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17年)文化观察选粹

(2017年)文化观察选粹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编者:金浪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554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民的名义》爆红:主旋律也可以有大市场”“谁是范雨素:底层写作的文化意义”“恢复高考四十年:寒门再难出贵子?”“《军师联盟》:这是历史该有的样子吗?”“《王者荣耀》之围:游戏产业的涅?与困境”“《西游记》的后现代命运”“《战狼2》:大国崛起时代的文化镜像”“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的来临”。八个热点事件,构成了由金浪主编的这本《2017年文化观察选粹》观察2017年中国文化状况的主要线索。
作者简介
金浪,重庆人,文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传播学系访问学者。现供职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美学与文化研究。
目录
《人民的名义》爆红:主旋律也可以有大市场
《人民的名义》为何爆红?周梅森写作如何避免陷入套路?
《人民的名义》与大众文化中的政治想象
《人民的名义》寻求的是*大的市场公约数
《人民的名义》:反腐剧、涉案剧的前世今生与主旋律问题
谁是范雨素:底层写作的文化意义
关于范雨素的手记
一帮努力的屁股
也谈范雨素
如何让范雨素们享受充分的文化关爱
撕开时代的沉默
恢复高考四十年:寒门再难出贵子?
40年,高考依然公平,但教育亟须变革
40年前高考改变命运,如今高考只是让生活多一种选择
从“赢在高考”到“赢在子宫”,高考神话破灭了吗?
四十不惑:该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
恢复高考40年:崇仰与进化
《军师联盟》:这是历史该有的样子吗?
《军师联盟》初评:这是三国该有的样子
《军师联盟》火了历史正剧!二次元青年爱上宏大叙事
《军师联盟》:权谋之外,是明媚的青春理想主义
《军师联盟》称得上是一部历史正剧吗?
《军师联盟》与三国戏的拼贴化
有历史硬伤的《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为何远超新《三国》?
《王者荣耀》之围:游戏产业的涅?与困境
《王者荣耀》:谁的网瘾、谁的愉悦?
从《传奇》到《王者荣耀》,不是所有玩家都只为打游戏
旋涡中的《王者荣耀》:有趣还是有毒?
《王者荣耀》:好玩更要有担当!
《王者荣耀》被批之后,为什么连“低调”的马化腾也坐不住了?
那些年,游戏里的很好荣光
《西游记》的后现代命运
周星驰《西游?伏妖篇》:二十年西游情结得失如何?
《西游记》的全球改编热,是扭曲原著还是尊重原著精神?
《悟空传》强行用“水浒模式”改编成长寓言
《西游记》――国民IP的当代命运
《战狼2》:大国崛起时代的文化镜像
《战狼2》可以更火一些!
《战狼2》:吴京不是美队钢铁侠,他是体制内的超级英雄
如何理解《战狼2》现象: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队长”
《战狼2》:“奇迹”背后
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的来临
不用恐慌,新AlphaGo离强人工智能还有十万八千里
“人工智能”能给“人文智能”带来什么?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韩少功
“无用阶层论”的谬误――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对话徐英瑾
基本收入?隐私权?主体性――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上)
政治经济学?信息不对称?开放源代码――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下)
摘要
    《人民的名义》为何爆红?周梅森写作如何避免陷入套路?
     /叶炜
     近一段时间,根据周梅森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开播,创下了湖南卫视3年来所有开播电视剧收视率的优选值。而《人民的名义》一书则从今年1月上市以来,特别是同名电视剧开播以后,已先后印刷6次,销量更是在短期内超过了76万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问题是,《人民的名义》为何如此火爆?这部电视剧有何魔力值得全民如此娱乐?作为政治小说代表作家的周梅森,走过了什么样的创作道路?新作《人民的名义》以及他的政治小说写作有哪些缺陷?
     我以为,《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在当下形成一个现象级的话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这部剧满足了社会的期待和百姓的需求,反腐败是国之大事和人心所向,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和小说自然会吸引大众的目光。换句话说,这部作品同时满足了国家和百姓的双重期待。另一个原因则是,这部作品本身集合了周梅森之前影视剧创作和小说创作的精华,可以说是他政治小说创作的最成功的一次实践。对此,周梅森自己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部剧的火爆,一开始也超出我的意料之外,但是想想呢,它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不是偶然写的一个东西。在此之前,我起码有七八部各
     个时期的小说。所以说,这也是对我付出的心血的回报。这是长期观察生活,厚积薄发,找到了社会痛点,才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周梅森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正不压邪的问题,即便是号称反腐尺度优选的《人民的名义》也是如此。这一创作基点,涉及他对生活和时代的评价。周梅森曾经说过,我认为当前的时代是好的,改革开放成就辉煌,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法制一天比一天健全。我在作品中并不回避问题的存在,可是我更想让人们看到的是我们身边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一大批优秀的执法工作者,他们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我们的时代做出了很好的贡献。正是站在这个立足点上,周梅森所有作品都是在肯定进步的前提下谈问题。周梅森自己也承认,他在小说中塑造的都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下笔时往往有一个度,虽然现实生活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周梅森觉得作品必须给人以力量,他的作品中必须出现理想人物、理想人格。基于这一点,我想谁都不会否认周梅森的创作带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家的浪漫对于现实生活,也许会构成一种粉饰,往往会消磨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警惕。他曾经说过,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还是能够出现像李达康、齐全盛、刘重天这样的理想干部的。周梅森的话不无道理。我觉得,周梅森的作品至少给各级官员树立了一个标杆,告诉他们真正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至高利益》差点被“毙”,虽然《绝对权力》经历了7次大的修改和8个月的严格审查,连最符合主旋律的《人民的名义》也经过反复修正,但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至高利益》《绝对权力》《人民的名义》都和观众见面了,我想这离不开周梅森所确立的这个创作底线。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那就是,充分肯定政治文明、民主法制、经济生活等都在不断前进,然后再谈问题。由此,我们在《人民的名义》中,再次看到了周梅森所流露出的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
     周梅森是一位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经历十分丰富:当过矿工、文学编辑,挂职出任过政府官员,从事过房地产开发、实业经营、证券投资等。这样丰富的生活经历给周梅森提供了多种文学选择。
     ……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