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书就是回家 寻找篇

读书就是回家 寻找篇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麦家陪你读书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507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如月光,无用,却让人心柔软。
《读书就是回家寻找篇》精选《刀锋》《麦田里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11部以“寻找”为主题的重量影响力文学经典。
把一本厚厚的书浓缩为1万字的精品书稿,“把书读薄”;同时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由浅入深,理清故事脉络、剖析人物性格、梳理干货亮点,轻松看懂世界名著。
从了解一本经典开始,好读书,读好书,勇敢迈出阅读第一步,去了解经典中蕴含的真正的人生大道。
我们身处不同的世界,但成长、亲情与人性,却从来没有什么不同。永远不要停止探寻它们的美好,这是你创造未来的底气。
作者简介
 
目录
刀锋·做永不妥协的自我001
四十自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023
城堡·探索自我是我们一生要走的路045
麦田里的守望者·青少年成长手册067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089
挪威的森林·不朽的青春物语111
战争与和平·一曲格调庄重的时代交响乐133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人生和自我都是用来相处的155
丛林之书·全人类的心灵乌托邦177
苏菲的世界·哲学入门之书199
尤利西斯·一部现代普通人的史诗221
摘要
     step 1 毛姆很少对人物角色做出强烈的主观评价,他冷静、客观的态度,往往能安抚情绪激动的读者,促使读者去理解而不是去批判书中的人物。比如他在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按照读者的预想,为伊莎贝儿安排孤苦一生的结局。这让读者们能够跟随他,重新站在伊莎贝儿的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退伍的美国一战飞行员拉里·达雷尔,他的父母于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他被父亲的一名医生朋友抚养长大。一战结束,拉里退伍回来,和来自显赫家族的青梅竹马伊莎贝儿订了婚,伊莎贝儿的古董商舅舅艾略特也热心地帮助拉里安排工作,可以说拉里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可是拉里却显然对别人为他安排的生活毫无兴趣。他不想去读大学,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去获得一个毫无价值的学位;他也不想接受朋友之父亨利·马图林给他提供的高薪工作,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他感到无聊。 拉里的亲人朋友不理解他为何变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伊莎贝儿和舅舅艾略特则担心拉里的游手好闲会让婚后的生活拮据,上不了台面。 至此,拉里大概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不过好在我知道他游手好闲的原因。拉里从未和朋友说过,我也是从一个名叫苏珊·鲁埃维的模特兼妓女口中得知。 在做飞行员时,拉里曾有一位要好的爱尔兰朋友,在一次行动中为了救拉里不幸身亡。那位朋友死时不过二十二岁,准备在战后同一位姑娘结婚。从那一刻开始,拉里就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他开始问自己人生为什么会有恶与不幸。 为了解答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拉里读了很多哲学著作,我就曾在图书馆中,看到他连坐八九个小时阅读哲学名著。可是光靠阅读又怎能解决一个困扰了许多哲学家的终极问题呢,拉里需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此时同伊莎贝儿的爱情似乎成了拉里的负担。拉里如果要和伊莎贝儿走下去,就必须接受世俗的行为模式,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然后和伊莎贝儿过着富足、体面的生活。但是拉里却一心想要寻求心中问题的答案。 因此拉里提出要和伊莎贝儿暂时分手一段时间,他告诉伊莎贝儿他要去巴黎待上两年,若两年之后拉里还需要继续寻找答案,就解除婚约。尽管伊莎贝儿不能理解拉里到底要寻找什么,但还是答应了拉里的请求。 伊莎贝儿的舅舅艾略特,倒是对二人暂时的分手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拉里在法国找几个富有的情妇,过一段放荡不羁的日子后,就会乖乖回来和侄女结婚。就算zui后拉里未能回心转意,对伊莎贝儿来说也不是坏事,伊莎贝儿还能嫁进更富有的家族。 让我们先按下故事的暂停键,回到这本书本身来。毛姆从没有明确解释过为何要将本书取名为“刀锋”,但是却在《刀锋》扉页,引用了《迪托·奥义书》中的一句话说明了书名的来源:“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在《刀锋》里,毛姆在探索人的得救之道是什么。拉里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故,因此对世人眼中富足、体面的生活失去了兴趣,转而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充满了好奇,这使得拉里这个角色闪烁着哲学的光辉;而伊莎贝儿,她紧紧抓住的是穿漂亮衣服、参加豪华派对的快乐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是她的得救之道。 对比之下,伊莎贝儿的三观显得肤浅无知,可是作为读者我们却不忍心责怪她。因为我们都像伊莎贝儿一样在乎物质享受,但偶尔又希望自己能像拉里一样放下一切身外之物,直奔诗和远方。伊莎贝儿坚信刀的这一面是美好的,拉里却想越过刀锋,寻找另一种得救之道。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