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思想小品
字数: 27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雪涛
出版日期: 2021-09-01
商品条码: 978755984064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2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 寓理于象的小型纪事散文 并非正襟危坐的箴戒,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对哲学、历史、人生的感悟,令人读来轻松怡然 2. 阅读经典时一闪而过的思想断片 读书时刻的一个印象、一点情绪、一个意念,以及它们与知识的关联 3. 全球史视角下的文史哲审美观念 古今中外的典籍掌故,经过“再脉络化”的串联,生发出对当下的哲学思考或审美体悟
内容简介
作者寄形于小品,有意延续先秦以来便存在的文学传统。本书即按照撰写的主题,分为“如是吾闻”“美与忧虑”“时间—空间”等凡十二章。而章下段落如珠错落,篇篇着墨不繁,却微言大义,不失思想性和知识性。作者长期在人文学科中钻研,通晓德、英、日等多种语言,熟稔古今中外人文经典,故在书中随处可见经典的引援——既有大量的历史文人掌故、禅宗公案,描摹了众多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画像;也有词源考据、翻译推敲,分享了作者的治学心得。此外,本书还融入作者个人的生活观察、教学反省、审美体悟,以及哲学思考。片言只语间,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李雪涛,江苏徐州人,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史、中外关系史、德国哲学史及中国学术史的研究。除专业论著、译著、编著外,出版有《思想断章》(小品文集,2018)、《东西合集》(诗集,2019)等作品。
目录
凡例
前言
如是吾闻
美与忧郁
时间—空间
四海之内
知识分子
过眼云烟
多层意义
自我—他者
生死之间
历史记忆
正法眼藏
东野圭吾
附录
摘要
谛听!谛听! 认真地去听,在佛教看来是人的一种品德。《大般若经》中提到受持此经的十种方法:“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施他,四者谛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七十三)在解释“四谛听”的时候,《辨中边论》认为:“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 因此,交往之道,除了有说者之外,还要有听者。对话的优选境界并非见解出众、口若弹舌者的滔滔不绝,而在于最后的沉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在举完俱胝和尚一指禅的故事后,写道:“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佛教的三个层面 多年前在波恩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学期跟王锦民和顾彬读《东坡志林》,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诵经帖》一则: 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可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碗水如何漱得!”坡云:“惭愧,闭黎会得!” 东坡那种凡事不执着的洒脱劲儿,尽显其中。实际上,从佛教的信众层次来看的话,可以划分为三种佛教:士绅佛教(知识分子佛教)、僧伽佛教,以及民间佛教。士绅佛教体现的是士大夫阶层对佛理的玩味,特别是在禅宗盛行之时,知识分子会将佛教对来世的追求与道家审美式的人生自由境界融为一体。佛教对于出家人来讲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不能越雷池半步,这是僧伽佛教。而民间佛教则是对各种神灵和仪式的认同。东坡的参禅当然是彻见心性,而非一定要拘泥于戒律形式。由于经常跟东坡一起通过公案对机开示,打破情识之网,阇梨本人也自然了解东坡那一针见血的机锋和理趣。今日读到《冷斋夜话》中有关苏东坡(1037—1101)《南歌子》的一段,极妙:东坡镇钱塘时,曾带领一群歌妓去谒见净慈寺的大通禅师,当时“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唱之”,词云: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贬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全宋笔记》第二编) “我也逢场作戏”,这是作为士大夫的东坡对佛教的理解。那股雍容洒脱的精神,不知是否感化了作为僧伽一员的大通禅师。 人生之苦 佛教里有所谓的“人世皆苦”的道理。“苦”是基于对世间人生不圆满的判断。儒家也有类似的说法,有时也会“望文生义”。《围炉夜话》中有一则用来解读“苦”字的:“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日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不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从“苦”字解读人生之苦,而又不让你感觉特别牵强附会、郢书燕说,这是王永彬的高明之处。 观心 洪应明写道:“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菜根谭·概论》)这里的“观心”是佛家的说法,所指的是观照己心以明心之本性。天台所谓“修一心三观”即于自己一念妄心之上,观其为假、为空、为中之法。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才能领悟生命的真义。也正因为“妄”难逃,才有天台宗所谓的“一心三观”的存在。 正信不尚神通 以往在广济寺读佛经的时候,张范中老先生告诉我说:“正信不尚神通。”其实佛陀的伟大之处,正是他具有与我们普通人一样的“人性”而非“神性”。否则的话,他所揭示给我们的存在的意义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此,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认为:“佛典中所说的一切都是对一般觉悟意识的人而言的,因此也必然能为有一定程度的正常人所理解。”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概论》)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罗什译《金刚经》中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据说六祖听到这一句,“言下大悟”(《六祖坛经·行由品》),得传五祖弘忍的衣钵。只有此心能无所执着,才能认识到世间一切的虚幻不实,进而达到体认般若实相的境地。近日读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的一段话,可以作为《金刚经》这一句的注释: “不去寻求什么”可能是专享能产生这份洞识的方式。无所预期地巧遇实相,其中是没有任何欲求的,如此一来所有的传统修炼方式都被否定了,这样心才能变得高度敏感、觉醒,而不再依赖任何经验来让自己保持觉醒。 克里希那穆提根本不认为,温故可以知新,“学习并不是透过记忆去累积知识,而是有能力清晰地思考”。很可惜,现在社会不去培养这一思考能力,当然也不可能获得什么深度,因为深度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获得。这是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所谓的“恶之平庸性”(英文:Banalityof Evil,德文:Banalitat des Bosen)。 P3-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