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说国富论

图说国富论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英)亚当·斯密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857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之作。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西方经济学圣经”。 全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无论是作为经济学经典读本,还是课外读物,本书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相关人员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目录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进步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人民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造成分工的缘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六章 论资本利润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三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摘要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劳动生产力优选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通过研究劳动分工在某些具体制造业巾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它在社会一般产业巾所产生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在某些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中劳动分上实施得最细;可是这也许并不是因为小制造业真的比其他更大的制造业分工更细。在那些为少量需求作出供应的小制造业里的工人总数必定很少,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人通常可以集中到同一个厂房中,同时受到观察者的注意。相反,大型制造业为大多数人供应巨大的需求,每一个工作部门都雇用大量的啊人,无法被集中在同一个工厂之内,我们在同一时间地点几乎只能看到在一个小部门中所雇用的工人。因此,比起那些小制造业,这种制造业实际上分成了更多的部门,而分工却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较少被人注意。 所以我们且举一个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为例,其劳动分工常常被人注意:制扣针业。即便再努力,一个没有业务经验且不会熟练使用机器(该机器之发明可能也是劳动分工的结果)的工人,一天可能1枚针也造不出来,更不要说20枚了。按照这种制造业的运行方式,不仅全部工作是一个专门的行业,而且其中大部分部门也分成专门的行业。一人抽丝,另一人拉直,第二人切断,第四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很好以便安装针头;做针头就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针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项专门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约分为18道工序。在一些工厂,这18道工序分由18个专门工人担任。当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两三种。我见过一个这样的小厂,那里只雇用了10个人,有些人必须担任两三道不同的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器不足,却能每天造针12英镑,每英镑有中等大小的针将近4000枚。因此,10个人每天能制针4.8万枚,就是说每人每天制针4800枚。如果他们全都独自分别工作,没有一个人受过专门训练,那他们每人每天肯定不能制造20枚针,或许连一枚也造不出来;这就是说,肯定不能完成他们现在由于适当分工和各种操作的结合所能完成的工作量的1/240,甚至连1/4800也不能完成。 在其他各种工艺和制造业中,劳动分工的效果与这种小制造业是类似的,尽管许多行业的劳动不能如此细分,每项工序也不能简化到如此简单的程度。但是在每一种工艺巾,只要劳动采用了分工,生产力就能取得相应的增长。各种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各自分立也是这一好处的结果。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其各种行业的分立一般也极其细化。在野蛮礼会巾一人从事的T作,在进步社会中一般南数人从事。在所有的进步礼会,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业者也只是制造业者。而为生产任何一种接近的制造品所需要的劳动,却往往分南许多劳动者合作完成。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牛产亚麻和羊毛,到漂白和烫平麻布,最后到呢绒的染色和整理都由不同的人担任。当然,农业的性质与制造业不同,不容许做那么细致的劳动分工,也不容许将一种工作同另一种截然分开。不可能把畜牧人的工作同谷农的工作划分,像把木匠同铁匠普遍分开那样。纺纱工同织布工几乎总是由不同的人分担,而犁地、耙地、播种和收获则常常由同一个人进行,每年随季节重复着这些劳动,一个人不可能只专门从事一种劳动。农业不能采用接近的分工制度,这就是它的生产力的提高总比不上制造业的主要原冈。最富强的国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当然都优于邻围,但制造业的优越程度必定远超过农业。富国的土地一般管理得较好,在土地上投入的费用也比较多,农业产品也与土地面积、肥沃程度成正比。尽管生产量较大,但就比例而言,所得也不会大大超过所花费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在农业方面,富国生产力虽然都比贫国生产力高一些,但不像制造业那样悬殊。因此,如果品质相同,富罔谷物在市场上的售价一般不比贫国低廉多少。论富裕和进步的程度,波兰远不及法国,但波兰谷物的价格和品质与优良的法国谷物相同。法国也许比不上英格兰,但法国出产的谷物其品质和价格大致和英格兰相同。然而,英格兰的谷田比法国耕种得好,法国的谷田比波兰耕种得好。贫国的农业管理尽管不及富国,但在品质及售价方面,贫国生产的谷物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但是在制造业上这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富国的土壤、气候、位置都适宜制造业的情况下,贫国就无法与之竞争。法国绸比英格兰绸又好又便宜,就是因为至少在现在原丝进口税很高的条件下,织绸业不十分适合于英格兰,而更适合于法国气候。但英格兰的五金和粗毛织物却远胜于法国。就相同品质的物品来说,英格兰货在价格上比法国低廉许多。而波兰除了国家生存不可缺少的少数粗糙家庭制造业外,据说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 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们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要归因于三种情况:第一,每一个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第二,节约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损耗的时间;第三,发明了很多的机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