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堂叔堂

堂叔堂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庆邦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205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得主刘庆邦的长篇小说《堂叔堂》,讲述了中原农民的家族故事,充满故土温情,世态炎凉、世事沧桑,着力刻画了民俗民风之美,人性的生动与深邃。
内容简介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堂叔堂》,以十二个篇章,讲述了作家十四位堂叔的人生故事:既有大叔刘本德作为台湾老兵归国寻根的故事——从亲情的角度,含蓄表达了渴望两岸统一的心愿;也有一心惦记赚钱的乡村老师刘本魁的故事——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之初的人心波动;更有刘楼村头一位党员刘本成讷于言敏于行的故事。作者的叔叔辈,正好经历了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乡村的主干力量,每一位叔叔的故事,都写出了人生况味和人性的复杂,写出了时代打在人们心灵上的烙印。展现了我国中原地区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变迁中的人物命运,以及命运嬗变中不变的民风之美。
作者简介
刘庆邦,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十部,译成外文作品集六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七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等先后获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长篇小说《家长》获第二届“南丁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
目录
   第一章叶落桃园1

第二章情与理31

第三章托媒69

第四章到外面去睡95

第五章大力士119

第六章不再喊他老师145

第七章大哭而去171

第八章适者201

第九章生气235

第十章又见大烟267

第十一章小聪明373

第十二章各有所好393
摘要
     重凤昆启万,敦本庆家昌。这像是一句五言诗,我试图读出其中的诗意。可我读来读去,实在寻找不出诗意在哪里。我愿意承认,这每一个字都是好汉字,都像是挑粮食种子一样挑选出来的,粒粒结实饱满,掷地有声。可惜每个字都是孤立的,字与字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内在的联系,没有生发诗意。虽说每个字本身都有它的意思在,都可以单独阐释,但还是停留在说文解字意义上的意思,而不是诗歌的意思。还拿粮食作比,尽管每一粒粮食都是好粮食,如果没有融合,没有发酵,没有蒸煮,就不会变成酒浆。谁想从“粮食”中品出酒味儿,只能是徒劳。 那么,这些字是干什么用的呢?告诉朋友们吧,这是排列在我们《刘氏族谱》上的字,是我们刘氏家族的人起名字用的。一辈又一辈的人,都必须按照族谱规定的字严格执行,绝不允许有半点乱谱。除了我在开头写到过的十个字,后面以五言形式整整齐齐排列的还有不少字。我不知道这些字最早是谁挑选出来的,排列出来的。但我敢肯定,这些字的敲定,是有文化并对文字有深究的人干的。我还敢肯定,那个人就是我们刘家的先人。先人早已离我们而去,像仙人一样不可寻觅。但先人留下的这些字,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心生敬畏,并有一些神圣感。 有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提到的十个字中,有一个庆字。对了,庆字是我名字中间的一个字,我属于庆字辈。从庆字辈往上数,就是本字辈、敦字辈、万字辈等。本字辈是我的父辈和叔叔辈,敦字辈是我的爷爷辈,万字辈就是我的太爷爷辈。在我的记忆里,我还很小的时候,村里万字辈的太爷爷已寥寥无几。仅存的几位,也是老态龙钟,朝不保夕。反正我从未见过我的亲太爷爷。敦字辈的虽说比万字辈的多一些,但也处于整体性的衰落期,行将退出村里的历史舞台。比如我爷爷弟兄四个,大爷和四爷早就死了,在我尚未出生时就死了。我爷爷呢,在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他也死了。只剩下一个三爷。三爷也是满头白发,进入老境,只能做一些在生产队的场院里看场院的轻活儿。此时村里的中坚力量是本字辈的叔叔们。我粗略算了一下,属于刘姓本家的叔叔们有一百多位。在那个阶段,村里到处都是他们强壮的身影,粗喉咙大嗓的声音,还有旺盛的雄性气息,不仅犁地耙地、摇耧撒种、放磙扬场等一应庄稼活儿由他们承担,连生产队的大队长、小队长、会计、计工员,包括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等,都由叔叔辈包揽。如我之辈的庆字辈,还远远排不上队。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说法,我们庆字辈那时还没有形成波浪,对本字辈的叔叔们还起不到任何助澜作用,而叔叔们的波浪正在滚滚向前的浪头上,的确把他们敦字辈的前浪推得够呛。可以说,在当时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旗帜下,在整个公社化、集体化时期,我的叔叔们在村里都是主导性的力量。如果说本是根本的话,那个时期我们刘楼村的历史根本上都是他们创造的。如果说本是一本书的话,书本里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是那些叔叔们。 四十多年来,我已经写了不少小说,在小说中也刻画了众多人物。每个人的生命有限,经历有限,写作资源也有限。有时我觉得,自己的写作资源已经使用得差不多了,好像没什么可写了。有一天蓦然回首,我竟然发现,那么多的叔叔,我一个都没有写过。真的,有的叔叔我可能在作品中偶尔提到过,但都是一些陪衬性的边边角角,从没有把写作的焦点对准其中任何一个叔叔,没有把其单独请出来,当成一个主要人物来写。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