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负少年时 我的求学生涯

不负少年时 我的求学生涯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许渊冲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06776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负少年时:我的求学生涯》是译界泰斗许渊冲对自己求学生涯的回忆:从少时的故乡读书,到战时昆明的西南联大求学;从陈寅恪、钱锺书、吴宓、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大师的教诲,到与杨振宁等贤哲之士的同窗共读;从留学巴黎深造,到毕业后的译坛逐梦。许渊冲的辗转求学路,不仅是当时青年学子奋发读书的缩影,而且为他传奇一生奠定了基础。他不负韶华,从当初的翩翩少年,成为“诗译英法专享人”,还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本书是许渊冲百岁特别珍藏版。
作者简介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朗读者》《开学第一课》上的演讲感动万千人。 曾获得国际翻译界很好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国家文化都授予其2015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译著包括《诗经》《楚辞》《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
目录
序曲>001
少年读书
童年时代的雪泥鸿爪>009
中学时代的浮光掠影>027
青年求学
通往联大的路>045
名师剪影>056
闻一多讲唐诗>067
冯友兰讲哲学>079
叶公超讲“大一英文”>089
钱锺书续讲“大一英文”>094
吴宓讲“欧洲文学史”>101
柳无忌讲“西洋文学”>110
吴达元讲法文>119
萧乾谈创作与译诗>125>
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130
联大往事
闻一多和陈梦家>139
吴宓和浦江清>146
沈从文和汪曾祺>154
一代人的爱情>163
朱自清和鲁迅>171
联大教授的雅与俗>176
联大与清华>186
联大和哈佛>192
译坛逐梦
出国·巴黎·牛津>201
回国之后>211
附:著译评年表
摘要
     童年时代的雪泥鸿爪 Children are our immortality.(Santayana) 孩子是我们的永生。(山塔雅那) 1921年4月18日,我出生于江西南昌。在中国历史上,江西早以“人杰地灵”闻名。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大家都是江西人。南昌是江西的省会,有帝王将相遗留的文化古迹。如唐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修建了俯览赣江的滕王阁。公元675年闫都督在阁上大宴宾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写完诗就走了,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都督和宾客百思不得其解,议论纷纷,最后只好快马加鞭,把王勃请回来。他大笔一挥,加了一个“空”字,就成了“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朝灭亡之后,南唐中主李璟(916—961)迁都洪州(今南昌),遗迹在皇殿侧二中新址。后主李煜向宋太祖投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写了一些怀念故国的诗词,如有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今,唐朝滕王阁的“画栋”“珠帘”,南唐故国的“雕栏玉砌”,早已不知何处去,剩下的只是西山烟雨、东湖云影,还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南昌实验小学在离东湖不远的樟树下。1926年秋天,我去实小参加入学考试。因为考试的字我都认得,所以跳了一级,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参加开学典礼时,新生要向孔子画像行三鞠躬礼。但不久之后,孙中山的遗像就代替了孔子,因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北伐取得了胜利,而北伐军的总司令是蒋介石。我还记得10月10日夜晚举行庆祝胜利的游行,群众提着灯笼,口唱革命歌曲: 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从此以后,小学教科书中就开始讲孙中山的事迹和学说。 记得二年级学过孙中山的“行易知难说”,又听过他任大总统时没有带出入证,门卫不许他进总统府的故事。这可以从平凡中看出伟大。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只会羡慕电影中北伐英雄的马上雄姿。 《国语》教科书中有司马光和曹冲小时候的故事。有个小孩掉进大水缸里要淹死了,司马光用石头打破缸放掉水,救了孩子的命。曹操不知道大象的重量,他的儿子曹冲就把大象放到空船上,画下水线;再要大象上岸,又把石头堆到船上,船下沉到水线上,再称石头,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两个故事似乎说明了“行易知难”的学说。 教科书中还有一个李白的故事,说李白问一个老妇为什么磨铁杵,老妇人答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寓言似乎就不能说明“行易知难”了。 还有一个庄子和惠子观鱼的故事。庄子说:“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多么快活!”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活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能知道我不知道鱼快活呢?”从惠子的观点看来,是“行易知难”的;但从庄子的观点来看,只要将心比心,却不一定难了。 总而言之,“行易知难”的学说使我认为智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小学二年级的体力劳动是打扫教室卫生,教室土地高低不平,土内还有杂质,孩子很难打扫干净,这使我从小害怕体力劳动。 上国语课时,李祖岑老师问:“伴侣的‘侣’字怎样写?”全班学生都答不出,只有我在黑板上写对了,老师说我是“好学生”,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里得到表扬。但有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不服气,借口我打扫教室不干净,把我打了一顿,这是我第一次挨打,使我觉得“好学生”还不如力气大好。 乡下大伯给我们讲故事,说唐太宗东征时被围,高叫:“有人救得李世民,你做君来我做臣。有人救得唐天子,万里江山平半分!”结果薛仁贵骑白马,手拿方天画戟,保驾杀出重围,使我觉得力气大的薛仁贵真是英雄;皇帝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金口玉言”说了也不算数,薛仁贵救了他的命,并没有分到五千里山河,反被借故打入天牢。这是我小时候对帝王的看法。 P9-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