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吴海勇 著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5866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见证者,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作协联合邀请有名报告文学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创作一部聚焦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十二年(1921—1932)历程并联系当代上海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起点》。上海作协还组织了程小莹、陈晨、王萌萌、吴越、吴海勇、杨秀丽等一批有创作热情和能力的中青年作家,创作一系列反映上海“红色起点”主题,体现党的诞生地意识的系列纪实文学。
作者简介
吴海勇,1970年生,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参与编撰党史集体成果十数本,发表个人署名论文、文章逾 200篇。个人著述出版主要有《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时为公务员的鲁迅》《枭声或曰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决绝态度》《Long之炫奇:百年世博的中国表情》《列兵:辛亥革命时期的新军生活》《“电影小组”与左翼电影运动》等。
目录
前奏:电影儿女的风云创作
第一章 聂耳:想进电影界的音乐人
九一八疆耗传来
“班主”,《义勇军进行曲》
义演、练琴、电影梦,脑里的搏战
一?二八淞沪激战,险情
解约“联华”,寻找出路
“应当努力一点才对,不要落伍!”
“黑天使问题”扩大起来
在北平,“赶快决定走哪条路”
联华影业新作为
第二章 田汉: 从银色的梦里醒转来
银色之梦
南国艺术学院的兴衰
从银色之梦里醒转来
《乱钟》《扫射》,革命的民族战争
左翼电影运动第一燕
“应努力干起来”
捣毁艺华公司事件前后
凤凰新生,风云创作
第三章 司徒慧敏: “电通”第一片到第二片
“电影小组”年轻的“老同志”
协助研发“三友式”电影录音机
电通公司华丽转身
“电通”涉险“桃李劫”
摄制电通公司第二片
“起来”来了
第四章 夏衍:接手《风云儿女》剧本创作
端的,领先
中华艺大、艺术剧社与电影前缘
劳勃生路,不能遗忘的印象
进入明星公司之后 171二一.九大逮捕前后
编撰《风云儿女》一剧之本
选定《风云儿女》电影导演
确定聂耳作曲
第五章 许幸之、吴印成、张云乔老同学新合作
学画学诗,大革命洪波
日本一上海,一路向左
通往左翼电影阵营之路
《风云儿女》分镜头,执导开拍
“前进!前进!进!”
共创“铁蹄下的歌女”
假定没有告别
实现了一个幼年的梦
摄影师的艺术追求
美工师的奇遇
第六章 袁牧之、 王人美、顾梦鹤、谈瑛、王桂林、陆露明:《风云儿女》主要演员
“左边还再高一点”
新凤的更生
“唐璜”重展才艺
“黑眼圈女郎”新魅惑
“苦老头子”再沧桑
丽明,露明
第七章 孙师毅、 任光、盛家伦、郑君里、金山、施超等:为了主题歌
幕后英雄孙师毅
“味道”先生任光
美少年男中音盛家伦
“新进男星”郑君里
金山成为“反派”前
“银坛小生”施超的上进
唱片灌制、最后镜头的拍摄
尾声:《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传唱开来
煞尾
附录:《风云儿女》创作团队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聂耳:想进电影界的音乐人
     九一八噩耗传来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一天,聂耳接到联华影业公司通知,明天要乐师穿礼服拍戏。这是续拍前些天就参与开拍的影片《银汉双星》的一幕,那年聂耳19岁。
     因被同一共青团小组里的叛徒出卖,刚刚毕业、原本有望在玉溪做县督学或在县中教书的聂耳(聂耳《致二哥[聂子明]》,1930年6月19日),紧急避险来沪,至此已经一年有余。通过三哥的关系,聂耳1930年7月18日到沪,即投奔云丰申庄(薛振青、张仓荣《回忆聂耳[摘录]》,《聂耳年谱(增订稿)》),在虹口公平路同春里(今公平路185弄86号2楼)栖身。两天后,他拿着三哥给的介绍信,照上面的地址四处求职。英语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在湖南、广东当过数月的兵,曾考进欧阳予倩在广东主持的戏剧研究所,有些表演小天赋,向往音乐、文学,如此种种,在上海找工作并不容易,留洋博士还失业呢!整整十天一大圈兜下来,还是回同春里做云丰申庄的店员。起初没有工资,不久改为“驻申稽查员”,开始有每月15元的津贴。
     “云丰”做的是由滇汇款到沪,购买“大联珠”运滇销售的生意。从精华工厂提货、包装、付邮、打电报,忙时忙,闲时闲,聂耳此外还要兼任记账、打扫、买菜等杂务。所住是市井陋巷,苍蝇,蚊子,臭虫,肮脏的被窝,几个人挤通铺,遇到他们打麻将聂耳就设法躲开。邻居有经常酗酒打老婆的白俄,还有能讲英语、日语及多地方言却不会写字的轮船火头。晨起,但见黄包车、巡捕、老虎灶、马桶,西牢的洋岗警,推小车,小红灯,提着饭盒上早班的工人,工厂的烟囱,轮船的烟囱,汽车、洋房……(聂耳日记,1930年12月4日)
     聂耳没有忘怀政治,何况上海那时正是进步人士向往的革命中心。八一世界反帝战争日,又是南昌起义3周年纪念日,聂耳正忙,但还是特别留意警察“严怖”的街面,看到第二天上海报纸,这才知道“原来昨天的事”“依然大肆活动”(1930年8月2日)。惦念着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节纪念日,聂耳午后到英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南京路、跑马场、北四川路一带转悠,但见华洋巡捕密布,眼光闪着凶神恶煞,那天飞行集会没能实现。就在初到上海的日子里,聂耳回顾了既往经历,思想有了新的进步。他抽空整理了自己的所谓年谱:1912年2月生人,4岁丧父,兄三姐二,靠父亲留下的药材铺勉强维持生活,6岁上玉溪县立师范的附属小学,10岁入私立求实小学读高小,演新剧,音乐已成全校之冠,13岁进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15岁进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军,复学,等等(10月19日)。看了几篇革命文学论文,他心领神会:“现在的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明确自己今后不再作个人呻吟,要“向着新的艺术运动的路上跑去。”(10月19日)“由于该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之特性,产生了依附于该社会经济基础之特殊的意识形态――思想、学说、理论等,”《读书月刊》上的格言也被他认真地抄写在日记本上,“而这意识形态――思想、学说、理论等,恰恰足以解决了当时代的社会问题。”(11月10日)通过郑雨笙(郑易里),聂耳11月和虹口的反帝大同盟联系上了。聂耳之所以尊称郑为七叔,是因为自己的三哥与他的侄女订婚,其实二人相差不过5岁。郑雨笙是中共党员,是中国组织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对聂耳在沪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呵护作用。据郑回忆,有一次,聂耳身穿一件蓝布大褂,参加了南京路的示威游行(郑易里《回忆聂耳二三事》)。
     跨入1931年,2月9日聂耳迎来他到沪以来的第一场雪。用冻僵的手画出“一个赤热小心”,那天正是心中所爱袁春晖的生日。继续英文修炼,并补习日文,重读丰子恺《音乐入门》,因而注重小提琴的基本练习,买一本口琴吹奏法搞定口琴,转又研究摄影术。轧马路,逛“大世界”,游龙华,会同乡,偶尔无聊到在买菜时跟踪年轻女子,他在日记中称此为“追小白兔”并加追悔(1931年2月20日)。这种闲适日子不会长久,云丰申庄主要是靠邮局的一个股东将高额的特种消费税瞒过以营利,聂耳察觉后就不看好它(聂耳《致二哥[聂子明]》,1931年2月13日),再说环境也不能让他满意。3月3日,他曾报考国际无线电台打字员,到场不由得慨叹“在上海谋职业之不易”。16天后,“青天自日中突来一个霹雳”,“云丰”商号逃税事在昆明被查获,并处于高额罚款,本店连同申庄一同倒闭,店员做不成了,一时衣食无着(3月19日)。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