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瘾的治疗与陪伴

上瘾的治疗与陪伴

  • 字数: 13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倩倩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90265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成四大部分,逐步带领读者认清上瘾的根源和戒瘾的盲点,掌握介入与协谈的技巧,了解各种“瘾”的治疗原则,以及戒瘾后心态与环境所需要的调整。每章后附有问题,适合小组讨论。本书适用于药物滥用、酗酒、手机成瘾、网路成瘾、赌博等上瘾问题。
作者简介
王倩倩,出生于台湾,后定居美国加州。毕业于中兴大、学社工系,硕士毕业于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曾任广告公司创意总监二十年。多年前,为了帮助自己染毒的孩子,研究各种戒瘾方法,走访各国的戒瘾中心,深入了解了上瘾问题的根源,并归纳整理方法,帮助自己与他人的孩子迈向康复之路。她不但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上瘾,也经常受邀作为政府机构义工培养讲师、教会特邀讲员,其著作《上瘾的真相》数次荣登台湾网络书店畅销书宝座。目前主要在美国从事戒瘾辅导工作。
目录
Part1看清真相1
第一章戒瘾辅导的盲点/3
第二章认识上瘾者/20
第三章家庭与失控关系/37
Part2转折点:揭露、协谈与介入55
第四章带来痛苦与重生的"转折点"/57
第五章"揭露上瘾"/61
第六章关于"落人谷底"/73
第七章协谈技巧与外力介人/80
Part3上瘾的治疗97
第八章"瘾"戒得掉吗?/99
第九章"瘾"无法根除,只能"替代"/103
第十章、网络及赌博的戒瘾治疗原则/108
第十一章药物滥用、酗酒的治疗原则/121
……
结语最后的胜利163
摘要
     第一章 戒瘾辅导的盲点 当太阳出来时,雾就自然散去了! 如果我问:“你有不为人知的‘瘾’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我不抽烟、不喝酒、没嗑药,我没有!”不过,当你进一步了解上瘾的定义时,我再问一次“你真的没有上瘾吗?”你可能会犹豫地回答:“可能有吧。” 通俗地来讲:上瘾就是“不得不”。 早上不得不来一杯咖啡,否则整天没有精神; 上了地铁不得不看手机,否则会不知所措; 回到家中一定要拿着电视机的遥控器,否则会感到很不安; 虽然银行卡里没钱,但商场周年庆时仍不得不大肆采购,否则不知道该怎么办,坐立难安; 每天不得不运动,没有流汗就浑身不对劲; 饭后不得不吸一支,否则手指头会抖得很厉害…… 这些“不得不”的举止都是上瘾的现象。 通常人们只是将“上瘾”的定义局限在吸毒、赌博、酗酒等物质类上瘾,其实“上瘾”的内涵远大于此。上瘾可能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之中,有些上瘾甚至被社会所赞许,如工作狂、运动狂等。还有一种上瘾来自内心深处,如热爱掌声、自大狂、守财奴、言语刻薄、习惯性说谎、习惯性暴怒等。这些上瘾造成的伤害也包括无形的伤害,如言语伤害(负面攻击、网络霸凌),精神伤害(威胁、恐吓、否定),甚至心灵伤害(网站)。有时候这些无形的伤害更让我们难过到窒息。“瘾”其实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关键在于有没有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上瘾”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误以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到后来却被其控制。许多上瘾(如性瘾、毒瘾)的人,刚开始觉得自己可以掌握、只是偶尔为之,但却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到最后还是让人“遍体鳞伤”。 所有的上瘾都是依循这样的模式默默发展,最后令人毫无防备。身为辅导者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认识到“瘾”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包括你自己;“瘾”会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其中有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瘾”的中文字形符合它的定义:隐藏的疾病。当这个疾病不再隐藏,就没有“瘾”了!因此“面对真相、不再隐藏”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但往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同理心与辅导 身为辅导者必须认识到“瘾”是如此令人没有防备、如此悄无声息地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唯其如此才能体会“戒瘾”的不易,才能引起戒瘾者的防备。 我曾经在戒毒所遇见一位辅导老师,这位辅导老师在人品上几乎没什么可挑剔的,不抽烟、不喝酒、非常节俭、对人热忱,但是言谈中总是有那么一股说不出来的“自以为是”。曾经有位戒毒所的学员告诉我:“倩倩老师,我真的很恨他,他把我看得很低、很下贱,好几次我在梦中掐住他的脖子,我真的很想揍他……” 我听了非常惊讶,心想怎会如此呢?在戒毒所服务的人都应该是很有爱心的呀!没多久,这位辅导老师居然离婚了!他的前妻曾经吸毒,但是后来恢复得很好,虽然是富家女,却愿意成为这位老师的妻子和他一起过清苦的日子,还曾一起到贫困地区支教。我心想,这位妻子之所以会坚持离婚,想必她是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了——她的感受和戒毒所的学员如出一辙。 在我和这位辅导老师谈话的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他的妻子坚持和他离婚。他告诉我:“我出身书香世家,勤俭顾家,连烟都不抽,她是我第一个女朋友,而她嫁给我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小孩,连我岳父都说,如果有错一定是她的错!”他接着说:“她很浪费,每次去餐厅总是叫满桌的菜。” 我告诉他:“你前妻不是浪费,是大方!”他说:“身为贫困地区老师的妻子,应勤俭持家,怎么可以收取娘家给她的钱?”我说:“你应该要感谢,怎么会数落呢?” 他还说:“怎么可以带孩子逛商店?应该带孩子到公园啊!”我回答:“台湾夏天炎热,带孩子逛商店吹冷气,没有什么不对啊!” 他的妻子和戒毒村的学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和他相处总觉得自己很糟糕”——这就是问题所在。许多青少年视父母如猛虎,逃都来不及,更何况相处。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容易将上瘾者标签化,这个标签就是“我很好,你很糟糕”!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