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在独行,丰盛的灵魂终将相遇:李舫全彩散文游记

自在独行,丰盛的灵魂终将相遇:李舫全彩散文游记

  • 字数: 2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李舫 著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0704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四色全彩旅行书,也是一本特殊的散文游记。作者漂泊于这个丰盛而寂寞的世界,行游千里,漫谈人生,她的目光从山川风物沿向人文古今,谈电影,谈历史,谈艺术,谈名人,将你我从脚下的每一处引入无垠的人文天地,而人文,才是一个地域很深层的魅力。 “漂泊中的永恒”是壮美三峡百万年来的生命本色,“普罗旺斯”已然成为一种去留无意的闲适意境,牵引着无根的灵魂;她轻轻叩敲着“天地之间的废墟”,在时光游走中感知生命的捷径。
作者简介
李舫,作家、文艺评论家。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长期担任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评委。
目录
01 流浪古巷
漂泊中的永恒
叩敲的痕迹
流浪古巷
时光雕刻的草原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
观音滴翠茶似铁
能不忆江南
纸上乾坤
最孤寂的征程
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02 永远的普罗旺斯
苏格兰皇冠上的明珠
永远的普罗旺斯
塞纳河畔遗忘的春天
动情燃烧.在美国西部的山野
不见天日的一天有多长
硝烟未尽,回望红墙绿顶
金色布拉格的漫漫长夜
敲响自己,敲响世界
我的睡眠是长夜的清醒
麦田里的乌鸦
向死而生,南美阳光下不灭的星辰
摘要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极言三峡之壮景。
     顽强的地壳运动堆砌了巫山的雄浑,柔弱的流水作用雕刻了巫峡的隽秀,蛰伏的光阴之须不时地缠绕过来,于是便有了两岸云雾缭绕的尖峭高峰,有了十二峰的变幻莫测、奇崛峥嵘。晨曦澄澈之时,随轻舟漂荡,云霞缥缈的群峰静静卧在云雾之间,连绵的山峦是一缕又一缕悄无声息的翠黛。挥别天边落日,肃静神秘的山林一下子收敛起白日里的喧嚣,奔涌的江河是一道又一道万马嘶鸣的金紫。
     正是这不言的壮美,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来此直抒胸臆。“宾客可能齐摈斥,文章终不废江河。鹭丝飞上石枰去,犹听沧浪水上歌。”徐夔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没来得及走进文学的册页,却刻进了巫峡的历史。徐夔的诗,气象空灵,晴响高远,不染纤尘,难得的是其优游山水之外的悲苦孤寂,悲苦孤寂之后的怒剑出鞘。巫峡坦诚地将自己的山山水水交付于擦肩而过的寂寥之人,寂寥的诗人也尽情地将扣人心弦的诗句糅入了巫峡的骨骼。
     巫峡之美,是留给得志者的熨帖,更是留给失意者的慰藉,是厚重、凄婉、磅礴、空灵组成的真美。“美是显现真理的一种方式。”一个多世纪前,海德格尔说。他的断言,仿若旷野中的呼告。
     世界因希望的坚守者而免于沉陷,历史因黑夜的拉纤者而持续向前。
     奔腾不息的峡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巍峨耸峙的群山是华夏文明的座座丰碑。资料表明,巫峡文化是一种流传有序的始源性文化,从巫山猿人到长阳智人,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直至今天的文明社会,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像长江一样无从中断。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村,每一树,每一户,每一人,都赓续着远古的血脉,传承着新生的冲动。弃舟登岸,置身栈道,让薄雾和露珠稍润衣衫,听枯枝在脚下噼啪作响,听莫名的精灵在树枝间穿梭掠过,看无畏的野蛇在草丛中傲然游走,用心灵触摸巫峡的凝重与空灵,触摸她仍未被现代文明玷污的粗野与奔放、清纯和朴拙,如同触摸沉睡千年万年的人类童年。
     位于巫峡上口的大宁河和巫峡下口的神龙溪,坡陡水急,溪中有一种头尾上翘的“尖尖船”。逆水行舟,船夫肩负纤索,奋力向前;顺水行舟,任由急流推涌,犹如漂流。上行三个多小时的航程,下行只需三四十分钟。放眼回望,我们似乎看到徐夔迎风而立,驾舟远行,仿佛漂泊在巫峡悠长的历史中。
     P22-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