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伦敦城记
字数: 368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出版日期: 2021-04-01
商品条码: 978720816949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8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11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古代伦敦人竟在瓷砖上刻字抱怨同事?中世纪的伦敦臭气熏天?第一届世博会花钱如流水,没人喜欢“水晶宫”?还有较为改变了城市历史的滔天火海,买房人和开发商的“殊死搏斗”,大英帝国之都的罪恶和荣光……《伦敦城记》上启罗马时代,下至20世纪,追索了“千年古城”伦敦的兴衰发展,通过大量插图和生动的史料,描绘出一座生动而丰富的城市。
内容简介
本书上启古罗马时代、下至20世纪60年代,聚焦伦敦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建筑风格和城市建设的变迁、市民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城市文化、交通卫生等方面,强调了政治、宗教、经济、战争等因素对城市历史的塑造作用,文字典雅而风趣,引经据典、图文并茂,是历史爱好者的理想读物。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作者也尽力为读者甄别和解说当代仍可供参观的城市古迹,使本书同时也是一本优秀的当代伦敦导览。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古罗马时代的伦敦
第二章中世纪早期的伦敦(604—1381年)
第三章15世纪的伦敦生活(1381—1485年)
第四章都铎伦敦(1485—1603年)
第五章贵族投机商(1603—1665年)
第六章伦敦大火和伦敦城的重建(1666—1710年)
第七章上流社会的市郊(1660—1695年)
第八章佩皮斯的伦敦(1666—1703年)
第九章乔治王时代的发展(1710—1783年)
第十章摄政时代的纪念碑(1783—1830年)
第十一章霍加斯和罗兰森的伦敦(1720—1820年)
第十二章“混乱的铁宝藏和砖块的荒野”(1834—1886年)
第十三章梅休的伦敦(1840—1887年)
第十四章爱德华七世时期的反差(1884—1914年)
第十五章现代伦敦的发展(1914—1968年)
注释及指南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古罗马时代的伦敦 尼禄大帝(Emperor Nero)统治的第七年,在新近被征服的不列颠省,爆发了一场由凯尔特部落人发动的大暴乱。公元61年,罗马士兵占领了诺福克爱西尼人(Iceni)的女王布狄卡(Boadicea)的宫殿,她因拒不交出爱西尼人的财富而受到鞭笞,两个女儿也遭到强暴。对罗马的狂妄统治久怀不满的爱西尼人,已被逼人了出离愤怒的境地。 在邻近部落特里诺凡帝人(Trinovantes)的帮助下,爱西尼人冲入罗马人的城镇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屠杀居民,烧毁房屋,击溃了从林肯(Lincoln)回防、姗姗来迟的第九军团。随即,在布狄卡的带领下,他们掉头向南朝泰晤士河而去。仅仅几天之内,这支粗野而庞大的军队就已在傲然窥伺着郎蒂尼亚姆港(Londinium,现伦敦)。 此地未设堡垒,也未建护城墙。其原因是,尽管郎蒂尼亚姆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但它仅是一个河畔的贸易中心而非军事要塞。除了少量建筑以岩石和砖瓦砌成之外,绝大部分房屋均以木头和茅草建造,脆弱而不堪一击。木材搭建的码头上,堆满了成捆、成箱、罐装和桶装的货物。各个码头由木桩支撑,木桩伸人定时涨落的清澈河水之下的卵石之中。岸边杂乱遍布着仓库、店铺和酒馆,在集市的货摊外,是篱笆搭成的养猪人、烧炭人的陋屋,它们全都毫不设防,易受攻击。 起义爆发之时,罗马总督苏维托尼乌斯·保利努斯(Suetonius Paulinius)的大部分军队尚远在威尔士,从北方赶回来保卫这座港口,与强悍的部落人对抗显然已无可能,他只能接受现实而弃之于命运发落。郎蒂尼亚姆所遭受的破坏是迅速而的。它被大火烧毁,其居民遭到屠杀,街道、房屋和公共场所很快被大量的碎石和松软鲜红的灰烬所埋葬。 布狄卡得以复仇,但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有尼禄大帝难以计数的资源做后盾,保利努斯同不列颠部落人展开了规模战,并一举将其击败。为了避免落入敌手,布狄卡吞下了毒药,与成千上万人一同死去。 尽管她摧毁了最初的郎蒂尼亚姆,但另一座更完善的城镇迅速兴起而取而代之,因为罗马人意识到,此处是通往不列颠省的关键所在。 早在罗马人还未到来之前,这座岛上的原住民和早先的入侵者,就在郎蒂尼亚姆所坐落的那条宽阔河流的沿岸建立了定居点。这条河是他们的交通要道,也是食物的来源。它不仅将各个定居点相连,而且在北海海水灌人海峡之前,还连接起了不列颠和大陆主体部分(当时,不列颠也还是欧陆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条宽阔河流所经之处,仅有一处能被罗马人用来建成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这就是建起郎蒂尼亚姆的那片地域。更下游的定居点,缺乏郎蒂尼亚姆那样的碎石河床,无法支撑桥梁,也不能提供浅滩。而在上游,约有100英尺宽且至少比如今低15英尺的河流,无法容纳罗马帝国商船队的大船。而在郎蒂尼亚姆,既有船队所需的潮水,也有安全的跨河之处,能将罗马人权力与安全所依赖的错综复杂的道路连接起来。 一年又一年,伦敦逐步发展并繁荣起来。至3世纪中叶,它已成为不列颠省的行政、金融及商业中心,居住在此的大约已有3万人,50年之后,这个数量又几乎翻了一倍。4世纪初期的罗马一不列颠伦敦人,居住在占地326英亩的半环形区域内,周围以3英里长、墙基厚约8英尺、高达20英尺的牢固石墙所环绕。石墙延绵包围着整座城镇,从伦敦塔如今所处的山丘,沿着河岸往西直至1英里之外、早已被现代城镇所覆盖的弗利特河(Fleet River)与泰晤士河的交汇口。在通往城内的主干道处设有数道城门,城墙上后来又以一系列伸出的堡垒和塔楼加强防御,克里普尔门(Cripplegate)附近还设了一道驻军要塞。 在如今伦敦桥稍下游处,有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宽度足以容纳双向人流,出城人流前往河对岸的郊区,即如今萨瑟克(Southwark)的街道覆盖之处;进城人流通过城门进入城内。城门上的岗哨,虎视眈眈地俯瞰着脚下长长的码头上停泊着的艘艘帆船。 在城墙内,城中心铺着路面的主街道,宽阔、笔直而整齐,沿街道排列的房屋牢固而雄伟。尽管苦力和码头工人依然居住在茅草棚或小木屋中,但罗马人在布狄卡毁城后重建的房屋中,大部分都用上了砖、石、瓦。大部分房屋的墙壁都被涂成深红色,低斜的屋顶被涂上较浅的橙红色,这些房屋大多又小又矮。但也有一些房屋有四五层高,庭院内喷洒着喷泉,花园墙上攀爬着葡萄藤。 巴西利卡堂(The Basilica)是政府和工商界的中心,从河边的城门入城的游客,一眼就可以望到它。它位于康希尔(Colaahill,意为谷山),是一座醒目的庞大建筑,长500英尺,内饰大理石的拱形墙高达70英尺。这座神殿供奉的是古波斯光神密特拉(Mithras),其信徒也被罗马军团所接纳。这座神殿的优雅,不亚于在罗马帝国其他西方行省中发现的任何神殿。 各个城门旁的公共浴池,诸多的商铺、商行前宽大的拱门,商人们带廊柱的府邸,日夜不息地铸造着金币和镀银铜币的造币厂,所有这一切都令游客们深信,这座城市配得上格拉提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