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5000年文明启示

5000年文明启示

  • 字数: 65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564325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5000年文明启示录》的作者以其全球史观,将人类不同社会的历史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个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从文明的发韧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本书分四个部分描述了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涵盖了文明的众多层面,包括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地理发现、人文艺术发展等。此外,作者摒弃了欧洲中心论,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独特的介绍与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发轫
第一章 历史发轫
第二章 河谷文明
第三章 雨水浇灌土地上文明的兴起
第四章 中东的帝国和宗教
第五章 希腊文明风范
第六章 印度文明风范
第七章 中华文明风范
第二部分 欧亚文化平衡
第八章 古典地中海世界及其扩张
第九章 文明宗教和蛮族入侵
第十章 远东和美洲
第十一章 欧洲
第十二章 草原民族和欧亚文明
第十三章 西欧
第三部分 远西挑战世界
第十四章 欧洲大发现
第十五章 欧洲的自我转变
第十六章 欧洲之外的世界
第十七章 欧洲旧制度
第十八章 世界对欧洲扩张的反应
第十九章 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四部分 世界主义发轫
第二十章 关键之年
第二十一章 欧洲
第二十二章 世界对欧洲成就的反应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的世界战争
第二十四章 1945年以来的世界公共事务
第二十五章 思想和文化
摘要
     人类的出现改变了地貌 在漫长悠远的地质时期中,地球环境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不变。这段时间有5000万年到1亿年之久。但与急遽变化时期相比,这段稳定期又可分为几个不同时期。最近的百万年构成了地质时期的更新世,即冰川时代。在这一时期里,变化来得相对急速、突然。当然,以人类时间标准来衡量,即使是这种剧变也进行得非常缓慢。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其中,无所知觉罢了。 在更新世中发生过四次变化。巨大的冰层足有数百米厚,在欧洲和北美形成,后来又向南推进。这些冰川又融化了四次。最近一次融化时间始于25000年前,而且很有可能至今仍在格陵兰和南极洲继续着。不过,在上述两地,陆地仍然被厚厚的冰冠覆盖。 对所有动植物来说,冰雪的生成与消融意味着生存条件发生急剧重大变化。只有适应这种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去。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物种消失。比如,剑齿虎和乳齿象寂灭无存。马曾驰骋于欧洲和北美草原上,也在美洲消失过好几千年。后来,西班牙人把马从旧世界引入新世界,马才重新活跃于美洲大地。 这些变化不可谓不惊人。然而,在冰面进退的几百万年中,人类的出现也给环境带来了深远显著的变化。因为人类挑选、驯f化平原和草原动物,取代野生物种,从而改变地球生态平衡。 伴随这些成就而来的东西常常出乎意料、不如人意。比如,病虫害肆虐谷仓农田。又比如,农民为种植谷物或其他作物,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地表侵蚀。有时整个地区的表层土都被剥离。近代,人类甚至开始改变地球的自然地理。这些活动不局限于建造城市,修筑高速公路和堤坝,铺设管道,开凿运河,也包括制造各种废弃物,污染水和大气。 从所有这些方面来讲,人类改变地貌的速度比之前要快得多。大自然不自觉的『曼速改造力量与人类自觉的协作力量无法相提并论。 在研究地质化石,并分析世界不同地域生命形式差别之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生物进化论。1871年,他又发表《人类的由来》,认为人类也是由其他生命形式进化而来。对达尔文同时代多数人来讲,这种思想惊世骇俗。但自此之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达尔文理论。不过,达尔文关于一个物种如何转化为另一物种的观点也于随后被证伪。 科学思想常在新证据出现时得到修正。因为证据之间还存在较大缺口,人类起源说尤为不明确。但不管怎样,多数人类进化专家都赞成如下观点:和我们极为相似的生物可称为“类人猿”。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类人猿的足迹。 目前,人们对类人猿及其产生原因了解不多。在世界很多地方,从英格兰到中国,从爪哇岛到非洲,都发现了类人猿骨骼残片。虽然还存在很多未知,但这些已经发现的骨头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事情。比如,50万年前,类人生物种类很多、区别很大。其相异程度远比今天的人类要大。在那时的类人生物中,既有巨人,也有侏儒。他们的骨骼牙齿兼具现代猿类和人类的特点。 从类人猿到人类 据推知,类人猿实现了生物进化。也就是说,基因演变比习得行为演变更重要。没有人知道,学习以新方式做事的进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比基因演变更重要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类人猿必须先学会说话,才能在学习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此外,还必须学会如何手持木棍石头,以御敌务工。 但在我们的类人猿祖先变得手足强壮,能够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借助眼睛和舌头之力,探索世界之前,有一些关键性的生物变化必须先行来到。同时还必须发生其他变化,能让舌头自主发挥作用,帮助他们自如无碍地进行口头表达。与这些生物学变化相关的是脑容量的增加。当然,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且,我们不知道,类人生物是否在单一地点、时间最终接近变成人类。我们也不知道,在人类转变关键期,在世界不同地域,是否有基因片段组合、重组后形成不同群体。 不只是人类会使用工具。在与现代人类迥然不同的骨骼旁,发现了火和石头的使用痕迹。石头是凿过的,用来粗制工具。事实上,黑猩猩和其他动物都会使用简单工具。 因此,人类和非人生物的关键区别可能有两方面,这两方面出现有先后。首先是舞蹈;其次是语言。众人同舞让人心感温暖,有利于一大群人团结协作。随后,语言让协作变得更有效率,更准确。有了语言,人们就会提前制订计划,分工配合,指派一个人待在一地,另一人诱敌深入,出其不意,把猎物赶进提前布下的陷阱中。正是得益于捕猎中语言的使用,食物供应才大量增加。语言的功效还在于,我们最早的祖先能够猎杀越来越庞大的动物,而不必仰赖瘦小的猎物维持生存。 有了这种改变,类人猿狩猎者才有可能接近变成人类。他们可以把抚养训练孩子的时间延长到出生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也就是说,孩子们有更长时间学习生存技艺和行为方式。学得多,遗传得少,让类人猿变成人类。 语言的第二个作用是,提高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能力。备色各样的动植物、石头,甚至是动作都有了名字,就更容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