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胶东读史札记
字数: 2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隋翔宇
出版日期: 2021-03-01
商品条码: 978720116986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古代先贤多有读史札记传世。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故仿效前人,选取胶东半岛为空间范围,以古代史为时空范围,以札记之形式,探讨胶东历史之有趣话题。全书共分为五大类(五章):地名、人物、姓氏、战事和典故,每章包含若干篇,每篇在千字至两千字不等。随着指代范围的扩大,“胶东”这个词的词义重心,也从“胶”逐渐变成了“东”。原来强调的是与胶水或胶莱河的相邻关系;现在强调的是越往东越有“胶东味”。也正因为词义内涵的嬗变,认为烟威比青岛更有胶东特色的观点,在民间也颇有赞同者。
作者简介
隋翔宇,1988年生人,籍贯山东栖霞,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此后在报社从事媒体报道工作近十年。喜好地域人文历史,开办有“胶东故事会”的网络专栏,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目录
一、地名/001
“胶东”含义的古今变迁/002
即墨的简称,是即还是墨?/005
平度州与胶水县/007
昌阳避李国昌讳更名莱阳/010
掖县与光州/012
隋朝的莱州与莱州刺史/014
黄县之“黄”/016
文登北齐建县之经过/019
唐代胶东半岛的“上等县”/021
胶东半岛的“海”字地名/023
砣矶岛:宋辽海上分界线/026
栖霞、福山、宁海与刘豫/028
历史上曾有多个“招远县”/031
元代“般阳府路”的特殊区划/033
雍正年间海莱分家/036
清末升级的胶州直隶州/038
掖县和黄县,为何更名莱州与龙口/042
二、人名/046
三国志中的胶东人/047
杨安儿:在胶东“称帝”者/049
莱州全真名人尹志平/052
孟志源:全真教中的女真贵族/054
参与元朝东征日本的胶东将领/057
世家宝:元末胶东守土之臣/059
姚演:元代开凿胶莱河的倡议者/062
徐潮:拒考山东乡试的辽东秀才/064
李笃培:擅长几何学的招远籍进士/068
梁衡:明末莱阳“悲情知县”/070
济席哈:于七之敌手/072
朱大典:平定孔有德之乱/075
陈锦:清初首任登莱巡抚/077
张尚贤:招安于七的登州知府/080
贾桢:黄县籍三朝重臣/082
高晋:海阳首任正式知县/084
王士俊:海阳荣成建县主导者/088
张树甲:大器晚成的文登解元091
孙葆田:《清史稿·循吏传》中的荣成人/093
吴永:民国首任胶东道尹/095
三、姓氏/098
莱姓与莱子国/099
以“弱”为名的齐国大夫/100
即墨邑与即墨氏/102
即墨皋虞与琅琊王氏/104
太史慈与东莱太史氏/106
首任登州刺史淳于难与黄县淳于氏/110
唐代日僧笔下的胶东土著/114
东莱宫氏始祖宫熙儒官职考略/117
宋代望族之东莱吕氏/119
唐宋旧家之胶东谭姓/121
全真教第三代中的胶东于姓/124
胶东隋姓郡望之“定海郡”/126
明代人眼中的胶东“奇姓”/129
牙山周边鲜有于姓村庄/132
胶东姓氏之“县望”与“村望”举例/134
四、战事/141
田单凭何能守住孤城即墨/142
公孙度跨海收取东莱郡/146
唐末朱温攻取胶东之战/148
朱元璋北伐收取胶东半岛之经过/151
明军从胶东跨海收取旅顺/155
孔有德与明末“登莱之乱”/157
清军攻打“栖霞于七”之战/164
明末清初两次“孙受保卫战”/170
清初招远“魁星楼兵变”始末/173
李鸿章与“胶莱河防线”/175
五、典故/179
田横与田横岛/180
盘点古代目前的“胶东王”/183
胶东藩封之“东莱王”/185
三国管宁的渤海漂流记/187
沙门岛为何在五代时成为流放地?/190
后唐时即墨县屡现祥瑞/193
后唐时耶律倍横渡渤海/195
登州与宋金“海上之盟”/198
伪齐刘豫的登州大航海计划/200
金代栖霞吃盐要从邻县购入/203
金代公主封号与胶东区划/205
宁海州与宁海王/207
元代迁往栖霞淘金的“青州人”/210
明代莱阳“百二十岁”之寿星/212
明代藩封之“莱阳王”/214
明代登莱两府之解元/216
明代安置登州卫的云南土司后裔/218
威海人戚延龄与明末“梃击案”/220
袁崇焕与登莱巡抚/222
明末“三日登莱巡抚”/224
莱阳籍吏部稽勋司郎中/227
青年吴三桂曾增援胶东/229
明末另类的闯关东方式/231
清代首次科考中的登莱籍进士/235
清代胶东之“冲繁疲难”/237
清代之登州镇总兵/240
清代胶东半岛之海盗/243
蒲松龄笔下的招远邬镇/247
清代平度采金之纠结/249
牟平的野兽惊动乾隆皇帝/252
清代登莱各城之规模/254
清史中的胶东多胞胎记载/257
清代雄崖所的感人爱情/259
清道光年间胶东海岛之人口/262
后记/264
摘要
“胶东”含义的古今变迁 本书的大题目为《胶东读史札记》,那首先要弄清“胶东”的概念。 平度和荣成相比,哪个地方更“胶东”?如果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十个人当中,可能会有九个人回答是“荣成”。 因为在如今的语境当中,“胶东”这个词,内涵已经跟“(胶东)半岛”十分接近。按照这个语境,越往东、越深人大海的地方,自然“胶东”的味道也更浓。 不过,这个问题如果是由古人来回答,得到的答案会恰恰相反。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胶东”这个词都是平度人的专属称呼,其他州县或称“山左”,或称“海右”,或称“东莱”,或称“齐东”,鲜有“胶东”之谓。 在清代《平度州志》当中,用“胶东”代称平度的文章比比皆是。如《胶东书院记》(王化南)、《胶东二高士传》(周思兼)、《胶东名宦乡贤祠》(崔廷槐)等。 当时的平度人为何习惯用“胶东”作为代称?这主要是古代区划的缘故。 “胶东”原意为胶水之东,与“胶西”相对。胶东作为地名称呼,始于楚汉之际的胶东王国。项羽分封的胶东王昙花一现,到了西汉时期,胶东王国经过数代更易,才逐渐稳定了下来。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当时的半岛区域,是东莱郡和胶东国并存的状态。东莱郡管辖十七个县,胶东国管辖八个县,前者的面积更大。“胶东”一词,此时显然不能指代整个半岛。 西汉时期的胶东王国,以即墨故城为都。而进入东汉之后,胶东王国改为胶东侯国,都城也随之改变,成为郁秩县。 关于这段历史,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东山杂记》中有详细考证,在卷一《齐鲁封泥集存后》中写道“即墨在前汉,为胶东国都,然王莽废胶东国为郡,改为郁秩。郁秩故胶东国属县,则莽时郁秩郡,当治郁秩,而不治即墨。光武但复胶东之名,而郡治仍之,故建武十三年(37年),封贾复为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胡、观阳六县,以郁秩为首。” 东汉的胶东侯国原食六县,但到了汉章帝时期,时任胶东侯贾敏获罪,侯国一度废除。后来虽然恢复,但食邑只剩下国都郁秩一个县,仍以胶东侯为名。因此,在东汉时期,郁秩县逐渐演变为胶东县。 此后,魏晋南北朝长期沿用这一名称。而根据《平度市志》记载,郁秩县治的位置大致就是现在的平度城区。换句话说,在从东汉之后这数百年的时间内,胶东县的县城就在这里。实际上,后世的平度人以“胶东”作为自己的代称,指的就是胶东县这段渊源。 北齐时,胶东县省合并,改置长广县。隋朝之后,又改名胶水县。到了明代,胶水县又升为平度州。平度州后来又改为平度县,平度县又改为平度市,这大致就是平度区划的历史脉络。(《读史方舆纪要》) 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喜欢用古名作为本县的雅称。胶东之于平度,有如昌阳之于莱阳。莱阳在清代有昌阳书院,平度亦有胶东书院。 那么,“胶东”这个词,是如何从平度人的专属演变为半岛人的共称呢? 追溯历史,胶东作为半岛的共称,大约是始于元代设立的胶东行省。 根据《元史》记载,元顺帝后期,风雨飘摇中的元朝在半岛设立胶东行省,驻地在莱阳。此时“胶东”的范围,显然已不限于平度一隅。 不过,胶东行省昙花一现,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影响不大。元灭明兴之后,并未延续此制,而在半岛设立登州、莱州二府。故明清两代,朝廷公文提到半岛区域,大多称为“登莱”,亦不称“胶东”。 “胶东”正式成为半岛的代称,是在民国初年。当时地方区划“废府、存县、设道”,山东在清代登莱青胶道的基础上设立“胶东道”。此后,半岛地区逐渐习惯“胶东”一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民国初年半岛区域内的族谱称谓。在明清时期,修谱大多仅限于本府本县甚至本乡本村的范围内,谱书的常见称谓是《登郡某氏族谱》或《莱邑某氏族谱》。而到了民国初年,联宗修谱大为盛行,此时谱书收录的村庄,大多遍及整个半岛,因此谱书称谓就变成了《胶东某氏族谱》或《胶东某氏家乘》。如《胶东宋氏联宗族谱》及《胶东宗氏家乘》。 胶东道的区划,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取消。不过,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半岛的根据地又成立了“胶东区行政公署”,“胶东”一词作为区域概念,又得到强化。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