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别人的错都是我的错 斜杠哲学入门指南

别人的错都是我的错 斜杠哲学入门指南

  • 字数: 18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尼格尔·罗杰斯,(英)麦尔·汤普森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61247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有趣有料!超萌超可爱!斜杠哲学入门指南,不正经的奇葩之书。 ●复旦名师陈果课堂推荐:客观公正、不抱偏见,带你破除那些哲学迷信。 ●八位伟大哲学家的私人生活记录、获取生活智慧的另一条交叉小径 ●以英式幽默的笔调,侃侃“哲学八仙们”的绯闻,瓦解你对哲学家们的所有成见。 ●思想伟大的人,犯的错误肯定也大。 ●哲学家的日常生活:思考人生到头秃,撒泼耍坏不正经
内容简介
爱好智慧的人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你对自己所信仰的哲学,所青睐的哲学家究竟了解多少呢?本书记录了八位伟大哲学家们与常人格格不入甚至是荒诞的、糟糕的“黑历史”,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解读其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伟大的哲学家也不能总是对的,他们天才的灵魂里也同时住着一个疯子。书中的有些材料本身就足以让人震惊、让人开心、让人气愤。为想了解哲学但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工具箱,带你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或许只有游历于大师们内心的精彩世界,才能找到哲学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让-雅克·卢梭(1712-1778)
——遭受迫害的哲学家
第二章阿瑟·叔本华(1788-1860)
——让人讨厌的菩萨
第三章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病态的超人
特写:尼采和纳粹
第四章伯特兰·罗素(1872-1970)
——研究人类行为的数学家
第五章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
——愤怒的禁欲主义者
第六章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
——魔术师,掠夺者,农夫,纳粹分子
特写:爱洛伊丝情结
第七章让-保罗·萨特(1905-1980)
——魅力无穷,风流倜傥的思想暴君
特写:行为糟糕的女哲学家
第八章米歇尔·福科(1926-1984)
——疯狂,性,惩罚
特写:德米特里厄斯:雅典的哲学家国王
后记
延伸阅读
译名对照表
译者的话
摘要
     第一章 让-雅克·卢梭(1712-1778)——遭受迫害的哲学家 “人生而自由,然而自此处处背负着锁链。”由于号召进行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革命,卢梭成为法国大革命和其他浪漫革命的导师。卢梭受到激进的雅各宾派如罗伯斯庇尔的尊敬是因为他抨击社会的腐败,提出通过大规模集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公意”的神秘概念。卢梭的影响在他去世后越来越大,对那些欣赏左派或右派独断专行的人来说,他是毋庸置疑的英雄;而对其他人来说,不管是自由派、保守派,还是怀疑派,他都是被诅咒的对象。不过他有个非常有意义,而且不那么引起争议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来被文明玷污了。这个观点尤其在儿童教育和培养以及更加宽泛的个人责任方面影响巨大。如今每个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而不是灌输已经存在的知识或观点,这就是卢梭思想的体现。那些声称自己是社会的受害者,不断提出上诉的罪犯,也在无意识地呼应卢梭的观点——一个自爱的人从本质上说是善良的,只是由于糟糕的环境导致他做了错误的事情。 但是卢梭这个拒绝18世纪或更早期的文明,渴望回到蛮荒状态的革命者,却过着一种远非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挖掘卢梭生活中的龌龊之事,这些在他自我辩解的自恋式文学经典《忏悔录》中暴露了很多。在坦率和真诚上没有人能超越卢梭,然而,真相并不像他说的那样。那些反对特权,呼吁平等的人看来,卢梭确实巧妙地和权贵阶层保持距离。他常常恩将仇报,恶意攻击资助他、提携他的贵族,特别是女贵族。更糟糕的是,这个宣扬父母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哲学家对待自己的孩子冷酷无情。虽然可以理解一个出身贫贱、没有可依靠资本的年轻人的困难,但是难以接受他连续把5个孩子送到孤儿院,他们大部分不久就死掉了。即使按18世纪的标准来看,这样做也是没心肠的、虚伪的、不可原谅的。 卢梭去世后不久,几乎成了包括贵族在内人人尊崇的人物。不是因为他对哲学的重大贡献,而是因为其影响巨大的小说。卢梭结合了哲学、快乐论,创造出了多愁善感的、过分渲染的、流畅洒脱的文学风格,这种新的“浪漫主义”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欢迎。卢梭作为政治和社会理论家的声誉在19世纪继续提高。由于主张回归自然,反对文明的约束和虚伪,卢梭成为预言家和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迄今为止这些主张仍然对艺术和思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那些喜欢“天然矿泉水”的人是在不知不觉地对卢梭的观点表示敬意,天然的总是好于人造的,这个观点其实模棱两可,简直就是高层次的多愁善感。(怀疑论者可能问:什么是不自然的水?)但是他的优选影响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为无辜受害者,而且逐渐获得别人的认可。这就是卢梭一生扮演的最完美的角色,而他创造的情感革命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虽然这个城市很小,人口不足一万,但是日内瓦是瑞士联邦中的独立城邦,有卢梭引以为自豪的追求共和理想的加尔文教派传统。虽然到了18世纪,日内瓦实际上由一帮有钱人控制,但是和相邻的其他地方如法国和撒丁国Sardinia专制君主的领地比起来仍然是个相对自由的城市。因此卢梭总觉得在法国是个局外人,无法融人巴黎的都市社会,渴望柏拉图的近乎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 卢梭的母亲来自非常善于社交的家庭。但是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年幼的卢梭由婶婶照顾。卢梭的父亲是个放荡不羁的钟表匠,除了工作外还兼任舞蹈教练补贴家用,后来因为打架伤人担心吃官司就跑到外地去了。只有10岁的卢梭被留给叔叔照料,他叔叔又将他转交给当地牧师朗拜尔西埃和他的妹妹。被漂亮的30岁女人朗拜尔西埃小姐打屁股反而成了卢梭的乐趣,他承认这个经历造成了他一生的性倾向。他后来写道:“即使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我还是不能摆脱这个奇怪的让我堕落让我发疯的癖好。拜倒在专横的情人裙下,听她的训斥,求她的宽恕,对我来说这是最开心的事情。活泼的想象力越是让我的热血沸腾,就越能感受哼哼唧唧的情人的滋味。” 卢梭一辈子的偏执在手淫幻想中找到了发泄口。这个行为好像在表达小孩子渴望获得关注和爱护的愿望,可能由于他少年时代缺乏母爱。卢梭承认“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我一直盼望永远是个孩子”。尽管他喜欢由专横的女贵族管教,却不是受虐狂,当然也不能和萨德侯爵相提并论。这个人认为他的人性论观点来自卢梭,认为人天生就是堕落和邪恶的,接近歪曲了卢梭的本意。然而卢梭相信在卧室以外,女人应该像古罗马或古希腊时代的人一样温顺、听话。他从来没有主张女人应当在政治上、社会上获得与男人平等的地位。 卢梭在小时候就读过普鲁塔克的古罗马希腊故事《希腊罗马名人传》,这是他妈妈留给他的书。他宣称“我在12岁成为罗马人”,但是真正让他推崇的其实是原始的“封闭社会”的典范:斯巴达。到了13岁的时候,他中断学业来到一个雕刻工手下当学徒。这种下贱的活儿对他当然没有吸引力,所以三年后他就逃到了日内瓦。按照《忏悔录》中的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