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

  • 字数: 2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百顺,齐新林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4879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学术价值体现在:一是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理论。特别是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以及西方相关理论,为较好地回答“塑造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塑造大学生、为谁塑造大学生”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二是本书在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诸多环节中和谐发展的相关对策比较新颖,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有利于相关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升大学生人格教育能力和水平。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够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大学生等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的高度关注,也为理论界,特别是相关社会人士提供较好的阅读材料。
内容简介
人格是人的灵魂,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不仅决定了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关系祖国的未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本书在详尽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辩证关系的基础之上,重点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环节和谐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的相关知识借鉴,试图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有益探索。
作者简介
张百顺,1968年生。湖北潜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现任贺州学院规划办(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兼任贺州市理论宣传教育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高校很好中青年骨干教师,贺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问题研究。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 1年6月,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很好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6月,被授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优选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目录章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的理论探索(1)节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度(1)第二节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及培养途径(6)第三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辩证关系(11)第四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15)第五节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研究及启示(21)第六节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启示(25)第二章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发展(33)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33)第二节地方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第三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47)第四节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实证研究(56)第五节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对策(67)第六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74)第三章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在实践育人中和谐发展(83)节地方绿色旅游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83)第二节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思考(90)第三节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与对策(98)第四节民办高校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105)第五节媒体时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110)第六节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116)第七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目录第四章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在文化育人中和谐发展(127)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价值观取向的思考(127)第二节高校、家庭、社会互动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1)第三节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135)第四节民族地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证研究(142)第五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容体系的建构(150)第六节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158)第七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165)第五章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的知识拓展(172)节青年马克思早期弱势群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72)第二节罗莎·卢森堡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85)第三节早期美国道德伦理规范及其当代启示(192)第四节高校闲暇德育有效性研究(202)第五节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与实现成功人生的途径(214)附录A(225)附录B(229)附录C(243)附录D(252)附录E(260)参考文献(267)后记(27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