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化与本土化 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景观

国际化与本土化 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景观

  • 字数: 31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时胜勋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946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两个相反相成的文化现象——国际化与本土化进行了细致描述和全面讨论,广泛触及中国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美学、艺术文化等问题,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辨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想内涵、历史脉络、基本经验,呈现了动态、复杂的中国当代文化景观,并探讨了走向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诸多可能性,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立场与精神自觉,为深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前景提供了专题化的视角。
作者简介
时胜勋,河南郑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从事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在《清华大学学报》《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著有《中国艺术话语》《中国文论身份研究》《西学·维新·传统》等。
目录
绪论 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症候
一、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
二、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在中国?
三、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
四、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
五、本课题研究的线索与意义
第一章 中国当代艺术话语的多维构成
一、中国当代艺术话语的历史呈现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价值
三、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性”价值
四、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学界定
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处境
一、现代艺术的自律化与再社会化进程
二、多时间性相交织的复杂现代性处境
三、体制、意识形态、资本与艺术的张力
四、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交织的文化症候
五、反思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困境
第三章 国际化机制与国际当代艺术体系
一、如何理解国际化?
二、国际当代艺术体系的西方化实质
三、参与并超越国际当代艺术体系
第四章 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一、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的国际化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苏联化与后苏联化
三、中国当代艺术的自发国际化
四、中国当代艺术的自主国际化
第五章 国际艺术机制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表现
一、国际艺术展览机制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
二、国际美术馆机制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
三、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机制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
四、国际当代艺术学术机制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
第六章 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问题、策略与目标
一、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突出问题
二、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实践策略
三、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国际话语权
第七章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观念及其制约力量
一、从国际化到本土化的文化身份转换
二、何谓本土化?
三、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本土化吗?
四、本土化诉求的多重制约力量
第八章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话语谱系
一、“传统主义”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吗?
三、什么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四、此起彼伏的“中国化”系列
五、中国学派的学理推进
六、“中西融合”及“第三条路”
第九章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美学探索
一、意象美学:从古典资源到当下拓展
二、意派论:反思西方范式的理论尝试
三、兴味蕴藉:本土美质的当代批评实践
四、超当代:激活本土经验的创造力
五、新写意:传统精神的当代化
六、新东方:艺术实践的文化追求
七、其他:本土、别现代、混现代
八、走向美学自觉的中国当代艺术
第十章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方向、结构与目的
一、本土化的传统方向:从传统到后传统
二、本土化的现实方向:从整体性到符号性
三、从新水墨看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
四、从新波普看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
五、传统性、现实性、艺术性的张力结构
六、本土化诉求的多层目的
结语 走向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基本经验
二、面向新时代: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自主性与共同体建设
三、面向新世界:确立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主义立场
四、面向新美感: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