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蓝光之魅

蓝光之魅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作者: (日)赤崎勇 著;方祖鸿 译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861100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蓝光之魅(诺贝尔奖得主赤崎勇自传)》是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赤崎勇的自传,生动地回顾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尤其是研究蓝色LED材料的精彩故事。赤崎勇是日本有名的半导体科学家,名城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2014年,赤崎勇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了高效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让明亮且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赤崎勇,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名誉教授。工学博士。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外籍院士。
1929年生于鹿儿岛县。195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系。后在神户工业、名古屋大学、松下电器东京研究所等处工作。1981年起任名古屋大学教授。1992年起任名城大学教授。
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荣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录
序章钴蓝之魅
与“冷光”相遇
专心致志于锗的单晶体制作
这正是我要做的事
执着于韧性材料
终于制成了闪闪发光的晶体
沁入眼球的蓝光
蓝色LED的今天
第一章“能做喜欢的事就好了”
父亲的叮咛与母亲的关爱
着迷于矿石
“敬天会”:心中向往的中学生活
“学生动员”,在军工厂工作
鹿儿岛大空袭之夜
战败、高中入学考试
成为自己向往的七高生
京都大学入学典礼之日
“布奇·爱因斯坦”
与其思考做不到的理由,不如动手做
登山的快乐
第二章结晶、光、半导体
——神户工业,第一次名古屋大学时期
显像管开发中与“冷光”相遇
“单晶体薄膜”之念
晶体管的萌芽期
成为名古屋大学的助教
制作锗的单晶体
结晶实验:科学+艺术
名古屋大学:成为研究者的出发地
花絮:初访美国时的大尴尬
第三章“独自走向荒野”
——松下电器东京研究所时期
企业研究所位于半导体元件研究的前沿
被松下电器东京研究所网罗
“做发光半导体”
元素半导体与化合物半导体
光的二象性
“发光半导体”的结构
投入“魔幻结晶”之研究
松下幸之助与“S计划”
投入红色激光的研究
从最难的问题着手
为何是氮化镓?
执着于材料的“坚韧度”
用MBE法制作氮化镓单晶膜
“未来革新技术计划”
“独自走向荒野”
回到原点
着眼于MOPE(OMVPE)法
“光计划”
花絮:迫降苏联之惊
第四章未达之巅峰
——第二次名古屋大学时期
选择MOVPE法与基板改造
就像在树上嫁接竹子
关于缓冲层的设想
低温缓冲层条件下的结晶
“文质彬彬”
向p型结晶挑战的时机成熟了
发光强度增大了
发现镁比锌更容易离子化
“老师,没有被选上”
终于实现了前人未达到的氮化镓pn结型蓝色LED
偶然与必然
控制n型结晶的传导度
与丰田合成、新技术开发事业团的产学官协作
最重要的是“想干的念头”
命运的相遇所引导的道路
花絮:与噶卡先生的邂逅
第五章来自电子工程学前沿的挑战
——名城大学时期
从名古屋大学到名城大学
关于“量子阱”的研究
“不是可以写下激光已经产生了吗?”
指向更远的前沿
开拓紫外LED等光器件波长领域
下一代晶体管的发展
LED应用的推广
终章回首作为研究者的人生
得奖是一种激励
不为“流行”的研究课题所动
病床上也未忘却研究之事
研究无捷径
挑战技术课题而产生的科学
谦虚:科学工作者所需的品质
世间之宝:行途中的伙伴
后记
附录一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新闻稿
附录二诺贝尔奖获奖纪念演讲概要
附录三蓝色发光二极管研究开发时间表
附录四赤崎勇教授赠送给诺贝尔博物馆的赠品
评述GaNLED: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发明
译后记一
译后记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