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历史的遗憾 毛泽东未竟心愿
字数: 2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邸延生
出版日期: 2010-04-01
商品条码: 9787501191628
版次: 1
开本: 其他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
¥2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邸延生编著的这部《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以真实的笔触记述了在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中所发生和存在的60个未竟心愿与“遗憾”之事,如双亲去世人未还;希望再见贺子珍;想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绿化北京郊区;期望青藏铁路通车;念念不忘台湾岛;最终没能回韶山等等,真实地展现了生活中的毛泽东,较为详细地向人们展示了作为领袖人物亦有难以实现的愿望和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本书行文严谨,记事准确,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他为国为民的博大胸襟以及他既是常人又不同于常人的非凡神采和高屋建瓴的伟大风范,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在客观世界上,凡是人,都不可能超越现实,也不可能实现客观世界不允许实现的任何事。
《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积极作用,并对党史研究和我国国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革命征途风雨飘摇多艰险
几多心愿未达目的遗憾深
1.沩山游学明心志未能劝阻萧子升
2.岳麓山上建“新村”“理想主义”难施行
3.师范毕业情未了“教师”愿望终落空
4.穷途北上感恩师送灵南归怅别时
5.“激扬文字”情正浓《湘江评论》被查封
6.“少年立志出乡关”父亲病故人未还
7.日夜兼程奔母丧泪洒韶山遗恨长
8.国共合作遭破坏遗长恨辞别广州
9.蒋介石叛变革命共产党血流成河
10.陈独秀一纸调令满腔热血付东流
11.大鹏折翅更待飞兄弟离别武昌城
12.秋收起义初受挫进攻长沙折重兵
13.杨开慧英勇就义闻噩耗“百身莫赎”
14.红军痛失井冈山错杀王佐袁文才
15.战争年代沐风雨龙岩城中失爱女
16.广昌路上赏明月月再明时人不知
17.蒋光鼐福建起义犯“左”倾错失良机
18.被夺兵权离红军五次“围剿”痛彻心
19.艰苦岁月多患难毛岸军不幸天亡
20.秋风秋雨别瑞金兄弟父子两离分
21.长征路上提建议湘江之战教训深
22.红军北上历艰险襁褓幼女遗深山
23.东征途中闻噩耗怀念三弟毛泽覃
24.也曾设想赴美国“畅游密西西比河”
25.“西安事变”惊中外未能留住张学良
26.患难夫妻两离分难以劝止贺子珍
27.远离祖国困难多幼子夭折莫斯科
28.毛泽民血洒新疆毛泽东念弟情长
29.中原突围托王震落泪痛惜毛楚雄
30.阴差阳错遗憾多一生不曾游黄河
31.求解放撤离延安从此再未转回还
32.花山村准备行程想去苏联未成行
33.毛泽东夫妻吵架谈江青忧心忡忡
34.重兵围困傅作义敌军军长被击毙
35.淮海战役发述评未能劝降杜聿明
36.贺怡寻亲遇车祸毛岸红中途丧生
第二篇 操劳国事壮心不已增遗憾
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多伤感
37.率团首访莫斯科中苏结盟历坎坷
38.“虎口夺食”费心力贷款只得三个亿
39.希望见到贺子珍遗憾留在哈尔滨
40.毛岸英朝鲜牺牲新六所领袖垂泪
41.中国经济大发展“十大关系”认真谈
42.各行各业大跃进钢铁指标几降温
43.手心手背部是肉李敏搬出中南海
44.全国粮食未过关惆怅农民吃粮难
45.外出归来发怒火从此不住丰泽园
46.“南水北调”工程大北京郊区未绿化
47.“逆流而上看黄河”手抚马背怅惘多
48.写信规劝贺子珍庐山一面成永别
49.青藏铁路建不成“骑着毛驴”拉萨行
50.长江截流绘蓝图期望“高峡出平湖”
51.农村医疗是重点关注农民看病难
52.曾想写成一部书是非功过任评说
53.念念不忘台湾岛海峡两岸未统一
54.“折戟沉沙”林彪死从此不上天安门
55.南下渴望故乡行深深依恋滴水洞
56.宏伟蓝图几规划期盼实现现代化
57.一生当中吃鱼多死后骨灰撒江河
58.人到晚年多感伤想见外宾不从心
59.樱娘哭见毛泽东也曾想回西柏坡
60.临终愿望未实现最终没能回韶山
摘要
掩映于古木绿荫之中的密印寺,坐落在湖南省中部的沩山上。1917年夏季的一天,这座颇有名气的庙宇迎来了两个旅行者。
一位是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另一位是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的萧子升。两个年轻人利用暑假结伴从长沙出发,到乡间游学。途经沩山,便登山造访。入得寺来,俩人向老方丈求教一些有关佛学的事,同时谈了他们决心徒步旅行湖南各地、深入了解社会和考察民情的目的。
“善哉!”老方丈很佩服这两位年轻人的志向,接着问道:“两位施主为何要轻装呢?”
萧子升说:“我们有心不花一文钱。”继而又说,“来自远方的挂单和尚,不是也都一文不名吗?”
毛泽东则向老方丈表白心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孔子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我坚信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老方丈见毛泽东气宇轩昂,说话间充满了激情,不由得为之惊叹,当即微闭了双目,合掌施礼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稍后,老方丈睁开眼睛面向萧子升,似乎毛泽东不存在,只对萧子升一个人大讲佛门的美德。当他委婉地表达想要萧子升皈依佛门时,萧子升连忙摇头说:“弟子凡心未了,我还要研究学问哩!”
老方丈的脸上明显地露出了遗憾的神情:“萧施主不知吕洞宾和曹国舅么?”
“他们是道人不是僧人。”萧子升说,“弟子还是愿意以改造中国为目的。”
“只怕萧施主今日不留沩山,以后也断难留在中国。”老方丈恳言道,“萧施主若能听老衲一言,可免去日后的诸多劫难。”
毛泽东不相信地说:“他是刚从国外回来的,不想再出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直到这时,老方丈才合掌面向了毛泽东说,“毛施主,贫僧敢有一问,还望不吝赐教。”
“我们是来向大师求学问的,怎么敢当‘赐教’二字?”毛泽东恭敬地说,“请师父只管问。”
“佛教何以在中国千年不衰?”老方丈问,“中国宗教何以能和谐共处?”
毛泽东说:“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的宗教战争,一打就是几百年;几种宗教能和谐共存,对中国来说不是坏事。”
“阿弥陀佛!”老方丈望着毛泽东,加重了语气说:“只望毛施主这句话,日后不要忘记。”又说道:“毛施主日后如能到得山、陕二省,可去五台山和白云山;五台山乃我佛家圣地,白云山上有贫僧的一个小师弟在那里住持,还望毛施主善视之!”
毛泽东说:“我记住大师这句话了。”
当夜,毛泽东和萧子升二人留宿沩山。 临入睡,萧子升向毛泽东发牢骚说:“也不晓得这老和尚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非要劝我留在这里?”
“可能是他这里缺少有文化的人,想留你在这里抄写经书也未可知。”毛泽东这样分析着。
“夜长梦多……”萧子升说,“明天我们还是快走吧!”
毛泽东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22年后――1939年3月下旬的一天,从苏联回国的萧子升辗转来到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热情接待了他的这位青年时代的老同学,并留他在一起吃了晚饭。
1941年1月29日,毛泽东在百忙之中读了萧子升写的一些街头诗,很高兴,随即给萧子升写了一封信:
诗读过了,很有意思。报纸既不登,就在街头发表好了。有暇
望来谈。
这一时期,延安广泛开展了街头诗运动。诗人把自己写好的诗贴在大街的土墙上、石头上或者树干上,有人还直接写在街道两旁的墙壁上或拿到群众中去读,以接受群众的批评。萧子升是这场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后来,萧子升离开了延安。
20世纪70年代初,久居巴黎的萧子升曾几次写信给北京,吐露他一心想返回祖国的强烈愿望;但当他从友人手中收到一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馆转交给他的信函时,人已经躺在医院里,不久便去世了。
当毛泽东得知他的这位老同学在法国病故的消息时,对他的另一位老同学周世钊说:“我很后悔当初没能劝他留在沩山……”
周世钊问是怎么一回事?毛泽东便讲了当年和萧子升一起游沩山密印寺的往事,并叹息着说:“如果当初我能够劝他留在沩山,或许他就不会死在法国了……”
二、岳麓山上建“新村”“理想主义”难施行
一个崭新的社会模式――“新村”在湖南长沙郊外的岳麓山诞生了。这是1918年夏天的事情。名为“工读同志会”的组织,是青年毛泽东与蔡和森、张昆弟等人创建的。当时毛泽东还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