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汤姆·斯托帕德文人剧

论汤姆·斯托帕德文人剧

  • 字数: 1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者: 邱佳岭
  • 出版日期: 201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8052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5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将斯托帕德戏剧置于西方戏剧文化语境下,结合剧作家个人气质通过找寻斯托帕德戏剧样式形成的渊源,从整体上把握斯托帕德戏剧独特的创作风格,系统阐述斯托帕德戏剧特质。作者旨在从选材、剧情结构、思想意义几方面来阐述斯托帕德文人剧的特质。从上述三个方面,通过对斯托帕德戏剧不同时期主要文本的具体分析,以精细文本分析为依托,对斯托帕德戏剧作出整体性界定和分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斯托帕德文人剧呈现模式
  第一节  荒诞派式戏剧
  第二节  世人题材戏剧
  第三节  消解历史的历史剧
第二章  互文性:文本的狂欢
  第一节  文学作品、哲学、传记和其他
  第二节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第三节  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  诗意重构
  第一节  诗意拼贴
  第二节  戏谑与严肃的结合
  第三节  传统的继承与颠覆
第四章  精神溯源
  第一节  理想与现实
  第二节  艺术与生活
  第三节  现代文明的思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戏剧专栏记者的经历给了斯托帕德接触、思考多种多样戏剧作品的机会,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具体地说,其选材深入到文学艺术、史学、政治学、哲学等人文领域以及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这样,看似不可能相容的内容被融入斯托帕德的戏剧。但是,斯托帕德并不是对这些内容简单的拼贴、并置,而是将其作为素材“重新组合”,完成其诗意拼贴,催生新的意义。在斯托帕德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剧作中,诸如《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戏谑》,这个特点很明显。
     斯托帕德曾说过,“我对任何形式的拼贴,或者说,对《哈姆莱特》做什么批评――那可能仅仅是个副产品,都不感兴趣。主要的兴趣和目的是探讨这个对我来说具有巨大的戏剧性和喜剧性潜能的境遇――这两个人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被告知的那一点也仅仅是谎言,没有理由假设他们找到了他们被杀的原因。”①从上述所引用的斯托帕德的话中可以看到从作者创作意图上来看,《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尽管有《哈姆莱特》的痕迹,但这是一部精神上独立于《哈姆莱特》的戏剧。事实上,本文在上一章节中就此问题已经从取材的角度作了阐释。尽管《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中明显可见《哈姆莱特》、《等待戈多》和《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的影子,但是,斯托帕德无意再现当代版的《哈姆菜特》,更无意戏仿《哈姆莱特》,或者说,所谓颠覆经典。《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是斯托帕德将《哈姆莱特》作为手中的素材的再创作。那么,斯托帕德这个再创作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
     首先,《哈姆莱特》在《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中具有多重作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