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转变的中国 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转变的中国 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 字数: 2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王国斌
  • 出版日期: 2010-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40232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国斌教授关于中国与欧洲历史变迁模式的比较研究成果之一,也是王国斌教授最为有名的代表作之一。王国斌教授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社会抗争三个方面进行中国和西欧的历史比较研究,借此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演变轨迹,对社会发展的看法也会有新的认识和见解。
作者简介
王国斌(R.Bin Wong),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杰出教授,长期致力于用社会科学和比较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是本时代拥有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者之一。著有《转变的中国:历史变化和欧洲经验之局限》(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等深刻影响中国史研究范式的作品。
目录
编者的话
中文版序
鸣谢
导论
上编 经济变化
前言: 比较经济史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 同欧洲的比较
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诸问题
二、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三、斯密型动力在中国
四、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斯密与马尔萨斯: 中国与古典经济学
六、结论
第二章 近代早期欧洲与明清时期中国工业扩展的动力
前言
一、西欧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二、中国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三、从原始工业化到工业化
四、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之比较
五、欧亚各地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增长极限”的不同反应
六、 技术变化的力量与历史发展的机遇
第三章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一、20世纪的中国经济
二、企业的组织变化在中国与欧洲的作用
三、中国农业经济中的斯密型动力与马尔萨斯型动力
四、民国时代中国经济成长的空间层面
五、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六、从欧洲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中所获得的更多教训
七、 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中篇 国家形成
前言:欧亚国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国家形成的方向
引言
一、早期帝国的形成及其遗产
二、以长期的眼光看近代国家形成
三、欧洲的国家形成
四、中国的国家形成
五、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形成
六、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一种中国国家形成观
七、结论
第五章 近代国家形成中的意识形态与制度机构
前言
一、近代早期欧洲及明清时期中国内部的国家—经济关系
二、民族国家与农业帝国形成中的中央集权及地方秩序
三、中国与西欧的地方秩序诸问题
四、18世纪对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五、农业帝国之滑入近代以及“公众领域”和“市民社会”的出现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国家的形成
一、近代世界中的冲突
二、19世纪中国的国家形成
三、20世纪中国国家形成的轨迹
四、从历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国国家
五、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六、中国国家的延续
七、结论:历史上的和理论上的国家形成
下编 社会抗争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