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柴可夫斯基传

柴可夫斯基传

  • 字数: 1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英)杰里米·西普曼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04770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柴可夫斯基是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无论作为男性还是作曲家,他都备受误解,而且似乎注定饱受争议。大家都认为他性格骄纵,说他是“疯狂的俄国天才”。实际上,他思维极其缜密,熟谙古典知识,性格反复无常,靠前敏感,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生活中,他好走特别,任何情绪都可能刺激他。所有这些特点都一目了然地反映在他的音乐作品里。因为,这部传记不惜泼墨介绍这些作品,同时着力引用他本人及其同代人的言论,妙趣横生,带我们置身于他所处的年代,结识这位仁爱、敏感、幽默的作曲家。
作者简介
杰里米·西普曼,是世界著名作家、音乐家、教师、播音员、《钢琴》杂志编辑,曾为广大杂志和工具书如《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音乐时代》(The Musical Times)、《留声机》(Gramophone)、《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和《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等撰写文章、评论和采访,其中部分整理成书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罗布森出版社)。他曾撰写《肖邦传》《勃拉姆斯传》《莫扎特传》,广受好评;还写过两本关于钢琴历史的文献。
目录
第一章 幼苗初生:童年,少年,青年(1840—1864)
插曲(一):钢琴前的柴可夫斯基
第二章 幼苗化树:成年(1865—1876)
插曲(二):剧院里的柴可夫斯基
第三章 声名鹊起,身陷困境(1876—1877)
插曲(三):柴可夫斯基与管弦乐
第四章 性,苦难,升华与损失(1878—1884)
插曲(四):柴可夫斯基与室内音乐
第五章 居所,家庭与幸福(1885—1888)
插曲(五):柴可夫斯基与歌曲
第六章 新政治家:奔波于国内外(1888—1891)
插曲(六):柴可夫斯基与俄国性
第七章 疾病,离世与传奇(1891—1893)
尾声:柴可夫斯基与对后人的影响
西方背景
俄国背景
人物表
术语表
CD曲目注释
摘要
     曾有这么一个人:一只手指挥,另一只手托住下巴以防止头掉下来。人们显然会说他是神经病。实际上,没人会否认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脑子有问题,尤其是他自己。但是,到底是什么问题,问题的缘由又是什么,人们对此依旧议论纷纷。他的确就是位神经病患者,抑或是极具天赋却恃宠骄纵的孩子?或许他的问题是遗传所致?这样的争论由来已久,似乎也不可能有定论。但是,尽管医学上无法判定,但只要说起这位超凡脱俗、饱受折磨、既可爱又令人抓狂的音乐家,他的这一生依然令人无限好奇。正如他生前以音乐征服了整个世界一样,他的死亡也引发热议,而且离世之后,人们更加狂热。 显而易见,柴可夫斯基的生活与音乐浑然一体。在这一点上,任何作曲家,甚或伟大作曲家都无法企及。作为男性,柴可夫斯基也许狡猾、虚伪,偶尔还有些恶毒。但是,作为音乐家,他至诚无昧。也许正是因为他音乐中的那份率直,加之他很好超群的旋律创作和配器才华,他才广受青睐。他发自内心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抒发自身情绪。只是,没人经历过他这样的人生,无法体会他所表达的那种强烈的普世情感。罗伯特·布朗宁于1871年写道:“一听音乐,内心满是孤独。”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亦是如此。一直以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抚慰了全世界无数孤寂的心。他用最精彩的音乐告诉听众:“是的。我也曾如此。而且,我已全然袒露——时常洋洋得意,有时甚至欢欣鼓舞。我知道你们的痛苦,我也了解你们的欢喜。” 据说柴可夫斯基曾两度试图自杀,第二次得以实现。这种传言不足为信。但是,即便果真如此,这仍是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柴可夫斯基无限热爱生活,他追求爱、快乐,甚至滑稽,这份热情定然四下蔓延。这一切呈于音乐,亦现于生活。 正如许多伟人的故事一样,柴可夫斯基人生的开篇并不精彩:他出生于俄国维亚特卡省的沃特金斯克——位于乌拉尔山脉西侧卡马河的一个支流旁。他的父亲伊利亚·彼得罗维奇生性随和,和蔼可亲,为人单纯,是矿区监管员,不风趣,更不活泼,但很温和,甚至多愁善感。他不是花花公子。了解他的人常说,他用一生诠释了自己对女性的爱。丧偶后,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维娜,比他小十八岁,是法国血统。她高挑、迷人、十分内敛,在孤儿院长大并接受教育。因此,她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和法语,为人谦逊,会弹钢琴和竖琴,很会唱歌。柴可夫斯基有六个兄弟姐妹:哥哥尼古拉,妹妹亚历山德拉(萨莎),同父异母的姐姐季娜伊达(她是父亲与前妻的孩子),还有三个弟弟——年长的伊波利特和双胞胎阿纳托利(即托利亚)与莫杰斯特。后来,莫杰斯特曾说,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时,他们家家境优越: 这些大矿山堪比沃特金斯克的矿山,这里的监管员就像住在自家地盘上的富有地主,有时甚至更占便宜,因为他能享受生活中的一切奢侈品:一栋舒适的房子,一帮佣人,还能随意支配一批人。伊利亚·彼得罗维奇甚至还拥有一支由一百名哥萨克人组成的小军队和由矿上具有一定社会职务的员工组成的小法庭。妻子擅长理财,这份不菲的工资待遇不仅可以保障他们富足的生活,甚至还能让他们在相对困难的日子里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个高档豪华的家庭里,最昂贵的财产之一就是那台奥开斯特里翁琴,这是最早批量生产的优选的乐器之一。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