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山夕阳 大明文宗杨升庵

青山夕阳 大明文宗杨升庵

  • 字数: 3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聂作平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56267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杨升庵与解缙、徐渭并称明代三才子,《三国演义》中有名的《临江仙》即为其作品。《临江仙》被广为传唱,而这个人物,以及伴随其一生的“廷杖”之祸,却远不为人知。该作品,即由众人之口,细细讲述一代才人一生的颠沛起落。
内容简介
这部小说由甲编(他们说)、乙编(杨慎曰)、附编(作平记)三部分构成,围绕着“廷杖”这一明朝刑法,铺陈出明朝的制度、风物与朝野上下氛围,多重视角叙写了杨升庵颠沛起落的一生,彰显出杨升庵士人的风骨与才学。
作者简介
聂作平,1969年生于四川富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作品30余部,主要有长篇小说《自由落体》、《长大不成人》;随笔《历史的B面》、《历史的耻部》、《1644:帝国的疼痛》、《天朝1793-1901》、《纸上城堡》、《一路钟情》、《一路漫行》、《画布上的声音》、《光阴纪》;诗集《灵魂的钥匙》,主编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部分作品译为外文。另有影视剧本及纪录片多种。
目录
甲编他们说
第一章王有根,司礼监秉笔太监
第二章滇中柳麻子,说书人
第三章黄峨,杨慎夫人
第四章嘉靖,大明皇帝
第五章杨敬修,杨府老管家
第六章杨廷和,内阁首辅
第七章,丁黑牛,长岗岭土匪
乙编杨慎曰
附编作平记
摘要
     第一章 王有根,司礼监秉笔太监 0 正午。日光如炬。 紫禁城的影子又宽又短。 黑压压的一群人立在广场上,没有人说话,只能听到汗珠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我手执四尺多长的栗木杖,站在受刑人背后。 几个受刑人一字排开,各自趴在一张木凳上。他们双手张开,被两个缇骑一左一右按住。 好半天,刘公公肥胖的身子终于从门洞里慢慢挪出来。短短百十丈路,他走了足有半炷香的工夫。 刘公公走到受刑人面前,冷漠的目光从左扫到右,又从右扫到左。 “褪衣。”刘公公尖利的嗓音突然响起,如一柄锋利的小刀,划破了广场的寂静,远处的几只雀子吓得扑腾腾地飞了起来。 几个缇骑闻声上前,一人走到一个受刑人身后,各执一柄锋利的剪刀,将受刑人身上的衣服剪开。 受刑人的衣服一一掉落在地。 “圣上有旨:杨慎等欺慢君上,震惊朝阙,大肆恶逆,着即各廷杖二十。” 我面前的受刑人正是杨慎。我看到,在刘公公念完“廷杖二十”后,杨慎浑身止不住地颤抖起来。他的屁股上和大腿上,到处是或大或小的血肉模糊的坑。我知道,那是他十几天前受了第一次廷杖后,太医用刀剜去腐肉后留下来的。新肉与旧伤混杂不清,有一种刺目的猩红。偶尔有血渗出来,让这种猩红更加刺目。 尤其是在正午的阳光下。 我手中的栗木杖轻轻放到了杨慎的屁股上。其他几根栗木杖,也放到了另外几个受刑人的屁股上。这个步骤叫作搁棍。下一步,就要用刑了。 “皇上,臣冤枉啊。”旁边一个受刑人突然大放悲声。 “住嘴。”刘公公喝道,“皇上明察秋毫,你却口称冤枉,这不是诽谤君上吗?” “臣不敢,臣不敢啊!” 刘公公轻蔑地看了看那个痛哭的受刑人,嘴角一扯,三个字一字一顿:“用心打。” 我悚然一惊,急忙看刘公公的双脚。 他的双脚脚尖并拢,呈明显的内八字。 我一阵昏眩。更仔细地盯着看了一眼。 然后,我高高举起栗木杖,朝杨慎的屁股打去。 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内心深处响了起来:杨状元啊,你的生死,现在就捏在咱家手里了。 随着栗木杖整齐地落下,几个受刑人一齐大声惨叫。 已经飞到城楼上的那群雀子再次被惊动了,它们迟疑着在天空划了个半圆,朝煤山方向的林子飞去。 1 诸位,咱家大名王有根,表字承宗,是大明司礼监四大秉笔太监之首。 咱家知道,咱家的名字充满讽刺意味。或者说,像个笑话。 一个太监,居然还有脸叫有根? 可天底下哪个人生下来就是太监?又有谁生下来就愿意做太监?就像咱家的自称,以前总是自称俺,直到有一天进了宫,做了太监,才像其他公公那样,一口一声咱家。 从俺到咱家,这中间,一肚皮倒不完的苦水呀。 咱家本是山东省兖州府鱼台县王家庄人氏。到咱家这一代,爹说,已经在王家庄生活了七代。诡异的是,王家血脉竟然七世单传。爹不信这个邪,一连讨了五房小,把大半个家当都耗在了传宗接代上。接连生了招弟、引弟、来弟、唤弟、必弟、有弟等九个姐姐后,正到他五十五岁那一年,才终于生下了咱家这个带把儿的。 咱家出生那天,爹像一匹焦躁不安的老马,在院子里一圈一圈地溜,只差没不时打一个响鼻。娘瘫在里屋的炕上,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奶奶不满地嘀咕道:“都生九个丫头片子了,还叫得杀猪似的。早就该像老母鸡下蛋,叭叽就是一个。”天快黑了,急得满头大汗的稳婆才隔着窗冲院子里的爹高声道喜:“王老爷,恭喜啊,是个少爷。” 爹欣喜若狂,不顾一切地冲进里屋,从稳婆手里接过满身血水的咱家,把咱家从额头亲到脸蛋,从脸蛋亲到肚子,从肚子亲到小鸡鸡。爹说:“就叫有根吧,表字承宗。咱王家有根了,咱王家能承宗接代了。” 很多年后,当我躺在紫禁城里雕花刻朵的大床上,夜半醒来,还能想象得出爹的狂喜。那是含辛茹苦几十年几乎就要绝望时的狂喜。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