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

  • 字数: 114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4445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61年,刚发表过《辩证理性批判》的萨特,与一群品质的马克思主义者相聚于罗马葛兰西学院。这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互动,记录了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转变。与此同时,尽管萨特阐明了自己研究主体性的方式,强调了其思想的非主观主义特征,却还是暴露了与黑格尔思想的亲缘关系……
在政治和哲学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的五十年后,我们该从什么视角切入这一文本?
让-保罗?萨特著的《什么是主体性》是一本关于萨特思想及存在主义的入门书,再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交锋的现场,为什么“主体性”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必不可少?
作者简介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法国当代有名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被誉为“存在主义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恶心》(1938)、《存在与虚无》(1943)、《苍蝇》(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等。周煦良(1905―1984)安徽至德(今东至)人。民进成员,有名英国文学翻译家、教授、诗人、作家。《周煦良文集》收集了作者的主要译著和论著。译著包括《神秘的宇宙》、《希罗普郡少年》、《水孩子》,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地球末日记》、《活命的水》、《金羊毛的国土》、《天边灯塔》、《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毛姆的《刀锋》等小说,《美学三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等哲学方面的译作以及《西罗普郡少年》等译诗。 汤永宽,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退休前为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外国文艺》双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译作为卡夫卡小说《城堡》(从英文转译)、艾略特诗作《情歌?荒原?四重奏》、卡波特中篇小说《在蒂法尼进早餐》、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2002年全国翻译家协会授予资历翻译家称号。
目录
前言  意识和主体性
(米歇尔?盖伊拉乌尔?基尔希迈尔)
编者说明
马克思主义和主体性
与萨特的讨论
主体性和认识/关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艺术和主体性/
实在性和客观性
跋  萨特的现实意义(詹明信)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萨特生平及作品年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