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产方式与劳动份额 基于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验

生产方式与劳动份额 基于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验

  • 字数: 2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甘梅霞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797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大大加深,与此同时,劳动收入份额总体呈现下降态势。本书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思想逻辑,经济开放通过作用于生产方式从而影响劳资分配关系。1978-2013年中国生产方式由“马克思-斯密”形态演化为“马克思-哈耶克-凯恩斯”形态,实行经济开放是引致这种变迁的显著因素,这种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因此,经济开放条件下,我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有赖于经济开放方式和国内生产方式改革的配合。具体说来,经济开放条件下,我国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既有赖于生产的技术方式改革,如提高资本生产的技术含量、扭转经济开放推高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局面等;同时,也有赖于生产的社会方式改革,如加强国家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中的职能、改变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关系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提出的问题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劳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及框架
二、劳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经验研究
三、劳资收入分配规律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研究目的
第四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六节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一、研究问题在本学科的地位
二、研究问题的前沿特征
三、研究问题的价值
第七节研究领域里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
第八节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理论概述: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思想和劳资分配思想
第一节生产方式的内涵考释及概念抽象
一、生产方式的内涵考释:生产方式的二重性
二、生产方式的概念抽象
三、“生产方式变迁”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生产方式变迁的驱动因素
一、某种生产方式根植于历史、形成于历史、最终成为历史
二、生产目的是一个社会生产方式演变路径的指引
三、生产力的变化是决定生产方式物质层面变化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四、生产方式以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为历史出发点
五、生产方式的发展运动根源于它自身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马克思的劳资分配思想
一、对马克思劳资分配思想的梳理
二、对马克思劳资分配思想的评价
……
第三章经济开放对中国生产方式变迁的影响
第四章中国生产方式变迁对劳资分配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经济开放通过影响中国生产方式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吗
第六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