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手上的朴光 中国民艺之旅
字数: 4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佟佳熹 等
出版日期: 2019-11-01
商品条码: 978755981960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手上的朴光:中国民艺之旅》,由《生活月刊》杂志原创作团队探访中国各地、各民族手工艺并经采编而成。全书共分五卷,引领读者一同探寻江南之北的劳作与精神、浙江风土与民艺物事以及云贵智慧的土地根源,领悟手艺的情感与灵性,并走访那些为民艺带来新火的人们,通篇描绘出了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艺地图和一部中国民艺人物传奇史。这是一场寻访中国现存三十五种珍贵传统技艺的中国民艺之旅。旅程中书写下的,是中华文化的美与深邃,还有手艺匠人的大爱与坚持。
作者简介
令狐磊曾为《新周刊》主笔,创意总监。入职现代传播集团后作为创意总监参与创办《生活月刊》,并曾兼任《周末画报》城市版总监、《新视线》主笔等职。担任《生活月刊》创意总监期间,其主持策划的报道曾多次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很好编辑奖项。上海精选时尚文化集合店『衡山·和集』创意总监。
目录
卷一·江南之北的劳作与精神
茫茫九派流中国
|宜兴紫砂壶|小世界/7
|苏州缂丝|丝路/14
|扬州漆器|与回忆无关/22
|南京灯彩|蝶变/28
|南京云锦|寻造物之巧妙/35
|江宁金箔|宛转黄金箔/45
|南通缂丝|通经回纬/53
|南通印染|采蓝/62
|宣城宣纸|飞鸟和鱼/70
|徽州徽墨|墨出青松烟/77
|万安罗盘|经纬天地/86
|景德镇青花瓷|青花人生/93
卷二·浙江风土与民艺物事
致中和美学
|富阳元书纸|土纸元书/105
|湖州湖笔|湖颖生花/112
|杭州天竺筷|竹子上断云闲/119
|黄岩翻簧|雕簧/125
|乐清蓝夹缬|蓝染夹缬/131
|王星记扇子|不需风/137
|龙泉青瓷|做瓷/143
|西湖绸伞|竹底西湖/153
卷三·云贵智慧的土地根源
手艺与土地
|晋宁乌铜走银|铜银错/165
|剑川木雕|墨斗迷津/172
|剑川甲马|诸神绝尘/179
|晋宁鸟笼|鸟笼村/186
|尼西黑陶|锯末灰冷/192
|三都马尾绣|马尾三毫/199
|腾冲皮影|最后的刘家班/205
|丹寨芦笙|苦竹芦笙/213
|苗寨蜡染|彼时苗寨/219
卷四·手艺的情感与灵性
匠人之心
|控拜银饰|银匠村最后的太阳/231
|绥德石雕|雕刻石光/244
|苗族蜡染|蜡笔光花/254
|龙泉宝剑|铸剑龙泉/266
|崇明土布|忽逢崇明/272
|潮汕灯笼|竹灯承忆/281
|木活字印刷|梓辑的光年/290
卷五·为民艺带来新火的人
民艺守望者
|黄永松|皈依于平常/300
|马可|心的作业/310
|南朗|寻找白衣黑裙/321
|左靖|皖南村庄的日常/329
|蔡仕伟|我们欠缺的体验/338
|陆斌|时光的灰烬/345
|邱志杰|破竹/354
|《蜗牛》|慢慢走,一定会到达/364
|稀捍行动|寻回遗忘的美好/373
摘要
|木活字印刷|梓辑的光年撰文 真馆 摄影 游粤飞木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始于宋元两朝,并流传到海外,带来全球性的印刷技术革命。2008年,木活字印刷被列入第二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木活字印刷术依托『梓辑』的形式,依然在东源村得以传承和发扬。[采访地]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受访者]王超辉木活字印刷技艺重量传承人王超辉伏案在祖屋前,颔首凝神,自制刻刀笃笃刺开秋日的温软阳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笔画从木面次第浮上,飞屑如雪落下。半墙之隔的工地里,推土机正隆隆作业,那声响在祖屋后的一环群山回荡,木活字正希声于钢筋混凝土的新邻。祖屋对面,是一排排张贴着横批为“以马内利”对联的二三层簇新民房,祠堂和教堂比肩伫立;狭长整洁的街巷外,是刚刚收割后、铺满整个山岙的金色稻田,小溪绕田,缓缓流淌,踱往飞云江方向;三两老人在人迹稀疏的水泥马路边晾晒着谷物——这里是东源村,它静卧在飞云江下游南岸,东岙山西麓,是浙江南部毗邻福建的一处古老村落。这里的人们除了耕作,曾多事制鞋,默默无闻的营生让整个村落隐于群山,被时光遗忘——直到21世纪初,木活字印刷这一千年绝技被媒体发现,一段看似不起眼的配图文字迅速引起了海内外注目:“在电脑照排带来印刷高速而方便的今天,在浙江南部山区、飞云江中游南岸的一个山旮旯里,一个叫东源的村庄有家还会全手工操作的木刻活字印刷作坊。”随后,央视《见证·发现之旅》栏目在追索木活字印刷现存的蛛丝马迹时,惊喜地发现:“人们用棠梨木制作活字,……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桢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始于宋元两朝,其中,王桢曾在《农书》中详细介绍了木活字的印刷工艺。后来随着明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扩大,活字印刷术被流传到了海外。十五世纪之后,德国人古登堡把印刷术引进欧洲,带来全球性的印刷技术革命。然而,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的从古到清末56787个编号的图书统计,活字与非活字本的比例仅为1∶167,而木活字本更少。为了保护木活字这一国粹,1690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故宫武英殿设立修书处,用木活字刊行书籍。这是有关大规模木活字印刷的专享记载,也曾留下木活字为何依然无法流传更广的一团迷雾。这一印刷目前里程碑式的技术,在湮灭数百年之后,竟于东源村惊现于世人面前,这里保存的技艺与八百年前王桢在《农书》中所描述的高度相似。2008年,木活字印刷被列入第二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人欣慰的是,这一技艺,对于东源当地乃至附近的许多居民来说,即使到今天,也并非充当闲趣的工艺制作,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因为木活字印刷术在这里,是依托“梓辑”的形式得以传承至今。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宗谱,会发现扉页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岱)村×××梓辑”的字样。“梓辑”——修宗谱的古称。宗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它以表谱姓氏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的变迁,帮助人们获知自己的来处,在族脉中凝聚。据《周礼》记载,4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掌“奠系世,辨昭穆”的家族谱系史官。汉代以后,修谱之风遍及华夏。时至今日,东源村所在的温州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很强的寻根续谱的宗族观念,一般每隔20年左右,每个宗族都要续修族谱一次。据东源村保存的《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朝初年,一个叫王法懋的谱师在长泰里开始替人修宗谱。时值木活字印刷兴起的年代,王家于是让木活字印刷与修谱结下了千年之缘。清乾隆元年,王法懋的后人王应忠一支迁居到今天的东源村,并在瑞安一带开办了“王氏印铺”。就这样,木活字印刷的技术以宗谱为载体,在东源流传了下来。王超辉,正是村中王氏家族的后人,木活字印刷的第二十三代传承人。从二十岁起,他就在一颗颗棠梨木模上,反写反刻着老宋体。而刻字,其实远远不是王超辉工作的全部,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他继承的,不仅仅是这门手艺,更是的古老职业——谱师。和大多数谱师一样,在忙碌的时候,王超辉每个月有二十天要外出修家谱。那么,一颗颗小小的棠梨木活字,如何变成了几十代人的生命脉络?工艺流程上,有开丁(采访)、誊清(理稿)、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装线、封面、装订等15道工序;而不在外修谱时,要做好取材(棠梨木)、制字模、写字(反手)、刻字等基础工作。其中,刻字有刀法,捡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东源村的谱师,刻、印用的是老宋体,字形古拙。明朝以来,老宋体曾长期作为官方字体,出现在严肃庄重的文字场合。老宋体字,必须用纹细而质硬的棠梨木反手刻写,先横、次直、后撇。先将要刻的字,用毛笔反写在平整光滑的字模上,字形要求方正扎实,因此,书写时必须静心运气,功到字成。然后用刻刀依次将横、直、撇刻出,最后将空白边角挖去,一个反写的老宋体字就凸现在木模上了。如何迅速在数以千计的字盘中找出一本宗谱所需要的字?问到这个问题,王超辉用浙江方言吟诵起一首平仄入韵的“五言诗”来:“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数枝春。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士穷见节义,国破列坚贞。台史登金阙,将帅拜单墀。日光先户牖,月色响屏巾。山叠猿声啸,云飞鸟影斜。林丛威虎豹,旗炽走龙鱼。卷食虽多厚,翼韵韬略精。井尔甸周豫,特事参军兵。饮酌罗暨畅,瓦缺及丰承。玄黄赤白目,毛齿骨革角。发老身手足,叔孙孝父母。来去上中下,杂字俱后落。”这是东源村木活字印刷独有的创意——捡字诀,囊括绝大部分汉字的部首,只要此诀熟稔于心,就可以快速完成捡字。捡字诀代代相传,是新徒的基础课。说到捡字诀,总能勾起谱师少年学艺的回忆,王超辉谈起初学修谱时的场景:师徒行过见面礼,师傅口授入行“三心”——留心、小心、坚心,然后便教授捡字秘诀。当字模按照捡字顺序被排列在一屉字盒中,就可以排版了。谱牒排版有两种格式:一是序、跋、志等通用文体,按普通古籍版式;二是正页,分为单开的3裁和4开两种版式,竖排,5大格,每格3裁6字,4开5字,每格为一代,意为五世同堂。排好一版,仔细校对勘误补漏,然后用一柄约1厘米的薄钢片插进去,一行行挤紧,就可以付印了。刷印前先研墨后“下刷”。将版面先用水洗一次,晾干刷墨。下刷亦有讲究:阴雨天只要刷一次,干燥天要刷好几次。下刷完毕,对准印版四角上宣纸,用“上刷”,吃准手力来回刷动。揭起宣纸,便是一页古雅清隽的木活字谱牒。由于宗谱是作为一个宗族的历史档案来保存、查阅的,不需要批量印刷,所以木活字的谱牒至今仍然用手工刷印。从开丁到宗谱完成,一代又一代以梓辑为生的谱师,偏居寒祠陋舍,耕耘着二尺字盘。一年的辛苦,仅够支撑一家人的基本用度。古老的木活字印刷,缓慢、庞杂而脆弱,仅从成效来说,如今,它早已被不断发展的新印刷技术所超越。就连王超辉的儿子王建新,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也早已学会了更快捷更实惠的电脑排版、铅字印刷。虽然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让印刷排版在电脑上须臾完成,但其原理,仍脱胎于活字发明。而这门被称为“中国印刷术活化石”的技艺,如今已面临失传。那么,又是什么,让东源村里仍有二十几位传承人,依然坚持用木活字,来记载时光在人们血脉中的递嬗呢?王超辉的答案很简单:“修宗谱是古老的事情,老宋体和木活字这样古老的印刷方法,才能与之相配。”他的祖屋外如今已经挂着“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的牌匾。艳红的绸花在古宅门楣上盛开着。"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