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子不生气 老子心态哲学十三讲

老子不生气 老子心态哲学十三讲

  • 字数: 2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绪义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04748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心态哲学的角度来解读老子,既尽可能地切近老子思想的本来涵义,也贴近现代人的阅读需要。为处在生活与工作压力中的当代人,提供哲学启迪、心理疏解,帮助读者准确地吸收老子的大智慧。
内容简介
常常听到人们感慨:我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度、幸福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远;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我们的寂寞却越来越浓……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三千年前老子就已经替我们作出了回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子这个心态修炼大师写《老子》的真正用意。历代学者对老子的阐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自以为是。本书颠覆了林语堂、李零、王蒙笔下的老子,把《老子》定位为心态修炼法宝,心灵励志全书。老子教我们无为,就是教我们“四不一没有”:“不大、不华、不争、不怨和无欲”,归根到底就是“不生气”,就是要安宁、要虚心,要守中,甘于寂寞,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全书字数23万字,以老子八十一章为原本,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术研究,学术上屡有创新观点,文字洗炼,叙述轻松,间或结合历史,面向现实,风格上较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更有可读性和启发性。
作者简介
刘绪义,学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著有《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后门观史》《历史只露半边脸》《曾国荃与晚清大变局》等。
目录
引言老子不老001
第一讲无为:老子脑洞大开的钥匙005
有无辩证法:打开老子"众妙之门"010
有无辩证法:大无方能大有013
有无辩证法:无为才能有为017
大道至简——无就是安宁021
大道至虚——无就是虚心025
大道至公——无就是守中029
第二讲四不一没有:老子的减法"态033
醒世八字:企者不立,跨者不行034
无就是不大:大气做人,小处着手036
无就是不争:上善若水,怨起于争039
无就是不怨:无为无事,报怨以德045
无就是不华:大道兴隆,仁在其中050
……
《老子》原文
摘要
     第一讲 无为:老子脑洞大开的钥匙 “道”是理解老子思想的门径,“无为”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核心钥匙。要真正理解老子的“无为”,应该先区分开庄子的“无为”。老子所讲的“无为”,准确地说,表达的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心态。 话说25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周朝大巫兼王室史官老子走在上班路上,突然他发现路边开满了各色的花,他很惊奇:咦,昨天下班时还没有开花呢,一夜之间,就花开遍地,这是何故?接着,他走过一条河,听到了河水潺潺的声音,奇怪了,昨天河里还结着冰呀。 老子人神良久,这时,他听到一串串悦耳的鸟声,于是,他脑洞大开:这就是无为呀。 天地什么也没有做,但花自开鸟自鸣河水自然解冻,无为的力量真的伟大啊。 “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关键词,也是老子哲学中的精髓,更是老子脑洞大开的钥匙。老子反复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是“无为”? 如果“无为”真的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怎么可能“而无不为”呢? 其实,“无为”并非老子独有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都讲“无为”,孔子、孟子、韩非子、庄子等都讲,“无为”一词就好像一个流行语,只不过,每个人所讲的“无为”,意思都不大一样。 要真正理解老子的“无为”,先应该把庄子的“无为”拿来做一番比较。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有一次,庄子闲来无事,跑到河南也就是楚国境内的濮水去垂钓,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回事,传到了楚威王的耳朵里,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名满天下的人不请自来了啊,马上派两位大夫去打前站,准备把庄子请到楚国首都来帮助他治理国家。两位大夫找啊找,终于在河边找到了垂钓的庄子,便把楚王的旨意转达给了庄子,希望庄子能到楚国去担当治理楚国的大任。 庄子一边垂钓,一边听完楚王来使的意图后,头也不回。他眼望着水面沉思片刻,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丝巾,珍藏在太庙的明堂之上供奉。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您就是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去遗下骨甲被人珍藏呢,还是宁愿活着,哪怕是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这两位大夫是老实人,听完庄子的一番发问,不假思索地实话实说了:“那当然是选择活着,宁愿在泥塘里自由地摇着尾巴啊。” 没想到,他们“上当”了,庄子要的就是这句话。庄子见他们回答肯定,回过头悠然地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走了,有劳两位大夫,请回禀楚王吧,我也愿意在泥塘里自由地摇着尾巴!” 一般人们都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篇寓言,认为它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高洁,不为徒有其表的名声、权势而放弃生命自由。人生最可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贵的是自由。 这么理解固然不错。 然而,庄子怎么知道到楚国之后只会得到一个徒有其表的职位呢?他应该听说过楚威王其人。 这个楚威王就是流放屈原的楚怀王的父亲。有必要说一说这个楚威王。 楚威王(?—前329),姓熊名商,在位11年而卒,楚宣王之子,继承了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是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发展不错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公元前342年前后,齐威王听说越王无强准备攻打齐国,由于当时齐国收容了孙膑,正准备与魏国争霸,乃派说客劝说越王道:“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希望借由越楚之间的交战削弱齐国南方的威胁。结果无强听信了游说,不去攻打可能同时遭受越魏夹杀而腹背受敌的齐国,反而准备出兵楚国,致使越楚交战,齐国得以全力对付魏国。 不久齐魏爆发大战,魏国继周显王十五年(前354)的桂陵之战败于齐国后,两年后又于马陵之战败于齐国。连连败于齐国的魏惠王于楚威王六年(前334)至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楚威王对此愤怒至极,于第二年,即楚威王七年(前333),亲领大军伐齐,进围徐州,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大败齐国。赵、燕两国也乘机分别出兵攻打齐国。此即“徐州之战”。约在同一时间,楚威王也击败了越王无强,并尽取吴地,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上建立了金陵邑(即今天南京城的雏形)。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南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 这样一个声名显赫、求贤欲渴的诸侯,庄子凭什么断定不能有所作为呢? 其实,庄子看重的确实是自由。庄子哲学中的“无为”首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这是老庄之间的显著差异。老子哲学中的“无为”则更强调自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