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琦君散文/名家散文珍藏/琦君
字数: 153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琦君
出版日期: 2018-06-01
商品条码: 9787533955489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3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琦君曾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正因为如此,在《琦君散文》里,那些怀念故乡、故人的文字,才如此扣人心弦。阅读琦君的散文,如同缓缓翻开一本旧相册,看到那些值得怀念的人,想起那些值得回味的美好故事。
内容简介
童年之忆、母女之情、师友之缘、生活之趣……在琦君笔下,显得格外灵动、充满情致。琦君被誉为“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她的作品受到七八岁到七八十岁读者的广泛欢迎。她以真善美的视角,将儿童圣洁的心灵、对童年的回忆,当成洗涤心灵的巡礼;以细腻柔婉的笔致,精心筛选出在江南和台湾等地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挖掘人性的力量,唤起读者心中温柔的情愫。梁实秋曾评价琦君,认为其成就不能低估。著名学者夏志清则认为,“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她的一些名篇,如《看戏》、《一对金手镯》等,是应该传世的,即便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无愧色。
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温州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其作品各个年龄层读者的广泛喜爱,作品多被选入各类教材。小说《橘子红了》曾拍成电视剧,风靡一时。
目录
灯景旧情怀 故乡的婚礼 桂花雨 灯景旧情怀 水是故乡甜 春雪?梅花 春酒 桂花卤?桂花茶 粽子里的乡愁 千里怀人月在峰 母亲新婚时 父亲 母亲 一袭青衫 启蒙师 碎了的水晶盘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一朵小梅花 青灯有味似儿时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一对金手镯 看戏 小玩意 金盒子 忆儿时 老钟与我 读书琐忆 小仙童 老去交情笃 我的另一半 我家龙子 儿子的哲学 西风消息 老去交情笃 “三如堂”主人 狗逢知己 浮生小记
摘要
故乡的婚礼
我故乡风俗淳厚,生活简朴。只有在结婚典礼上,仪式的隆重,排场的讲究,真是和过新年一般无二。无论穷家富户,平时省吃俭用,遇到嫁女儿,娶儿媳妇,那就有多少花多少,一点也不心疼。
嫁女儿当晚的酒席,称作“请辞嫁”,是做女儿的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顿饭,所以酒菜非常丰富,而且有一道菜必定是母亲亲手做的。(事实上,乡下人家的饭菜,都是母亲做的,只是办喜事的日子,忙不过来,才请短工帮忙。)做母亲的为女儿做这道菜,一边抹眼泪,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说的都是“早生贵子”“五世其昌”等的吉利话。最后把一对用红绿丝线扎的生花生和几粒红枣、桂圆放在盘边,祝福女儿早生贵子。做着做着,一滴滴泪珠儿都落在那碟菜里,真是咸咸甜甜。做女儿的,还没吃到嘴里,泪珠儿也滴落下来了。在那个时代,我故乡的女孩子,十六、十七岁就是出嫁的年龄,离开母亲,到一个陌生人家对一个陌生妇人喊妈妈,当然是非常伤心,也非常害怕的,所以母女二人的眼泪就流个没完。有支歌儿是这样唱的:“妈妈呀,今夜和你共被单,明天和你隔重山。左条岭,右条岭,条条山岭透天顶哟。妈妈呀,娘边的女儿骨边的肉,你怎么舍得这块肉啊!”
新娘子打扮定当,被伴娘扶到喜筵的首席上。这一晚,她是贵宾,父母都得坐在两旁次席相陪。伴娘坐在新娘旁边,每上一道菜,伴娘都得高唱:“请吹打先生奏乐。新娘举筷啦!”举酒杯时也一样要喊。其实新娘心里悲悲切切,根本吃不下。快乐的是满桌的少女陪客,真是得吃得喝。尤其快乐的是伴娘,她从缎袄里取出个大口袋,把所有不带汤汤卤卤的菜全装进去,带回家可以吃好几天了。我家乡酒席最讲究的是八盘八,其次是八盘五。四周八样冷盘,四角是山楂糕、炀熟的虾或蛤子、剥开的橘子、油炸甜点心,另四样是白切肉、猪肝、鳗鱼鲞、笋片,中间八道或五道熟菜,最后一道一定是莲子红枣汤。家家如此,千篇一律,却是百吃不厌。客人们埋头吃菜,新娘子低头淌眼泪。伴娘说这叫作“多子多孙的风流泪”,是一定得流的。
辞嫁时,新娘穿的不是凤冠霞帔,而是像戏台上演貂蝉、红娘那种打扮,因为那是少女装。一嫁到夫家,脱下凤冠霞帔以后,就得穿短袄长裙的少妇装了。
新娘上花轿由弟弟妹妹或子侄扶进轿门。花轿一出大门,立刻把大门关上,要把风水关住,不要让新娘带走。妈妈再疼女儿,风水门仍旧不能不关。这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娶儿媳妇的喜宴叫作“坐筵”。一坐起码两小时,这是为了训练新娘子的忍耐心。花轿进了门,先在大厅里停上足足一小时,堂上高烧起红烛。然后新郎才开始理发、洗澡、换新衣。让新娘闷在花轿中苦等,也是为了训练她的忍耐心。这段时间,孩子们都纷纷从花轿缝中伸手进去向新娘讨喜果,新娘的喜果必须准备得很丰富。给的时候,红枣、桂圆,每样起码得有一粒,否则人家就会讥讽新娘“小气鬼”。 坐筵的酒席也非常丰富,被请作坐筵客的一半是长辈,一半是年轻姑娘,姑娘必须长得十分标致。年龄十五六岁,已经定了亲,在半年内就要做新娘的最合适。我当时才十一二岁,长得明明是个塌鼻子斗鸡眼的丑小鸭,但因为是妈妈的独生女,她每次总是带我同去做坐筵席上的小贵宾。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