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但求安身

但求安身

  • 字数: 72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俄罗斯)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33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 俄罗斯当代文学的伟大遗珠,一部少女版的《活着》。 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晚年代表作,洗去铅华,讲述晶莹剔透的时代回忆。  作为名门之后,作者曾祖父是政府高官,外公是有名教授、雅各布森的学术伙伴,外婆是莫斯科名媛、马雅可夫斯基的暗恋对象,全家尽是各行各业的很好人才。只因为特殊的大背景,他们四散奔逃,“但求安身”。
内容简介
《但求安身》是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晚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自己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成长经历。她出身名门,曾外祖父是政府高官,外公是著名学者,外婆是莫斯科名媛,全家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然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大家庭迅速分崩离析,小姑娘只得跟随外婆与姨妈,在遥远的大后方相依为命……
目录
人物表
开场
韦格尔一家
雅科夫列夫一家
战争伊始
家庭环境
古比雪夫市
古比雪夫市·求生术
获救
杜洛夫马戏团
猎食
玩具娃娃
胜利
军官俱乐部
上流话
大剧院
跳下楼梯
文学卧谈
我的音乐会·绿外套
肖像
小水兵的故事
另一种生活
大都会饭店
莲娜奇卡·韦格尔
阿妈
夏令营
契诃夫大街·科利亚外公
但求安身
保育院
我想活
摘要
     当我思索人与人之间的亲缘关系时,脑海里浮现的并非一棵枝丫槎枒伸展的家族亲缘之树。 亲缘像一片森林,延伸到深远之处——人们手牵着手,结成一串树链。不知为什么我脑海中人与人的亲缘就是这样。我们的先祖前辈,耸立在茫茫的岁月深处,他们是枝叶婆娑的巨树,每一位先辈都伸展枝丫,一面牵着自己的父母,另一面同时又牵着自己的儿女。每一位男子既是父亲又是儿子,同时又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造物。每一位女子,既是自己母亲的孩子又是自己孩子的母亲,同时她也是独立的、少见的专享。每一个个体都同时具有三重身份:子女、父母和自己。 身处中心的这一位坚强有力,支持着两边——身前和背后的人们。一代又一代,这个中心不断迁移。一个人慢慢衰老,他的力量传递给下一辈。他的智慧、学识随他而去,无法传承,品性却能够流传给后代:身陷困境时所显现出的坚忍不拔、甚至野兽般绝不退让的坚忍;强大的精神力量;饮食务求俭朴、沐浴务必冷水的执着信念;节日必须狂饮暴食以示庆贺;不向权势妥协;当自己和亲人陷于不利时固守立场;善感多情,雅爱诗歌与音乐,不拘小节;对荣誉狂热,而守时绝非易事;思想纯粹、热衷帮助所有人但同时憎厌邻居;喜好安宁,日常生活中又粗声大嗓;擅长不名一文过日子,买礼物却豪爽大方;居家放纵不羁,出门在外严格要求家人光鲜得体;对小娃娃满腔柔情、爱无止境,尤其当他们甜甜地熟睡,神态美妙万方的时候。 我的曾外祖母阿霞三十七岁死于败血症,抛下了六个孩子。她丈夫,我曾外祖父伊利亚?谢尔盖耶维奇,一个医生,拔脚就往河边跑去。他把妻子的死看作自己的过错。五个孩子跟在父亲身后跑,在河边追上他,挂在他身上拦住了他。最小的女儿抱在大女儿维拉手上。安葬了阿霞妈妈,八岁的女儿小瓦利娅影子似的跟着父亲亦步亦趋,嘴里自言自语地念叨着:“我一辈子都踩着你脚印儿跟着你。”他们一家人几乎全都成了地下工作者。曾外祖父是一位布尔什维克,一位替被压迫者争取权利的斗士。他是隶属工厂管辖的厂医,可是村镇上的穷苦病人川流不息来找他治病。他基本上从不取诊疗费,只拿薪水。他的职责只是为公职人员服务,实际上他给所有受穷受苦的人看病。自然,他因此很快给解了职。他后来找到的工作多数是在一些流行病区,比如霍乱和鼠疫病区——那些地方什么医生都要,哪怕是被流放的。 从刚会说话时起,我就叫他阿公。 我出生在大都会饭店,这儿又叫“第二苏维埃宫”,一些老布尔什维克住在这里,其中就有我的阿公伊利亚·谢尔盖耶维奇·韦格尔,一八九八年起他就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员了。我外婆,阿公的女儿瓦连京娜·伊里伊奇娜·雅科夫列娃,和她的丈夫尼古拉·费奥凡诺维奇·雅科夫列夫离婚之后,带着两个女儿维拉·尼古拉耶夫娜和瓦连京娜·尼古拉耶夫娜也住在这里。外婆从一九一二年起就是一名党员。瓦利娅和她的两个女儿瓦瓦与柳利娅都像是童话里才有的令人惊奇不止的美人儿。马雅可夫斯基年轻时追求过瓦利娅外婆,可她倾心于大学生科利亚·雅科夫列夫。他俩的女儿瓦瓦长大后成了装甲坦克学院最最漂亮的女孩儿,有着白雪般洁白无瑕的笑容,两条长辫子,一双蓝眼睛。我妈妈十四岁就是个身材高挑的小姑娘,出门回家一直有男伴护送,特别是士兵们。她没有心机,对“请问芳名”“家住何处”这类问题从来都是实话实说,可她从没说过自己几岁,这让她母亲和姐姐既难过又伤脑筋。我妈妈在家里年纪最小,家里人都叫她柳利娅。尽管她学习用功,从中学到大学的文学系,读的书可以堆积成山,却总被当成缺乏经验的小娃娃。她桌上的书摞得像金字塔一样高(光是白银时代的文选就有三大卷)。她沉迷于严肃的文学研究,竟把通常的阅读看作对文学的亵渎。柳利娅在谈及她外公(我的阿公)第三任妻子的侄女儿时——这位侄女儿在饥荒年代常来大都会饭店的阿公家借书——曾几次说:“嗯,当然,屠格涅夫的女主人公正捧着一本长篇小说坐在池塘边的长椅上。”实际上,侄女儿常留下吃晚饭。 对于年轻的柳利娅,文学才是研究的对象!她心底里悄悄喜欢早期高尔基。 可结果是,柳利娅,这个天真幼稚又一本正经、纯洁无瑕而毫无过错的姑娘,在她自己的生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邢天。在银松林的别墅里怀了孕。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