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玫瑰开在耳垂上
字数: 19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作者: 倪霞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514225105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时而细腻,时而豪放的笔触,抒怀在读与写中;用阅读抚平生活的忧伤,用抒写慰籍不完美的人生;从历史人物中感悟为人不易,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恩生活。书中附赠精选作品阅读试题详析详解手册,提高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成绩的金钥匙。
内容简介
《玫瑰开在耳垂上》收录了倪霞60余篇散文随笔,按主题分成书香一路、另一扇窗、真情阅读、行走的歌、本来生活五辑,分别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行走见闻、阅读感怀等方面,记录了生活的真善美,将这点点滴滴诉诸笔端,向读者娓娓道来,格调灵而秀、散而美。。作者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清新自然、率真坦诚的文字,在阅读与感悟中发现生活的美,让平淡生活平凡的日子多了情趣,让书香熏陶世俗烟火,为读者打开一扇扇优雅又宽阔之窗,从而感叹:原来,平常女子的日子还可以这样过。本书附赠精选作品阅读试题详析详解手册,对帮助青少年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倪霞,又名倪小书,笔名人儿,祖籍湖北阳新。一个记录生活轨迹的小女子,一个爱着旅游和文字的人儿,一个始终如一坚持和传播真善美的追求者……作品散见于《橄榄绿》《博爱》《读者》《新作家》《厦门文艺》《朔风》《散文世界》《正信》《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湖北作家》《武汉晚报》《湖北日报》《九头鸟》《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咸宁周刊》《通山文艺》……著有散文集《中国红》《一路走来》《不争》《禅意•火花》《通山,看得见的温暖》。出版对越老兵故事长篇小说《守望木棉花》,并改编成35分钟微电影《老兵》。跨越百年历史、抒写三代母亲的长篇小说《玉竹谱》已定稿。曾兼职《南鄂晚报》副刊编辑,在《咸宁周刊》开设“本来生活•倪霞专栏”。 2014年获咸宁市首届“香城泉都文艺奖”文学奖。获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举办的首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奖赛优秀奖、第七届全国“伯乐”文学奖三等奖、首届咸宁市政府“香城泉都文艺奖”文学奖、首届林非散文奖等。
目录
辑 书香一路 书香一路 002 人生价值 005 雨 情 008 晨 读 011 苦难的母亲 ——读莫言《丰乳肥臀》有感 014 在汉字中弹奏诗的韵律 018 邪灵般的魅力 021 哭泣的“巨流河” ——齐邦媛《巨流河》多次痛哭记录 024 青春回顾 027 伤与痛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029 歌 者 031 “紧皮手”之恋 ——读《末代紧皮手》之感 033 烟雨楼台庄园梦 036 第二辑 另一扇窗 为你打开一扇窗 042 情缘前世定 044 文字越千年 046 生之偶然 048 莫问奴归处 050 舍 得 053 李陵殇 055 司马迁之痛 057 吕雉的悲哀 059 寂寞歌舞问苍天 061 错 过 063 守望者 065 水 思 067 祖先的光芒 069 人生如书 071 《他总是笑》带来的反思 073 在读与写中修行 075 灵魂里的香气 077 敦煌感伤 079 第三辑 真情阅读 可爱诗人叶文福 084 诗人的保护神 ——叶文福与王粒儿的爱情故事 092 笔尖的驰骋 099 仰望或者倾听 ——读刘学刚散文有感 103 自由行走的花 111 抬手画莲 113 熟识的陌生人 116 买本书送母亲 118 当阅读已成习惯 121 第四辑 行走的歌 有多少日子走天涯 124 泰山无语 127 远方更远 130 穿越呼伦贝尔草原 133 俄罗斯风情满洲里 136 羞羞答答见天池 138 红尘一笑少林寺 141 驮碑的赑屃 144 鸡公山上黯然神伤的蒋介石 146 望利川 150 宝通禅寺 157 万人如海一身藏 159 第五辑 本来生活 玫瑰开在耳垂上 164 女儿如花 166 丹青照我心 169 男佩观音女戴佛 173 采得梅楂进我家 175 为两棵树哭泣 177 皇帝也有草鞋亲 180 从前慢 183 回娘家“吹牛” 186 遇到过去的自己 189 散落在天涯 ——《守望木棉花》作者说《芳华》 191 尘世里的归宿 195 满屋书香慰平生 198
摘要
敦煌感伤 敦煌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城市。 很开始的一点点关于敦煌的印象是曾经年少时看的一部电影《海市蜃楼》,电影中一些模糊的感觉告诉我那是一个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方。 后来慢慢从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莫高窟”“道士塔”中知道了一些。 5 月2 日凌晨四点一刻火车到达柳源站,再从柳源乘出租车到敦煌,到达敦煌时是清晨6 点钟,天还未亮,首先见到的是霓虹灯下的敦煌市,这样的相见竟如梦般地与我的梦想相吻合。 接我的敦煌中队干部把我安排在敦煌“金叶宾馆”,略作休息后,九点租“的士”直奔“莫高窟”,沿路的中外游客排成长长的伍队进“千佛洞”参观,每一组游客一个导游,解说着每一窟的年限和历史故事。 对敦煌历史接近不了解的我只有惊叹盛唐时的伟大,惊异于一千多年的壁画,色泽竟还是如此的鲜亮可鉴。 当参观到某个窟时,导游解说几处空白的印子,说是某年某月被美国人用黏胶偷走时,所有的中国游客无一不气愤怒骂。 “莫高窟”的藏经洞是被一个道士无意中发现的,在我还一点都不了解敦煌历史时,当看到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中斥责王道士,我也是赞同的。 余先生写道:“历史有记载,他是敦煌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很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地运走,接近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很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 既是“到处可见的一个逃荒的中国平民”,岂能担此重任? 当我千里迢迢见到了敦煌后,特别是看了刘诗平先生的《敦煌百年》中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后,我的思想不再麻木。 刘先生记有:“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由于当时官员和学者的麻木不仁,使得王道士与这些藏品长期相伴,在藏经洞的藏品纷纷被运往国外,中国学者得知实情以后,没有一个人不是痛心疾首的,埋怨当地政府不负责任的有之,指责外国人的有之,在所有激愤言辞中,没有人比叶昌炽更悔恨交加的了,因为连他自己也承认,他本来是很有机会的,如果说,王道士的文化教养不足以了解敦煌藏品的真正价值的话,那么像叶昌炽这样的品质学者总应该具有相应的意识吧,但令人扼腕的是他的脚步在敦煌几百里之外停了下来,成为中国人在敦煌伤心目前很遗憾的一个镜头,在外国人到达敦煌之前,中国曾有长达七年的时间可以妥善保护藏经洞中的珍品,但是中国与自己的国宝一次又一次地失之交臂。中国,你究竟怎么了?” 更让我吃惊的是,《敦煌百年》书中有这样的文字:“1902 年3 月,汪宗瀚出任敦煌县县令,汪县令很快就得到了王道士送来的经卷和绢画,这是发现藏经洞的第二年。汪宗瀚,字栗庵,湖北通山人,与王道士算是老乡,汪宗瀚熟谙历史文化,不愧为光绪十六年(1890)的进士,当他见到王道士送来的经卷后,立即判断出了这些经卷非同一般,但他同样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在1903 年冬天,将这一消息写信告诉了兰州甘肃学政叶昌炽。” 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机缘,百年后的我作为一个通山人出现在敦煌只是一个普通的参观旅游者,可当我看完这则文字时,震惊得双眼发亮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在敦煌目前竟有两位至关紧要的湖北人,甚至通山人,我不知是悲还是喜。 应该说这位通山籍县令算是做过努力的。 作为湖北通山人,我真想为这两位前辈的故乡人共同承担,弥补百年过失,然而当时整个清政府的腐败和不重视,他们一个小小的道士,一个小小的县令又能何为呢? 我悲哀的不只是王道士,抑或汪县令,而是天意和天意对当朝的惩罚,以及对后人的警醒。 敦煌印记,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太过沉重的历史话题,不是我这样的小人物可以评判是非的。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