陶渊明的家族也并非平民出身。他的曾祖父乃东晋名将陶侃,声威煊赫一时。祖父陶茂官至太守。如果再往上追溯,陶渊明的高祖陶丹亦曾出仕,在吴国任扬武将军。到陶渊明这一辈时,由于他幼年丧父,家境日渐败落。虽是浔阳大族,但比起“王谢”望族来,血统欠缺纯粹。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这是陶渊明本人提供给后世的第一手家世资料。据他说,他的祖先是陶唐氏,何谓陶唐氏?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尧、舜、禹中的尧。据考证,尧的居住地称作“陶”,即今天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地区,古代称作河东,因而又称作“陶唐氏”。据《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这几句话厘清了来路,陶渊明的先祖原是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吴灭亡后,举家迁居到庐江的浔阳。 对陶渊明一生影响很大的有两个人,分别是他的曾祖父陶侃和外祖父孟嘉。 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①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髭,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日:“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众成服其义。 《晋书·列传第三十六·陶侃》节选 陶侃年幼而孤贫,曾经任过县中小吏。有一次,在鄱阳颇有名声的孝廉范逵到陶侃家投宿。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穷得揭不开锅,而范逵的马匹、随从众多。陶母湛氏对陶侃说:“你到外面留住客人,我来想办法。”湛氏的头发长至委地,她将自己的头发剪下做成两段假发,换得银钱买来酒菜,又砍下家中的几根屋柱劈开当柴烧。她还将平时坐卧用的草垫铡碎给马做草料。傍晚时分,他们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大家畅饮极欢,连跟随范逵的仆从们都得到了充分的照应。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